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輝在這個月給保險公司遞交了辭呈,和他一塊放棄“夢想”的,還有當初一同入職的另外2名同事,他們本是同學,一塊租房,一起找工作,而距他們一同來到這家保險公司,僅僅6個月。
對于離職,他并不想多談,只是重復的提到一個字,“累”。
年少無夢
時間來到2018年,與各大新聞媒體里渲染的“畢業后滿懷夢想踏入職場”的狀態不同,大多數的應屆生,在畢業之后拿著一紙學歷,腦海里浮現的,總是前所未有的迷茫。
李榮輝也是一樣。
他成績一般,沒有從事本專業的工作,出來后沒有什么確切的目標。租到房子后,滿腦子想的都是先把錢賺了,好歹先養活自己。
可是,若是沒有方向,連養活自己都很累了,更別提還要有什么進階的目標和理想。
生活與茍活
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對于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十分貼切。
房租、飯錢、水電,每一筆開銷都在掏空家里援助來的那一點點的積蓄,而當房東開始催租,飯錢開始吃緊,日用變得拮據,那時候,李榮輝終于開始意識到,找工作已經迫在眉睫。
李榮輝找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個金融公司的“客戶經理”,由于專業不對口,他一度對于這個崗位十分擔心。
可招聘他的人事經理卻拍著胸脯保證,專業方面完全沒有問題,他們可以進行全方面的培訓包裝,只要一個月不到,就能上崗。
后來李榮輝明白了,為什么他敢于保證讓一個剛剛畢業不到一個月的學生做著“經理”的活。
原來所謂的“金融客戶經理”,就是在微信上扮作女生,“引導”一些有錢的客戶到公司的平臺開戶投資。
第一份工作待了不到3個月,李榮輝便離職了。
他頂著巨大的壓力,又問家里“借”了幾千塊錢,后來陸陸續續的又干過好幾份工作,都是幾個月草草收場。
不是遇到了坑人的求職陷阱,就是崗位職責跟自己想象中的區別甚大,直到最近的一份保險工作,做了足足半年,已是自己做過最長時間的工作了。
但現在,頻繁的跳槽和離職讓他的生活無比拮據,房租已經欠一個月,自己也不好意思再問家里要錢,此時要和他談職業,談理想,他勢必會跟人翻臉。
“自己現在連茍活都做不到,哪里還有時間和精力去空談理想和抱負?”
未雨不綢繆
時間撥回2014年,李榮輝剛剛進入大學,正是意氣風發,滿心抱負的18歲。
當時因為純粹的興趣選了如今的專業,對這個行業知之甚少,卻心懷憧憬。
“后來學得越多,越發現這個專業的東西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樣。”
李榮輝是在大二的時候決定以后畢業不干本專業的工作,但是,整個大學四年,他卻沒有給自己規劃出一條別的出路。
既荒廢了專業課,又沒有利用好空余出來的時間好好規劃,說起來李榮輝如今的窘境,與大學時候的放縱不無關系。
大學四年,相對以后被生活打得鼻青臉腫的職場初期,無論是時間還是精力都可以說是十分充裕,用來做職業生涯規劃,是再適合不過了。
但可惜的的是,不僅是學生,即使是很多大學的領導和老師,對于此,也常常不夠重視,大學期間的職業規劃課往往都是選修課中的選修課,除了點名外,學生們找不到任何理由去重視它。
閑時不愿未雨綢繆,忙時只能濕身補漏。
無數像李榮輝這樣的例子告訴我們,大學期間不好好考慮將來出路,畢業之后便會掉入生活+職場的泥潭之中。
年輕人紛紛走在沒有路標的路上,被眼前的茍且和心頭的迷茫纏身,最后身心俱疲。
像這種沒有“未來”的未來,你還想去體驗一遍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