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閱讀《這么慢,那么美》,這本書是一個在北歐生活了10年的MM分享的北歐生活本質。
這周小長假過后上班的第一天就去單位圖書館還書并借書,在新書上新書架上看到這本書,簡單的介紹吸引了我:北歐人的幸福感,更多來源于簡約、自然、寧靜的心態,以及家庭的溫暖、個人的努力,而這些是我們可以學會,可以身體力行的,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一直倡導的。
正在閱讀中,北歐人的政府體制、社會制約、人們觀念、幸福認知等等都令人向往。
比如瑞典人稅后的工資,高科技領域的大概在四五萬克朗左右,打掃清潔護理等工作,大概在一萬七八千克朗左右。因為國家要有意平衡大家的收入,不至于出現兩極分化,所以雖然各行各業收入略有差別,但總體還是處于平均水平。
所以,北歐人的心境才難得地如此平和,當個人收入不再成為奮斗與論輸贏的目標之后,人們才會靜下心來做一些其他的事。所以在北歐,人們個性中的特質被發揮得淋漓盡致。但凡做事開頭,必問一句:“這是我想要的嗎?”不論工作、學習、宗教信仰,甚至男女朋友的選擇。
北歐人看書之風甚盛,不管在飛機上、火車上、電車上、輪船上、夏日的草坪上、冬日的咖啡館里,處處留下人們歲月靜好的閱讀場景。一杯咖啡,一本書,便是絕大部分北歐人休閑的意義。
音樂和閱讀,消磨了瑞典人大部分的時間,外加旅行,所以如果說北歐人具有窮其一生的學習精神,就不足為奇了。
我一個非常好的鄰居,他們家倆口子都是大學老師,前年她先生獲得交流學者訪問的機會赴德工作一年,他們一家非常珍惜這個公派機會,慎重考慮后,鄰居給自己任教的學校遞交一年的陪訪申請,給時年在讀三年級的女兒辦理了休學一年,然后全家一起前往德國交流學習去了。
一年后,他們回國。我發現他們變了許多,首先是觀念上的,尤其對孩子的教育理念,發生了很大改變,講民主,重交流,不施壓,不報班。其次是生活理念,一切從簡,不喜喧鬧,一家人過著跟身邊人不一樣的生活,休息日,別人都在忙著帶孩子輾轉各個補習班,他們一家開車去廣州大學城的湖邊或城郊附近的山間,拿出自己看的書,或坐草地或躺車里,一邊享受日光浴,親近大自然,一邊捧書閱讀,將現世的急切,欲望,攀比,焦慮拋之腦后。而且他們還受洗于基督教,每周虔誠地去教堂參加教會活動。
我在他們臉上看到了一種寧靜,淡雅!
他們讓我聯想到《這么慢,那么美》這本書,幸福是一種選擇,你選擇怎樣的生活方式,生活就會呈現怎樣的色彩。或許在這個急流勇進的社會環境下,我們都應該實時的放慢生活的節奏,去感知去發現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