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人體系統比作一臺電腦,大腦無疑就是最核心的CPU,它執行著各種復雜的指令,并及時的給出反饋。我們所有的行為都來源于這個不到3英鎊重的器官,有些好奇它是如何做到的。
在《刻意練習》中,恰好講到了大腦對刻意練習的影響,書中并沒對大腦的作用原理給出詳細的解讀,感恩六哥在早讀時擴展了兩種不同理論下的大腦結構:三層大腦結構和左右腦結構。
對其進行了延伸閱讀,一起來看看吧。
三層大腦結構
三層腦是由美國科學家保羅·麥克萊恩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認為大腦是按照形成時間分層分布的,最早形成的位于最下部,后期發展的覆蓋于上部。于是就有了最下層的原始腦,位于中間的中間腦和最上層的理性腦。
原始腦,又稱爬蟲腦。主要包括腦干和小腦,負責最重要的生命體征,新城代謝、心跳和呼吸等。這一層負責的能力極為有限,不包含學習能力。
中間腦,又稱舊腦,它是情緒中樞,主要掌管情緒(高興、憤怒、喜悅、痛苦、情緒等)、感性記憶(以情感主導的記憶)與注意力,進行好壞取舍的價值判斷,起到過濾的作用,抵御日常生活中不重要的信息進入大腦。
大腦皮層又稱理性腦,它與人類最高級的思維活動息息相關,包括語言、理性思維、記憶、理解、運動協調能力、創造力、音樂天賦、寫作,認知時間的等能力。
三層大腦各司其職,不管是早先的動物腦處理最基本的人體所需,還是后出現的大腦皮層處理高級的人類思維,只有它們協同工作我們才能超越自己,戰勝生活中的種種挑戰。
左右腦結構
左右腦不同機能由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心理生物學家斯佩里博士,通過著名的割裂腦實驗證實。
左腦負責:邏輯理解、記憶、時間、語言、判斷、書寫、邏輯、分析、五感,思維方式具有延續性和分析性。因此左腦可以稱作“意識腦”、“學術腦”、“語言腦”
右腦負責:空間形象記憶、直覺、情感、身體協調、視知覺、美術、音樂節奏想像、靈感、頓悟等,思維方式具有無序性、跳躍性、直覺性等。所以右腦又可以稱作“本能腦”、“潛意識腦”、“創造腦”、“音樂腦”、“藝術腦”。
可以看出三層大腦和左右腦是科學家根據時間形成和空間構成而產生的對大腦的不同劃分方式。通過不同的劃分,對大腦產生更深刻的了解,也只有掌握了大腦的工作原理才能更好的利用它完成提升。
大腦與刻意練習
知道了大腦的結構和各區域所負責的功能,再來看看大腦與刻意練習的關系吧。
我們都知道長時間健身會讓肌肉增多,科學家研究發現我們的大腦也有類似的功能。
倫敦出租車司機的測試號稱世界最難的測試,科學家研究出租司機時發現,通過測試的司機海馬體比未通過的有明顯的增大,海馬體位于舊腦區域,負責記憶存儲。經過一系列的類似實驗,科學家得出結論:人類的大腦會為響應外部密集的訓練而發生改變。
a,刻意練習有個重要表現就是持續性練習,從這點看來通過刻意練習能以我們的方式塑造大腦。
b,刻意練習的另一重要特性是:走出舒適區。當我們踏出舒適區時,大腦發出提醒——現在所經歷的之前未曾出現過,為了保證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行,它會集中力量去適應新出現的狀況,當持續一段時間后,大腦強大的適應能力內化了這種挑戰,就會重新出現平衡。原來的學習區再一次變成了舒適區。我們經常聽到大神們說的“要不斷的走出舒適區”原來是有科學依據的。
讓我們從掌握大腦開始,掌控我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