英國脫歐協議有2000頁,很長很麻煩很細致吧,但是一點也不奇怪,為啥?我作為一個普通人,在德國過著普通的生活,然而我的生活卻常常需要與牽扯精力的瑣事以及研究不完的各種規定和文件拉鋸,有些時候對一個看似簡單的事情,卻需要雇傭專業咨詢,即便如此,仍然有很多問題,不遇見一定不知道,就算知道也只能知道某種情況下的處理方式。
舉些例子。
例一:父母金。育兒假有錢拿,本來是個好福利,但是關于育兒假與父母金,有超過450頁的法律說明,簡單的PDF有超過90頁說明。看完90頁的結果是,太復雜。如果想要避免各種坑,那么一定需要找一家咨詢公司,就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咨詢。 我研究父母假父母金的時間不少,以至于現在提到這個詞,心里會咯噔一下,說不出的不舒服。這項福利同時也限制了休假期間的工作可能,因為一旦開始有收入,那么未來將需要退回已收到的父母金。如果有余力在這期間工作,對未來的職業和收入都大有裨益。然而退回規定就讓在這期間進行職業投資多了一個阻礙,人總是不愿意放手看似白送的小恩惠,卻有可能因此丟失更大的機會。
例二:保險。醫療保險選擇公共醫療保險還是私人醫療保險,這本身就是一個特別復雜,需要考慮多項因素的事情。不僅自己要每項因素仔細研究, 也需要專業的顧問來提供信息,報價和篩選。除此之外,還有旅行保險,第三責責任險,律師險,房產險,喪失勞動力險等等等等。
例三:稅務。每年報稅,我們都駕不起勢來做,涉及范圍很多,各種發票要整理,掃描歸檔,和稅務咨詢師確定各種能抵稅的項目。我們上一個稅務師回郵件要等兩三個月,報稅能拖一年,我記得他津津有味地給我們講關于買廚房,爐子部分可以抵稅這個規定的歷史來源,他是那種我們問一句,能回答二十分鐘的人,但是就是不干活。稅務咨詢師靠譜的不容易找,靠譜和不靠譜,除了在回復客戶的速度上有區別,在退稅或者少補稅上更是有不小的差別,但是這個差別客戶不會知道,除非你同時付兩個稅務師的咨詢費。
例四:買房。 買房到哪都是個活兒,然而在德國尤其是個活兒。當然你可以大膽地嗖的一下就買了,然而卻有很多坑可能會被踩到。除了買新的公寓以外,其余的房產都建議找一個專家來鑒定,找專家本身就是個技術活,因為沒有一個專家能囊括房產的方方面面。房子哪些方面需要鑒定,對于不經常買房的人來說也是個模糊的事情。搜房,看房,尋找專家,專家看房,研究關于這套房子的各種房產文件,歷史價位和最近成交價位,附近的城市規劃和學校。還需要找貸款,找到靠譜的貸款咨詢師咨詢,多咨詢一兩家貸款中介咨詢師以得出不同的報價和推薦銀行……最后還要一切都能趕在房子被賣給其他人之前。其實對國內投資客來德國投資房產這個事情,我一直覺得不太可靠,不知道他們有沒有研究,德國租房如果遇到不付房租的房客,一定是虧本的買賣。除此之外,還有稅務,房東維修義務,漲房租政策和法律問題等都需要考慮。
例五:地產稅。買完房每年需要交地產稅,以前我們錯過了第一個交款期,怎么錯過的已經記不清了,似乎是沒有收到通知,沒人來催,直接收到罰款和補繳信。德國很多事情的邏輯是:不知者,有罪。
例六:銀行。借記卡付款,付款成功,然而銀行很慢,幾周后收到催賬公司賬單,12塊錢變成70塊錢,因為催賬費用很高。原因是,恰逢我們關閉這個銀行卡,刷卡的時候銀行卡還有效,銀行真正付款的時候卻無效了。當你刷卡成功后,還能預計到實際上沒有成功,會收到一大筆催賬公司的服務費么?銀行的錯,然而討回的可能性卻很小。只能祈禱不要影響信用。想想如果當時不是刷的12塊錢,而是一大筆錢?話說,這個催賬公司,跟黑社會沒關系,跟律師有關系吧?
