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朋友關系,是什么樣子?
原創 2017-12-13 「得到」 羅輯思維
引言
生活中,每個人都需要朋友,但不是所有朋友都是“益友”。如何篩選出值得交往的朋友,構建良好的朋友關系?
這篇清單,為你分享「得到」作者熊太行的十三點建議,供你參考。
1. 一切關系,都會對我們的時間和精力造成損耗。在可控范圍內,最好利用“減法法則”,將那些影響心情、打擾生活、阻礙進步的關系的損耗降到最低。
2. 真正健康的朋友關系,不僅相處過程舒心,而且會彼此激勵、共同進步。千萬不要陷入“舒服”的溫床不能自拔,不具有建設性的不算好朋友。
3. 如果你沒有太多時間、精力進行社交,就應該明確告訴大家“我很忙”,讓周圍的人去適應你。這樣也算變相進行了朋友的篩選,會減少自己被打擾的幾率。
4. 遠離“關系未成年人”,是經營朋友關系的第一法則。這些人有三大特征:一:交往過程中,夸大自己的好,覺得自己付出很多;二:遇到事情,嚴重依賴別人,對給別人添麻煩毫不難為情;三:一旦關系破裂,立刻翻臉、控訴對方對自己的不公。簡言之,這是一群擅長甩鍋、不懂反思自己的人。一定要克制自己的“保護欲”,盡早遠離。
5. 多與高自尊的人相處。高自尊的人內心自洽,既尊重自己又尊重他人。與他們相處,更能獲得滿足和成就感。相反,那些低自尊、充滿戾氣的家伙,會讓你疲憊又痛苦。
6. 結交比自己水平高的朋友。一個人的水平可以通過他社交圈子的質量來衡量。和高手過招,可能過程沒那么舒心,但永遠是“逼迫”自己成長的最好方式。
7. 對待金錢不太小氣的人,更適合做朋友。二人聚會,一般執行“你一頓我一頓”的原則,“AA原則”適合多人聚會。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巨型城市有個趨勢,在誰的住處或公司附近吃飯,那個人負責買單,因為跑來吃飯的成本可能比飯的成本還高。
8. 與“做大事兒的人”交朋友。“做大事”不見得是一定要成就多大的事業,而是一種對各方面都有追求的態度。這類人一般非常有建設性,而且積極向上、能成事。和他們做朋友,會受益良多。
9. 拒絕尋求免費幫忙/意見的人。朋友之間相互幫忙理所應然,而且舉手之勞,會讓自己獲得更好的聲譽。但最好遠離那些平時極少交往,遇事卻向你求助的人。他們找你不是因為欣賞,而是因為免費。如果答應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面對這種人,該直接拒絕。
10. 遠離把你當成垃圾桶的人。總有一群非常“喪”的家伙,永遠在抱怨、輸出負能量,而毫無建設性。不要想著去幫他們,很可能把自己搭進去。如果覺得拒絕很難開口,可以先學會拖延:“稍等,正在論文/開會。” 這樣幾次,他們就不會來找你了。
11. 提防約你“隨便聊聊”的人。如果一個不太熟的朋友約你“隨便聊聊”,一般是有事相商,可以請他直說。如果對方總是“老朋友就不能一起聊聊了”這樣百般推脫,就要警惕了:很可能他要你做的事,有些風險。
12. 不要浪費時間挽回失敗的關系。人是不斷成長的,總有人會因為跟不上你的成長節奏而掉隊。成長越快,就越要有脫離大量昔日關系的心理準備。
13. 最后,如果收到朋友的交際邀約,給你一個快速做判斷的工具——先問自己三個問題:一,會影響我明天的工作嗎?二,對方是對我很重要的人嗎?三,和TA度過幾個小時,我會覺得愉快嗎?問完自己,再決定參加或推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