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糖燒餅的味道在口腔里彌漫,時間越久,味道就愈發濃郁。紅糖的香甜被包裹在發好的白面里,咬一口,紅糖汁便流出來,一直到手背,舍不得浪費便吮吸掉。但其實我已經很久沒有吃到過紅糖燒餅了。
最近也不知是怎么了,總是會想到故鄉,想到那些人和事,還有那座人煙稀少的小山村。
大概是老了吧,不是都說,年紀越大,對近期的事情根本記不住,但年歲特別久遠的事情卻在腦子里愈發清晰。
越來越覺得自己時日無多,行將木就。
那座山海拔很高,村莊之間的距離也隔得遙遠。人家大多住在山頂,路也很曲折,早些年完全沒有鋪柏油,一到雨雪天氣,便下不了山。
村里人不多,但是早些年的時候,也還算熱鬧,人們大多靠種地和養牛羊為生,其實養牛主要是用來耕地的。
爺爺說莊稼人是靠天吃飯的,旱了澇了都不行。
有一年,明明已經是二月開春的天氣,眼看的一天比一天熱起來,清明前后,種瓜點豆。但是突如其來的一場大雪,所有剛種的莊稼都被覆蓋在了寒冷的冰雪之下,顆粒無收。
大概是害怕或者厭倦了這樣面朝黃土背朝天還得靠天吃飯的活法吧,村里的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去了。
村子里的學校辦不起來,眼看著到了上學年齡的孩子們還在田地里奔跑,父母也著實焦心。
那個時候,父母們的思想沒有現在的先進,不求自己的孩子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但也得識字啊。
村長聯合了家里有孩子的家長們,把以前的學校翻新,重新刷了漆,找了舊桌椅,請了同村讀過初中的一個姐姐來教書,這就算是學校正式成立了,說是學校,其實只有一間教室,里間是老師的辦公室,被收拾的很干凈。
那年我大概七歲吧,不像現在的孩子,小小年紀就可以上早教班、上幼兒園。
上學的第一天真的很興奮,早早就到了學校,但是教室門沒有開,鑰匙在教書姐姐手里,我們只好等著。
第一天沒有上課,老師給我們發了新書,一人一個石板,一小盒石筆,那時候村里大多不富裕,演算紙鉛筆什么的,大多很貴,石板用木框裱起來,拿著石筆在上面寫寫畫畫,寫完用抹布擦掉可以再寫,反復使用,一點都不浪費。
后來的日子很辛苦,老師說早上六點要上早自習,那時候就覺得早起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早上溫度低,又冷,但是從來沒有遲到過,經常是第一個到學校,老師怕我等的著急,便把教室的鑰匙交給我保管,由我來開關門。
雖然辛苦,但是卻非常快樂,村里的孩子對知識都非常渴望,老師教什么,我們都在用心學。里間的辦公桌里有很多書,大多紙頁已經泛黃,紙質很薄又脆,和老師借來,讀的時候,翻書都很小心翼翼。
知識有限,很多字都不認識,書上的內容也沒看懂多少,但聞著淡淡的書香,就覺得很滿足。
在這之前對故鄉其實并沒有很深的記憶,很多事情也已經忘記了。
我對故鄉的思念,是發生在村里學校徹底解散之后,有孩子的父母大多搬到城里去了,沒有書念,我也只好隨著奶奶和叔叔一家搬到了城里。
爺爺說他不喜歡城里的生活,不想去,奶奶因為要照顧爺爺,把我安頓好便回村里去了,從此我就開始了長達八年寄人籬下的生活。
很多時候因為想念爺爺奶奶而半夜偷偷哭醒,又不敢讓別人知道。
最開心的事情大概就是放寒暑假回村里的時候吧。
期末考完試,領到分數和暑假作業,叔叔便開車把我們送回去。
路不好走,車又開不快,一路都覺得時間過得好慢,那條回家的路好漫長,怎么也走不完。
遠遠的從山的這邊望著對面,能看到村口那顆老槐樹的時候,就快到了。
回家真的是最開心的事情,熟悉的人,熟悉的路,熟悉的山。
記憶最深的就是2005年的時候,村里來了一只開礦的隊伍,占了我家院門口的地方搭食堂棚子。
隊長是一個瘦瘦的中年男人,平時不愛說話,副隊長胖胖的,但是很和藹,食堂做飯的師傅手藝是真的好啊,炸的蘿卜素丸子泡在熱乎乎的粉湯里,那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炸素丸子。
閑暇時會和正在吃飯的工人們聊天,得知他們是來自山東。
那時候覺得山東這個地方一定很遙遠,遙遠到我可能這輩子都不會去。可是后來的我,成了山東的常客。
