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樓蔡奶奶家在去年秋天時開了一個麻將館,不是隨便碼了幾個桌椅就開張的那種,是正兒八緊找搭板房棚子的老板給做了一個棚,棚子得有個二三十平米,按理絕對是違章建筑了,因為搭棚占的地是公用面積,以往平時用來給樓棟里的人停車,可蔡奶奶說沒事,打麻將的人四點多就走了,到時誰家車不夠位子停了可以停到棚子里來。
說回棚子,棚子是圍著蔡奶奶家門口建的,棚頂是鐵皮的,還帶窗可透光,棚子的四圍安上了可活動的門簾,據說預備天冷了就圍起來。想想一樓本來采光就差,這樣一圍蔡奶奶自家屋內基本就一天到晚都暗暗的,沒辦法,有得有失了。
蔡奶奶的老伴涂爺爺木工活不錯,門簾和棚子整修全是他一人忙活,還只是趁上班前下班后的時間,兩三天就整好了。
蔡奶奶以往是只管買菜洗衣做飯的家務,閑下來就會和牌友打打牌,每天除了牌桌上的輸贏,另外就得給麻將館固定的茶水錢,不知是誰跟她提了可以趁自家的地理優勢順勢開個館子,自己打打麻將還能掙錢,她就做起來了,一看她準備場地這勁頭就能感覺到她準備把這事當成一項事業來做了。
蔡奶奶的麻將館開業了,因為和牌搭子事先都打了招呼,再加上硬件設施確實比起館子好多,寬敞明亮(一般簡易的麻將館也就在路邊支個架子掛個帳篷,說來也厲害,沿街那樣的帳篷麻將館居然有三個),來的人挺多,不幾天已經固定每天會有個六七桌。此后每天四五點客人都走后,就能看到蔡奶奶拿出腰包數錢。
蔡奶奶大概六十多了,每天來她這打牌的人也基本都是老年人,老人們像上班打卡似的,過了午后12點,就陸續走進館子,牌搭子沒來就搬把椅子有一搭沒一搭的聊閑天。除了專門來打牌的,還有一些帶著孫子過來玩,孫子大點的就自己打牌讓孩子邊上自己玩,孫子小點的就抱著娃兒搬個椅子看牌過癮。
麻將館開業后,樓棟里的年輕人其實都挺有想法的,因為蔡奶奶說好的把棚子敞開給人停車的話沒著落了,她的棚子開業沒多久就專門上了一個鎖,每天晚上吃過飯她就鎖上棚子出門跳舞去,棚子的占地成了她家的私人領地。礙于鄰里關系,有人拐彎抹角的說起棚子的占地,蔡奶奶霸氣的說,都是鄰居,沒人會說的,也沒耽誤誰的事。
開業一兩個月后,蔡奶奶的生意一直挺紅火,為了挺高收入,一咬牙換了臺自動麻將桌,聽說自動的每個人可以多收2塊錢,而且已經有人喊沒自動的不來啦,換桌已經勢不可擋。自動桌子上場后老人們還得提前預約才能用上,可謂供不應求,蔡奶奶喜滋滋的說慢慢都得換成自動的。
幾個星期后,禁黑惡禁賭的運動如火如荼的展開了,再后來連續幾天當地的公號發布了抓賭的新聞,路面上的帳篷麻將館也漸漸消失,但蔡奶奶的館子依然紅火,因為藏在居民樓里。直到臨近寒假前的某一天,聽說警察來收繳了賭具,那個才添置不久的麻將機被當眾沒收,但礙于麻將館負責人年齡過大蔡奶奶被免于拘留處罰。蔡奶奶在警察就走后,不甘心的告訴前來詢問情況的人,是對面樓棟的人舉報的,說麻將聲吵到人了,真缺德。
因為運動的持續,蔡奶奶的麻將館開了幾個月就暫時歇業了,棚子也在警察來的那天拆了簾子,人人都以為這是要就此關門了。可是沒倆天棚子的四圍都變成了鐵的,和棚頂一樣,一個星期后,蔡奶奶的麻將館又回來了,只不過棚子平日里門都關的牢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