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 ? ? 徐志摩在跪著欣賞了劍橋美景后,留下《暫別康橋》這篇傳世之作:輕輕地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 ? ? 在江南水鄉,只要有水可供行船的地方,就離不開三樣工具:篙,槳和櫓。篙是用來撐的,槳是用來劃的,而櫓則是搖的。當然,也有許多地方櫓用得少,而喜歡劃槳;但竹篙用得更多。
? ? ? 先前打開電視,中央四臺《走遍中國》節目中正好在放溱潼會船節盛況(應當是清明節時才有啊?)。其他什么活也不干了、澡也不洗了,趕緊喊來母親一起看電視。那是她老家所在地啊,一口地道熟悉的方言,聽得津津有味;八碗地道熟悉的湖鮮,看得垂涎欲滴。更難得的是,與其他地方相比,溱潼會船,不是統一劃槳,而是統一撐篙賽龍舟:比賽的時候,遠遠望去,無數根竹篙齊上齊下,陣勢甚為壯觀。母子倆熱火朝天地討論了起來,一直聊到她睡著,可我仍興奮得不得了。
? ? ? 篙,其實就是毛竹做的竹竿,但不是所有毛竹,更不是所有的毛竹都可做成篙。一般是選取高度5米左右,根部最大口徑一柞以上的陳年老竹。雖然毛竹自然生長時看起來很是筆直挺拔,但仍需要rue(蘇北話,宜興話好像是yuo,喲,反正就是矯正,使之筆直,規范,端正等意思,宜興話就有“不yuo不成人之說”)。
? ? ? rue篙時,先找一塊空曠地,撿來兩塊九五磚分開擺放,支起一個簡易火架,下面用稻草燒著,然后通過目測,把毛竹較彎的部位架在火架上,不斷熏烤,待其受熱變軟后,用力扳直。這時候,你會聽見畢駁作響,也會發現被烤部位,有竹油溢出。反復觀察,反復rue之。
? ? ? 篙身rue得差不多了,就要處理篙底了。為了讓篙子更耐用和便捷一些,我們會在篙底套一帶錐形的鐵環,同時也起到收口作用。也是用火不斷燒烤使竹受熱有彈性,然后強行套上,冷卻后就固定住了。
? ? ? 放篙,撐篙很有講究。
? ? ? 有講究,那估計是以前的事情了。在鄉下,如果篙子長期不用時,一般不平放在地上,而是樹在屋檐下,或過道里。即使偶爾平著放的情況下,是絕對禁止女人跨過去的。別問我為什么,也別說是歧視,反正就是一種忌諱。類似于那時女人使用過的穢物,如果因為沒收藏好或填埋好,而被其它男人看見了的話,得趕緊讓自家主事的到對方家門口,點放幾個二踢腳沖沖晦氣,否則罵都要被罵死的。
? ? ? ? 還有一個講究就是,行船人家每天第一次使用篙子撐船時,必須先給船洗臉。即將篙子先后在船的左右依次劃一下,而且不能一插到河底而碰到泥土,這喻意得到河神保佑,保佑出入平安。
? ? ? 撐船的技巧,同樣也有道道。雖然比搖櫓簡單,但照樣有的人就是一直不會,或不敢(許三觀對著來喜來福吹牛會搖櫓,結果一不小心就把櫓搖到河里去了;而我呢,搖著搖著,把自己搖到河里去過)。
? ? ? 不會撐篙者,不注意力量,角度,方向,節奏,是貼著船舷垂直落下還是往外斜插,是頂著船頭還是壓住船尾,都吃不準,這樣撐個半天,累得骨頭散架,船就是不走,或原地打轉,或反方向,甚至還有的甚至要人性命:那種蠻力撐入淤泥后篙子拔不出來,被船身沖撞后類似于撐桿跳一樣,往往可以把人彈飛出去,或者手一滑而掉入水中。而且,船底很強的吸引力,掉下去了往往很難逃生得出來。
? ? ? 撐船還和船自身大小,或逆風順風,過水面距離長短等具體情況有關;比如我在老家時,如果只要撐到河對岸,20多米遠的話,三桿即可:第一桿離岸掉頭(或直接倒退),并對準對岸方向移動,第二桿緊貼船弦一插到底,第三桿微調方向、使船身靠岸,以免船頭直接撞上岸邊。
? ? ? 再比如行于大運河中時,如恰遇上順風,那篙子,完全可以當一把槳,或櫓來使用~~定好方向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