后來我患了很嚴重的痢疾,村里沒有醫生和藥店,只能拖著等它慢慢好。
那天中午奶奶做了胡蘿卜豬肉餡的餃子,是我最愛吃的,我問問奶奶為什么突然吃餃子,因為餃子在村里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吃到。
奶奶說,生病的人想吃什么就吃點什么,一定好的快。
說來也很神奇,吃完那頓餃子,我的痢疾就好了許多,沒那么難受了。
這大概便是我后來無論發生什么事都會好好吃飯的原因吧。
我奶奶其實對我的人生有著非常重大的影響。
有一次她帶我到鄰村親戚家里串門,我年紀小不懂事,到了人家家便翻人家的抽屜和柜子,我當時絲毫沒有意識到這么做是不對的。
我奶奶便輕聲細語的告訴我,到了別人家不能亂翻東西,這樣不禮貌。
以至于后來的我從來不會亂翻別人的東西,甚至連自己家的冰箱都不翻,只要是帶門的柜子,不是我自己的,我都不會打開。
她還告訴我,做人一定要存好心,壞人老天爺是會親自收了他的。
她說的每句話,我到現在都深信不疑。
這大概就是我為什么從小就三觀正確的原因吧。
雖然他們沒有給我創造好的條件,但教會了我一輩子都銘記于心的道理。
爺爺是個寡言沉默的人,笑起來很慈祥,我懂事的時候,他已經七十多歲了,牙掉的沒剩幾顆。
他對我的影響不像奶奶那么顯而易見,我一直以為他其實沒有奶媽那么疼我,但是我錯了。
他真的是一個特別好的老頭,他會用一毛錢的鋼镚打一枚亮閃閃的戒指,我戴著能和同村的小朋友炫耀好半天。可惜后來輾轉中被我弄丟了。
如果有時光機,我會選擇穿越回去找到那枚一毛錢的戒指。
他會在冬天的時候,用薅下來的羊毛捻成線給我織毛襪子,不讓我的腳凍傷。
他會在我沒吃飯的時候,偷偷給我泡一碗當時最愛吃的方便面。
他對我的疼愛是那種不聲不響細水長流的疼愛。
當下可能覺得沒什么,但隨著年歲漸長,回想起來,會覺得,哇,這個老頭原來這么愛我。
但人生終究會有遺憾。
我最后一次見他是2014年的中秋節,那天我匆匆忙忙回去,放下東西又匆匆忙忙的走了,總想著來日方長,等我再有能力一點,就把老頭接到大城市里來。
可是,來日不可期。
我都沒來得及見他最后一面。
他在的時候說,不想讓我出嫁,要給我找個上門女婿,怕我嫁出去受氣。
后來我回去的時候說,要是有合適的人就嫁了吧,我打趣問他不是說讓我找個上門女婿嗎?
那老頭認真的說,咱沒有房子,沒人愿意上門。
當時年紀小,覺得結婚這事可以再等兩年,可是沒想到,這一等,他就等不到了。
仔細想想,我好像沒為他做過什么,他那么大歲數,沒有辦過壽,沒有吃過生日蛋糕,沒有看著我穿婚紗出嫁,他怎么就能那么著急的走了呢。
可能他怕奶奶一個人在那邊孤獨吧。
我會好好吃飯的,可是我好想吃紅糖燒餅,好想吃胡蘿卜豬肉餡的餃子,我好想他們啊。
我好想那連綿不絕的山,迎著朝陽,送走夕陽,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將那片土地默默守護。
我好想春日里那漫山遍野的花爭奇斗艷,最愛的還是三月盛開的丁香。那老頭披著晚霞踩著黃昏的天光趕著羊群回來,總會給我帶幾枝還沒盛開的花骨朵,插在裝水的花瓶里,第二天便全都開成紫色的小花。
我好想夏天那溝子里綠油油的白楊,風一吹,樹葉嘩啦啦一陣響,那是大山里的最柔軟的樂章。
我好想那秋雨過后的大山里長滿的蘑菇,奶奶挎個小籃子帶我去采蘑菇,采了洗好曬干等過年的時候吃。
我好想再看一看故鄉的冬天,被白雪覆蓋的院子和屋頂,下過雪的天空格外的藍,一絲云都沒有,站在披滿白雪的柳樹下抬頭望去,交錯柳樹枝白色的雪和藍色天空構成了一副奇特而美麗的畫面。
這一下雪,就快過年了。
家家戶戶都回到村里,打掃房子,殺豬宰羊。
在院子里堆上高高的柏樹枝,除夕夜要點旺火,祈求來年萬事興旺。
如果除夕夜下了雪,那便是吉兆,瑞雪兆豐年,預示來年風調雨順、莊稼豐收。
我好想再回去看一眼。
小時候覺得思鄉不過是思人,牽掛的人在哪里,哪里便是故鄉。
長大后覺得故鄉便是故鄉,那是生長的地方。
一片樹葉,一只蝸牛,一道晚霞,一聲蟬鳴,那都是刻在骨子里的情感。無論走了多遠,總想回過頭再看看,它是不是在身后。
都說落葉歸根,等我百年之后,也要讓我的子孫們把我葬在那片土地上,挑一個最高的山崗,就在那里,永遠守著那片土地,守著那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