例七:醫生。很多診所不收新的病人,醫生的質量常常又有本質的區別。比如我曾經因為一個手術,咨詢了四五個不同的醫生,并且需要自己學習相關的所有知識并且做出自己的判斷。我也因為生育等等相關醫療服務,尋找不同的醫院或者助產士,各種坑可踩。找到好的醫生,看運氣同時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這全是國家醫療體系所致。預約專科醫生,等待時間兩三個月非常普遍,恨不得生病最好都計劃一下,小病等成重癥也不是沒有可能。另外,對一個醫生好壞的評價,常常也不是以醫術來界定的,而是以醫生對病人的態度好壞,診所電話是否容易打通,預約等待時間,醫生是否耐心等等來判斷。
例八:合同。干啥都要簽合同,各種保險合同,稅務協會合同,健身房合同等等,一般來說,合同如果不取消就會無限延長,取消又有不同的可取消期限,如果錯過了某個期限,那么可能需要再等半年一年才能取消。一個朋友錯過了健身房的取消期限,后果是他需要再多交一年的費用。網上有提供取消服務的公司,專門幫助普通人取消各種服務和合同。原因是,有些服務,取消可以,錢照付,或者有很多罰款。比如貸款合同,那么涉及到一大筆違約金,同時,還有專門的律師事務所,幫助你跟銀行商討到底要交多少罰金。關于“取消可以,錢照付” 這個概念,很多中國人一下都不能理解。同時,我們也要保證,付錢的銀行需要有足夠的余額,并且按時付款。如果沒有簽署自動扣款的協議,未能按時付款也會導致一些重要的合同被取消。比如,不知怎么回事忘記了付國際旅行險的款,保險公司也沒通知,結果就是,有半年時間,我們的國際旅行都沒有相關保險,直到后來要換保險時才發現,幸好這半年旅行沒出什么狀況。最近需要就個醫,我已經預見,到時候需要簽的合同一定會有厚厚一沓。
例九:停車付費,然而有些付費方式卻很落后。大部分路邊停車付費機器只接收硬幣,那么需要提前預計好停多長時間,也得提前備好硬幣。前兩個月去的停車場,只接受網上付費,但是App 卻相當不好用,折騰了20分鐘都沒付費成功。微信支付寶掃一下就付費的兩秒體驗,這里看來就像科幻世界。那么就冒收罰單的風險吧!
例十:曾經搬家不知道要通知銀行,銀行寄給我們一個每人20歐的帳單,因為需要尋找我們的新地址。
例十一:家用網絡安裝極慢,常常需要等一個月。上門時間不確定,如果上門每人或者因為什么原因網絡器所在的地下室沒有打開,再次上門需要收費。曾經有一個熟人,三次上門物管大爺都沒開地下室,直到這個熟人威脅大爺說要發律師函,物管大爺才配合。當然后兩次的上門安裝費用120歐要付。
例十二:除了亞馬遜和郵政,其他的包裹物流,尤其是國際物流,常常不靠譜,我們已經寄掉了兩次東西了,重要的是,物流也不太容易聯系,客服相當不給力。
應該還有很多我一時未能想到的例子。總之,不管干啥,我第一反應就是,擔心踩坑。
我不愿意查郵箱(請注意是實體郵箱),因為一查郵箱,就會有郵件,通知我有事情要干,最少最少也需要打開銀行APP,付個帳單。
在德國,除了工作以外,有相當一部分時間受雇于國家和社會。國家和社會運行方式,讓一個普通人有極其多復雜的瑣事需要處理,也需要謹慎規劃相當長的未來,這種生活消耗掉很多個人的創造性和生產力。國家考慮并規定了社會和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細致到慘目忍睹,以致于我感覺自己很多個周末,都受雇于國家。
滄海一聲笑,仗劍天涯,快意恩仇,浪跡天涯,這些曾追求的感覺都太遠了,這里需要小心翼翼地提前預見,規劃,咨詢,尋找。
當然,其實有很多人也不管的,主要就是不知道,然后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我看到微信群里有人出租的自己的房子,有房租收入好幾年了,完全沒有管稅務的問題,不查沒事,查的話,補繳是一定的,罰款嘛不清楚。不過也許這樣的態度才能活得輕松自在,解放生產力,發揮真正的創造力?
也要舉一個沒有預見規劃而付出代價的例子:某熟人母親去世,房產在父母雙方名下,因為涉及生后遺產和稅務問題,雙方共有銀行賬戶(部分錢也是遺產)被凍結。熟人父親需要對遺留下來的房子的一半交一大筆遺產稅,然而銀行賬戶被凍結……如何破?
呃……連死,最好都規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