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什么日子
起床:8:00
天氣:晴朗
心情:平靜
紀念日:
今天做了身體項目
今天我完成了任務,達成了目標。
周目標·完成進度
元旦計劃(二):從2019年1月11日起-2019年8月31日能夠熟練背誦《得到專欄》中《武志紅的心理課》的重點知識:今日得到的290篇短文。平均每天背誦1.3篇。
每天完成不少于1篇。
每周完成不少于9篇。
背誦程序:? 每天復現1次,連續7天;第十天時復現1次;每月復現1次,連續5個月;一年時,復現1次。(復現:通過語音輸入的方式進行文字默寫)。
習慣養成:用14倍重復力量,去踐行艾賓浩斯的記憶規律,去見證世界第八大奇跡——復利法則。
【今日復習】:13篇。
【今日新拓】:1篇。
【進度反饋】:共340=成49+余291篇。
【今日反饋】:今日(完成)任務。
【本周反饋】:本周(未完成)任務。
學習·信息·閱讀
【九】【2】
7.警惕你的自我成就感。①我們常常追求的不是單純的勝利結果,而是在追求“我自己的成就,我個人的勝利”,這就是自我成就感。②自我成就感的對立面是自我挫敗感,也就是說,在受到挫折的時候,我們會認為這是“我”的失敗,這種自我挫敗感會影響自己潛能的發揮。③在團隊作戰中,追求自我成就感的人,會試圖將他的自我挫敗感轉嫁到隊友身上,這樣會影響整個隊伍的發揮。④要想發揮出自己的全部潛能,就要放下頭腦的評判,讓注意力高度集中在事物上,并信任身體的自然反應。
8.放下頭腦,相信身體。①加爾韋認為自我有兩部分,自我1和自我2,自我1,就是頭腦和意識層面自我,它的語言是文字;自我2就是身體和潛意識層面的自我,它的語言是圖像。②思維是很好的分析工具。但如果我們認同了“思維我”,就會陷入對事物進行好壞對錯的評判里,為了不讓自己犯錯,不讓自己有自我挫敗感,我們就會變得緊張,從而影響自己潛能的發揮。
9.競爭是最好的合作。①身心合一,的確可以創造不可思議的奇跡,但競技場上的王者,其實都有舍我其誰的霸氣,他們在強烈的追逐“我必須贏、我比你強”的自戀。②我們追求“我是對的,我比你強”的競爭,這是人性的根本動力,它在競技場社會和家庭中都存在。③在激烈的競爭中,人的能力會增強,人性會充分展開,我們因此而看見自己的人性并學會完善它。
10.一切都是自傳。①導演,演員或者小說家創造的出彩作品,常常源于他們的自傳。②心理學家埃里克·伯恩說每個人都有一個人生腳本,它在童年時形成,它有開始、展開、高潮和結尾幾個部分。③那些最能打動人的故事,很可能是人類共同的重要人生腳本。④那些最能打動你的故事,很可能是你的人生腳本。
11.輪回是為了療愈。①強迫性重復的意思是人們會主動追求重復一些情境并不斷體驗其中的一些感受。②我們不僅會強迫性重復創傷體驗,好的體驗我們也會重復。每完成一次重復體驗時,一個相關的神經回路就會被加深。③在強迫性重復的過程中,我們也獲得了新的可能性,去療愈原初的痛苦,這也是輪回的意義所在。
12.你想要什么樣的自傳?怎樣去認識和改變你的自傳,介紹幾種方法。①設計你的墓志銘。②認識你記憶最早最深的事件或者細節。③完整的觀察一段關系或者戀情,回想它的開始、展開、高潮、結尾和尾聲,以及你在其中的的感受和心念。④意識和頭腦層面的語言構不成心念,心念是從身體和潛意識層面發起的,并且是圖像式的。
【八】【12】
