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喝茶的朋友,對公道杯應該都不會陌生,這是泡茶時必備的茶具之一,用以盛放茶湯,避免茶葉久泡而苦澀,也能使茶湯均勻后,再分至各人杯中。那么,公道杯到底為何公道呢?
? ?據傳,當時的浮梁縣令(浮梁,位于江西省東北部,現隸屬景德鎮市)為了討好皇帝,博得皇上的賞識,指令“御窯廠”的瓷工半年內制出一種“九龍杯”用來進貢皇上,好則賞,不好則罰。瓷工們日夜研制,充分發揮大家的聰明才智,經過三個多月,幾十次的反復試驗,終于獲得了成功。看到精制的“九龍杯”,縣太爺喜笑顏開,親自快馬加鞭將“九龍杯”送至京城,進貢皇上。
? ?洪武皇帝朱元璋得到藝術珍品“九龍杯”后,愛不釋手。便經常使用這種珍品盛酒宴請文武大臣。在一次宴會上,洪武皇帝有意獎賞幾位心腹大臣多喝一點酒,便特意為他們把御酒添得滿滿的,而對其他一些平時喜歡直言不諱進諫忠言的大臣則將酒斟得淺淺的。結果事與愿違,那幾位被皇上有意照顧的大臣點酒未喝,御酒全部從“九龍杯”的底部漏光了,而其他大臣都高高興興地喝上了皇帝恩賜的御酒。皇帝對此甚是不解,究其原因,方知此杯盛酒最為公道,盛酒時只能淺平,不可過滿,否則,杯中之酒便會全部漏掉,一滴不剩,這其實就是根據物理學上的虹吸原理制成。洪武皇帝便把“九龍杯”命名為“公道杯”,意為:知足者水存,貪心者水盡。
? ?不過,歷史上所講的公道杯,跟我們泡茶時使用的公道杯,好像不大一樣。其實,泡茶時所使用的公道杯,原本是叫茶盅。因為我們無論是用蓋碗或者是茶壺泡茶,出湯的時候是有一個時間段的:從開始出湯到出湯完畢。公道杯的意義便是均勻這段時間出的茶湯的濃度,使一起喝茶的茶友能喝到同樣濃度的茶湯,不會出現同一泡湯,你喝到的比較濃,他喝到的比較淡,你喝得多,他喝得少的情況,非常公平,久而久之,也就叫“公道杯”了。
? ?傳說也好,實用也好,喝酒也好,喝茶也好,“公道杯”的故事都旨在告訴我們做人做事必須公平公正、大公無私,講求公道,不可貪得無厭、投機取巧、損公肥私。正所謂,人間自有公理,公道自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