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結局總是寫在開頭。
從前看蔣方舟這么說的時候我很是不以為然。
如今,我發現這確乎是真的。活著如此,了不起的蓋茨比如此,追風箏的人亦然。人生又莫不如此呢?我們常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我不知道這是否是真的,但哈桑和阿米爾的命運似乎在他們1歲時,張口說出第一個詞時就已經注定。
阿米爾開口說出的第一個詞是極正常的,孩子們開口說出的第一個詞通常是爸爸或媽媽,我自己也是這樣。哈桑的第一個詞則極其特殊——阿米爾。這足以說明在哈桑開口之前一年左右的時光中,阿米爾這個名字時常回蕩在他的耳畔,是他的奶媽將阿米爾掛在嘴邊,是阿米爾總是逗小哈桑玩還是他的父親阿里時常講比他大一歲的阿米爾是什么樣的。我們不得而知,我們只知道哈桑從張口說出第一個詞開始,阿米爾就是他最重要的人。哈桑和阿米爾堪稱奇異的友誼也就自此開始了。
在哈桑和阿米爾還小的時候,他們的友誼基本上是哈桑一個人努力維系的。哈桑特意在阿米爾吃早餐的時候在旁邊熨衣服,以求能和阿米爾多聊聊天。阿米爾沒有朋友孤獨寂寞的時候他也會主動出現,喊阿米爾出去玩,讓阿米爾重新開顏。他還會給予阿米爾鼓勵,鼓勵阿米爾寫故事。在阿米爾遇到危險時,他也挺身而出。甚至,他曾對阿米爾說,你讓我去做什么,我都會去做的。
與此同時,阿米爾的所作所為可謂是不堪到極致。哈桑請他給自己解釋詞的時候,他故意說了相反的意思,還用哈桑造句,心中不以為意。他的內心也看不起哈桑嫌他是個文盲,于是在有別的伙伴時,他從不選擇和哈桑玩,甚至不讓哈桑參與。他更是在哈桑遭遇危險,還是因他而起的危險時,置若罔聞,轉身逃跑。
但,這或許也不只是阿米爾的錯。
其中出了差錯的地方,施以影響的人都不少。而等級,在我看來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社會之中,處處皆是等級。從原始社會晚期,生產力發展到了有剩余產品的地步,出現了貧富分化開始,等級這個概念就從未離開人們的視野。即使在現代社會中,消滅等級是我們孜孜以求的,我們也都明白只有在兩種情況下,等級會消失。一種是原始社會的狀況,生產力極度低下,缺衣少食,必須團結一致才能勉強生存,這時人們還沒有多余的精力來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另一種是社會主義的狀況,生產力極度發達,產品大量富余,什么好東西大家都能擁有,完全不需要等級,大家都達到了最高的一級。而阿富汗顯然不處于其中任意一種情況,阿富汗是中間的一種狀況,還是中間生產力相對欠發達的狀況。這意味著阿富汗是一個貧富差距極大的國家,還有著那么一些原始氣息。阿富汗的富裕階層是極少的,所以阿米爾作為一個富家少爺,他對哈桑的態度在當時阿富汗普通人看來已經是極好的了。就像他在風箏比賽結束后,穿過城市中的小路,問路旁擺攤的人有沒有看見哈桑時,那個人說他對哈桑真好。我相信那個攤販是真心的。當然,這是從種族歧視和把哈桑視為一個傭人的角度說的。
然而,實際上,阿米爾家是極其特殊的。阿里和哈桑名義上不能被稱作傭人,但實際上他們就是的。阿米爾的父親在其中顯得極其矛盾。一方面他常常和阿米爾講起阿里和他的關系,說阿里是阿米爾爺爺的養子,與他算是兄弟,也讓阿米爾和哈桑好好相處;另一方面他又理所當然的享受著阿里的服務,為他做飯,為他洗衣服,為他打掃屋子,叫他老爺。并且他從未承認阿里是他的朋友,或者說是承認阿里和他是平等的。這讓我想起了我國古代,三妻四妾的時候,不受寵的庶子和受寵的嫡子之間的關系。名義上的兄弟,實際上的主仆。而阿米爾的父親還有更可鄙之處,就是他侵犯了阿里的妻子,哈桑實際上是他的孩子。這是一件對很多人都不公平的事。就像后來阿米爾所說的那樣,他的父親是最壞的那一種偷。偷走了他們的知情權,偷了阿里的名譽,偷了哈桑的身份,也偷了孤獨的阿米爾的弟弟。他瞞下這一切所導致的最終后果就是在阿米爾和哈桑之間劃下了等級的巨大鴻溝。哈桑對阿米爾的稱呼不是哥哥,而是少爺——一個在我看來充滿諷刺與無奈的稱呼。這個稱呼讓哈桑不自覺的謙卑,這個稱呼也讓阿米爾不自覺的覺得哈桑低微,自己高人一等。
雖然,在這個世界上超越等級的堅固友誼并不少見,但是阿米爾顯然不是一個有魄力與不和自己同一等級的人做朋友的人。阿米爾雖然在大多數與哈桑相處的時光里都像是與朋友相處,但身邊的人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他。他那些泛泛之交的同樣是富家少爺的朋友們都具有非常嚴重的種族歧視,他們覺得Hazara人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和他們相提并論的。阿米爾是一個比較容易被影響的人,所以他也會覺得那個民族是卑賤的,與他們做朋友會讓自己掉價。他和哈桑這種相處已經被很多人嘲諷了,要是他再把哈桑稱作是自己的朋友,指不定要收到多少輕蔑的眼光。阿米爾是一個孤獨的孩子,他拒絕受到外界的傷害,他迫切的想融入那一群和他相似家庭背景的孩子中去,想得到他們的肯定。同時,他需要有人陪伴,又不得不和哈桑玩。于是,他選擇無視哈桑在他心中的地位,刻意的去貶低,久而久之哈桑也就成了后來可以被犧牲讓他贏得父親的東西。
而哈桑與阿米爾恰恰相反,哈桑是一個勇于跨越等級的人。他覺得只要盡力幫助他的朋友,在朋友需要的時候適時出現,總有一天他能擁有一份堅固的友誼。大概,這也是友誼應有的樣子,只不過應該是兩個人盡力互相幫助,都能在對方需要的時候出現,能互相安慰也能分享快樂。哈桑在這份友誼中幾乎挑不出錯,他是一個完美的朋友。只可惜阿米爾沒能及時回應。
一次次想他們的這段友誼,總是會長長嘆息。也慶幸我們現在的友誼能夠在平等的基礎上穩固的建立。
其實,讀這一本書讓我有一點相信命運了。在阿米爾和哈桑最后得以成為為對方可以做盡一切的友誼中,阿米爾和哈桑固然重要,但社會、家庭、人,許許多多的因素都讓他們的友誼不能構筑得一帆風順。圓滿的結局也讓我終于明白誠心的力量。
雖然,故事的結局早已寫下,我的命運亦已注定,但在它最終揭曉之前,我還有美化它的機會。
我相信:心誠則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