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北歐生活了十年的美麗女人寫的一部關于北歐人的生活品質,狀態,教育,文化方面的書籍。
看完之后,你會從中了解到北歐人在一個高緯度地區短暫的夏天,白天很長,而冬天從每年的十月到第二年的三月,日照時間又短的彌足珍貴,就是在這樣的氣候環境中,你發現北歐人可以很從容自若地面對,并且怡然自得的去享受著夏天深林小屋的休假;跟家人在草坪上一起快樂燒烤的短暫夏日時光,冬天在戶外滑雪,看變幻無常的北極光。
不知道是環境造就了這里的人們,還是這里的人成就了北歐的藍天白云。
尊重,寬容,與環境和平共處又特立獨行,不盲目跟風,從書里你會發現一本書,一杯咖啡,三兩好友,跟家人共度閑適的假期時光,這才是他們認為的最好的生活方式,對他們來講沒有比這樣的生活更能打動他們的內心。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如果一生把自己只拴在一份工作上直至退休,錯過豐富多彩的許多人生體驗,未免可惜。我們無法決定生命的長度,卻可以定義生命的寬度。
從書里你會發現,北歐人終其一生都在讀書,在咖啡店里,在公交車里,在排隊的人群中,每隔一千米的圖書館里,總會有人停留在那里不愿離開。
你隨時可以再去通過面試進入大學,無論你是16歲,還是60歲,只要你選擇一門專業或一門學科通過考試,大學的門隨時向你敞開。
正是這樣開放不拘一格的教育體制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北歐人,可以滿懷夢想跟從容的去面對完全不同的人生體驗。即使身處那里你也就不會奇怪身邊的一個跟計算機打了十年交道的理工男經過專門的培訓,突然改行做了浮潛員這樣的改變,幾乎貫穿他們的一生。
所以,終是開卷有益。即便不與人交往,沉浸在閱讀里的時光,那時沉寂的時間之中,另一段生命繁華投下的光陰。
愛跟尊重,是對生命最好的詮釋。
書中有一章節里講到了小女的幼兒園里有一天來了一位不會吃飯,不會走路,不會畫畫的“小朋友”,她跟媽媽這樣解釋了那個新來的“奇怪孩子”。
聽了孩子的講述媽媽明白了那一定是一個智障的孩子。于是媽媽鼓勵孩子把她喜歡的玩具萌寵明天帶到幼兒園跟那個叫斯萬的孩子一起分享。孩子說,斯萬明天不來,他會在下個星期的今天再來這里。
過了一段時間,媽媽們去幼兒園參加活動,這才知道那個叫斯萬的“孩子”其實是一個有著五歲孩子身高的布娃娃。
這個“斯萬”,是作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孩子,出現在每周三的幼兒園里,和大家共度一天。目的就是讓小朋友們學會如何跟一個有殘障的同伴相處。
在半年的與斯萬的相處中,他們學會了與斯萬們如何相處,他們不再用奇怪的眼神去看待他們。
有時候在戶外的咖啡館抑或在露天的草坪上偶爾看見護理員推著真實的斯萬的時候,小女會主動上前打招呼,還會跟斯萬玩一會。
有一次,母女倆在站臺上等車,過來一輛巴士,到站的時候一側放氣似的與地面平行,然后開車門,供乘客上下。小女跟母親說,“車子會變矮!老師說等下次斯萬來了,我們要一起乘車去奶牛農場看奶牛。每個車子都會變矮,所以斯萬哪里都可以去。”
巴士車底的一側安裝了一個氣囊的裝置,每次到站的時候,氣囊會放氣,使靠近站臺的那邊與地面平行,方便老人,兒童,和身體有殘疾人士可以自由上下。那些每一個讓你覺得感動的細節,是對生而為人的最好的尊重。
尊重所有的生命狀態并與之平等相處的價值觀,給了所有生命體征最好的生之權利。
外表木訥,內心豐富的北歐人,會讓你剛剛接觸的時候有些尷尬,但相處時間多了以后,你會發現他們的內心都是有多的數不清的新奇點子,愛旅行,愛冒險,一提起家人就會有無限幸福洋溢在藍色的眸子里的高大的北歐人。
看了這本書,我突然有種沖動,想一下子在這樣的季節里飛到那個冰天雪地的地方,在每隔十米就一間的咖啡館里隨便找一家坐下來,拿一本書,喝一杯Espresso意式濃縮咖啡,就這么慢的,過著美妙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