40.我們可以A,也可以-A。①所謂“好人”是在善良,忍讓的同時,是被動、消極、封閉的,這樣的好人心里,都住著一個反面的自己,從理論上講,這是沒有被看見的本我。②A與-A,在一個人身上并存,這是一個真理。只是-A藏于潛意識深處,難于被看見。③如果一個人完全看不到自己的-A,就會尋找明顯呈現-A特質的人,通過和這個人在一起,與-A的特質建立起聯系。④戀愛乃至人生更大的動力,是為了追求人性的圓滿,于是就會出現各種痛苦的選擇,解決這份痛苦的辦法,自然不是一個去消滅另外一個,而是兩者的融合。痛苦是為了融合人性中不同的部分,最終趨于人性的完整。
【七】【15】
43.無回應之地,即為絕境。①無回應之地即為絕境的意思是說,如果缺乏情感回應,人就等于處于絕境,甚至是死亡之地。回應,就是光。②任何人都需要關系,在關系中,才能展開、認識,并淬煉我們的心;也只有在人性化的人際互動中,才能讓一個人體驗到自己是人。③那些擁有豐盛飽滿人際關系的人,他們也容易呈現出鮮活的生命力,有熱情有感染力;而人際關系干癟匱乏的人,生命力也是干癟匱乏的,哪怕他們是天才。這是人性的矛盾:如果一個人處在損耗性的關系中,創造力會受損,但如果缺乏人際關系的滋養,哪怕這個人身上,有天才的創造力在閃耀,他仍然是不可能幸福的。④嬰兒生活在原始的合一中,他認為自己和世界是合而為一的。這種心靈的原初狀態是混沌的,脆弱的,未分化的,嬰兒需要在和父母等養育者的互動中,才能逐漸發展出清晰的,堅韌的和復雜的心靈。在此過程中我們要切記:情感互動,勝于飲食照料。不僅母嬰關系,任何關系都是如此。如果只有物質滿足而缺乏情感互動,那么這份關系的質量就沒有什么好稱道的。
【六】【16】
44.從一元關系到三元關系。①一元關系,是指一個人只看到自己的意志,只感受到自己的感受,他希望別人都來配合他的意志;在關系中,只能他說了算。對應的早期心靈發展階段,一元關系是6個月前的共生期,嬰兒覺得自己和媽媽乃至整個世界在身體上和心理上是一體的。②二元關系,是一個人能明確意識到,另外一個人和自己一樣獨立存在,有自己的感受和意志,同時能共情對方的感受,并尊重對方的意志。二元關系階段是6~36個月。孩子開始和母親分離從身體上和心理上兩個方面。此階段實現兩個里程碑:心里住下了一個愛的人,同時形成了自己的個性。這兩者都具備后,孩子就有了基本的能量。③三元關系,是一個人能意識到關系的復雜性,在這個復雜的關系中能同時看到你,我和他的感受和意志,并能尊重在這個復雜的三元關系中的競爭與合作。三元關系階段是3~6歲,孩子充分認識到我你還有他的存在,也就還是會覺得這個家庭有三個中心,孩子會充分認識到關系的復雜性以及自己內在心靈的復雜性。三元關系,是一切復雜關系的源頭。
【五】【17】
45.關系層次進化的關鍵。①別人有獨立的意志,并且是好的善意的,這是一個人得以不斷在關系中進化的根本原因。關系中的好越多,這個人越是能整合。②當你覺得世界上只有你是好的,這就是一元關系。當壞的惡意的體驗太多事,嬰兒就會使用一種極端的方法要保護自己。當好的善意的體驗夠多,嬰兒就能感知到,世界是滿意的,我也是好的。③當你覺得你和我都是基本好的,這就是二元關系。一元世界極其孤獨可怕,所以人都需要進入二元世界。能進入二元關系的重要條件是:知道別人也是有獨立的意志的。④當你覺得你、你愛的人和與你競爭的人都是基本好的,這就是三元關系。二元關系中張力太大,難以容納其中的壞,需要找到第三者去投射其中的壞,在一個三元關系中去消化。⑤當不斷在三元關系中去消化處理壞時,一個人的心靈就越來越得以淬煉,然后可以歸于二元關系,最終歸于一元世界。
【四】【18】
46.三角化:關系中的權力游戲。①人們都需要第三者,需要你、我和他。這樣一來問題就不再是兩個人之間直來直去的表達了。就可以講二元關系中處理不了的好和壞,投射的三元關系中去消化,二元關系中的張力就好處理得多。②沖突時都有這樣的原則:第1點就是強者要讓著弱者,因為強者有更多的資源和心力去處理關系中的壞。第2點作為第三者,要起到調停作用去化解另兩個人之間的沖突,也就是減輕他們關系中的壞,而不是火上澆油。所謂的“好人”,容易本能的去表達自己是好人,而沒有去化解關系中的壞。③把二元關系中問題,放到三元關系中去處理,并逼迫第三者去評理或者站隊,這種現象就叫做三角化。三角化中,最常見的一個游戲叫做卡普曼戲劇三角,也就是心理學游戲的迫害者,受害者和拯救者三個角色。卡普曼說,在所有人際關系的互動中都藏著這個戲劇三角,大家都會在這三個角色中不斷的互換位置。④卡普曼認為我們可以脫離三角化游戲的辦法是:具備和別人建立親密關系的能力。因為三角化游戲,其實是再利用三元關系,來來消化二元關系乃至一元關系處理不了的壞。當你覺得你你愛的人以及和他相關的第三者都是好的,自然就可以從三角化游戲中脫離出來。
【三】【19】
47.心理疾病的分類。①精神病。最嚴重的精神病典型癥狀是幻覺,妄想,怪異行為和怪異想法。從一元到三元關系來看,精神病患者活在一元世界中,他們嚴重缺乏“別人獨立存”在這一感受,將自己的內部想象當作別人的外部現實來對待,喪失了現實檢驗能力,無法和別人建立關系。②人格障礙,是三歲前的養育問題。人格障礙患者被認定為是1~3歲時未能得到良好的呵護,他們的人格或者自我還沒有完整形成,因此,是一種很嚴重的疾病,不容易被治愈。人格障礙患者介于一元世界和二元世界里,他們能明確的意識到,別人是獨立存在的,但還沒有對別人產生感情。③神經癥,是最輕級別的心理疾病。神經癥患者介于二元世界和三元世界里,他們能意識到我和你都是好的,但我愛你時,我會擔心對第三個人產生傷害。這一類患者會主動尋求治療。
【二】【20】
48.自信與熱情。①科胡特認為,心理健康的標準就是:自信+熱情。②科胡特認為,一個人如何感知自體和客體有4個水準:第1個就是自信和熱情。也就是活力能滋養字體,也能滋養客體,或者說能量能夠在自體和客體間流動。第2個就是夸大性自體和理想化客體。也就是把自體和客體的好都夸大了。第3個就是疑病癥和可怕的神。覺得自體是虛弱的,認為客體是以敵意為主的。第4個就是自戀妄想和被迫害妄想。認為自體到了神的級別,認為客體是壞的,并且無所不能。
【新】【21】
49.兩種生命力。①所謂健康,就是好的善意的動力在自體和客體間流動,并且這時自體和客體,被覺知到基本好的,基本善意的;所謂病態,就是壞的惡意的動力或者能量,在自體和客體間表達,這時自體和客體也被覺知為壞的和惡意的。②每個人的自我就像是一個能量球,當能量球表達一個動力時,如果被客體接住,并回饋說這個能量是好的,他喜歡,那么這份中性的能量就變成了好的能量,用熱情、創造力,統稱為生命力,也就是正能量。如果沒有被課題接住,而是被忽視或者被拒絕,這份中性的能量,就變成了黑色能量,如憤怒和毀滅欲,可統稱為破壞力也就是負能量。③正能量和負能量是一回事,區別僅僅在是,正能量是被允許被看見的能量,而負能量或者黑色能量是不被允許,不被看見的能量。黑色能量有兩種表達途徑:繼續向外,指向客體就是攻擊性,不能攻擊客體,轉而攻擊自己,抑郁就是攻擊性指向了自己。而當黑色能量能夠在自體和客體間流動,就可以被轉化,轉化成生命力。所以能被看見后,一切能量都可以轉化成好的,這就是關系的意義所在。④當你和另外一個生命建立了重復的鏈接后,你們作為兩個能量球,就都被全然照亮。生命的意義就讓這種照亮,或者全然看見,在“我”和“你”這整個外部世界的,二元關系中發生,由此可以進入一元關系。
健康·飲食·鍛煉
1.靠墻站立15分鐘。
2.身體掃描1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