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既然決心好好記錄親子閱讀這件事,就把與嘉兒一歲前的親子閱讀情況一一整理出來,以形成一個過程性的記錄。該篇文章主要內容記錄于嘉兒7個多月大的時候,后期進行一些表達和格式的修正。
結緣親子閱讀
親子閱讀這件事,早在2011年我和佰特同事去深圳參加公益展時,就有幸得到機會參加了香港公益機構“書香伴我行”的培訓,回到上海后,因工作需要接著深入了解了許多機構開展的親子閱讀活動,開始大量閱讀許多圖畫書以及與親子閱讀相關的理論與技巧,后來在社區項目中帶領家長和孩子做過幾場親子閱讀活動。那一年是第一次接觸兒童閱讀,非常著迷,那時候的我,常?;孟胫亲约河袀€孩子,天天睡前和他共讀,周末還可以進行閱讀游戲,是件多么美妙的事情。但是那時的我沒有啊,只能做做白日夢。后來因為工作內容的轉換以及忙碌,漸漸遺忘了這個白日夢,連自己也很少在空閑的時間拿起兒童讀物。
想開始,心有余而力不足
轉眼到了2015年底,我的孩子嘉嘉來到了我們的身邊,心里竊喜竊喜,我要和嘉嘉親子閱讀啦,多美啊。
可是,一個新手媽媽,每天要面對數不盡的瑣碎的照料事宜:喂奶、換尿布、拍嗝、哄睡、沐浴更衣等,還常常要為娃的一點變化揪心、“尋醫問道”:“哎呀,我寶寶身上長了個紅點,不知道是什么”,“寶寶手心腳心那么熱有關系嗎”,“紅屁股了怎么辦”,“頭上黃黃的痂是什么呢?”“最近大便很多很稀啊,是不是拉肚子”,更有的時候崩潰萬分:腸脹氣了哭鬧不停,夜里吃完奶不顧當媽的困意還在玩不睡覺……
“親子閱讀?”
我耷拉著瞇著眼睛搖著頭:“我好想睡覺?!薄拔液镁煤镁脹]有睡過持續五小時的覺了。”“我好累啊,讓我睡會兒吧?!薄?/p>
養娃的前四個月,我成了“特困生”,根本無暇顧及閱讀這會兒事。
終于,嘉嘉四個多月的時候,我的覺慢慢補上來了,精力開始有余,嘉嘉白天清醒的時間也越來越多,除了日常護理和動作發展練習,嘉嘉每天也有一小段時間可以安安靜靜地留出來了。
四個多月時:滿心歡喜開啟親子閱讀,卻遭遇“碰壁”
“要不開始親子閱讀吧?!蔽倚南?,憑著記憶搜索出“嬰兒時期應該是對色彩最感興趣”,而這一方面最有名的莫過于李歐李奧尼。我就選了《小藍和小黃》作為第一本親子閱讀繪本,滿心期待腦海中的畫面:懷抱著嘉嘉,他靜靜地聽我讀故事/一起趴著,我輕聲念著故事,嘉嘉饒有興致地看著繪本。
事實是,我真是想多了。
“嘉嘉,我們來一起看書吧,媽媽給你讀故事?!蔽铱粗恐募渭危d致勃勃地拿著《小藍和小黃》沖他搖晃著書。接著,我徑自在嘉嘉面前將書展開,“小藍和小黃,這是小藍,這是小黃,他們是一對好朋友,小藍和小黃之間會有什么故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我高興地指著封面對嘉嘉講道,然后翻開書一頁一頁地講。
然而,嘉嘉的反應與我預期中一點也不一樣,四個多月大的嘉嘉趴在那里頭轉來轉去,眼神根本不在繪本上,還不時地用茫然的表情看著我??粗谋砬?,我的熱情之火一點點地在熄滅。等我讀完全本書的時候,我已經完全沒有了最開始的興奮。
“怎么回事?”我皺著眉頭深深思索。難道是因為我只是理性上覺得這個繪本適合小寶寶,實質上自己對這個繪本并沒有感覺,帶嘉嘉共讀的時候比較平淡無奇,只是絞盡腦汁地描述畫面?
恩,一定是我講得不夠生動。我自我安慰到,明天再試試。
第二天,我嘗試用親和有趣的語氣又給嘉嘉讀了一本,他幾乎還是同樣的反應。我泄氣極了。到自己的校友育兒群里一交流,沒有一個媽媽有經驗從這么小開始親子閱讀,更沒有一個媽媽支持從這么小開始給孩子閱讀。
“這么小,娃不懂的?!?/p>
“我家一歲多了還不喜歡呢,看到書就啃咬或者撕?!?/p>
“這么小,讀什么書啊。”
“娃不喜歡,就算了唄?!?/p>
…………
備受打擊,雖然我心知肚明,自己這么早給嘉嘉讀書,不是為了閱讀識字什么的,只是想有一種不一樣的溫馨的親子時光、一種未來的習慣奠基,給娃的大腦不一樣的精神食糧。但是,那一刻的我,的確自我催眠:要不先算了。
六個月:重新出發,收獲驚喜
這一“算了”就過去了一個多月,轉眼到了六一前夕。我關注的幾個網站開始瘋狂營銷兒童節讀物,連續幾天被視覺沖擊后,看著那些有趣的書,我的心又蠢蠢欲動。
我要給娃挑書!挑書!挑書!
考慮到六個月的嘉嘉喜歡手抓各種東西往嘴里塞咬,擔心紙質書不安全會劃傷孩子,所以先選擇布書。趁著六一搞活動在網上挑了兩本布書,分別是《My little car》和《誰的尾巴》(實在是好的布書太少,挑了老半天才挑出兩本)。收到貨后,忙不迭地清洗了書晾干。
看著書,我萌發了重新開始親子閱讀的念頭。六一那一周,開始《My little car》的閱讀。
這一次,我改變了策略,不再著急給嘉嘉共讀,而是先讓他熟悉這本書。每次他趴著休息的時候,我就把《My little car》的書翻開,最開始的時候是翻到馬路上各種各樣的車的那一開頁,一整天這一開頁就布置成嘉嘉日常環境中的一部分,他好奇地時候就盯著看一會兒。
第二天,一開始的時候還是這一頁,然后第二次趴時就換了另一頁。如此往復,直到用了幾天時間把全書的圖片都一一作為環境中的一部分展示完畢。在這個過程中,我沒有進行共讀,只是偶爾在嘉嘉很感興趣的時候指著圖片中的一些細節說給嘉嘉聽。
差不多第二周的時候,嘉嘉對《My little car》這本書已經很“熟悉”,當作玩具一樣,有時候盯著看,有時候用小手去抓抓,有時候嘴巴湊上去咬一咬。我想是時候變回書了。于是我也趴在嘉嘉身邊,從封面開始,慢慢翻著慢慢講故事。
《My little car》是一本沒有文字的布書,它的優點在于圖片比較寫實,而且每一頁是一個真實情境:開車去郊游;在加油站加油;大馬路上很多車;停車在斑馬線外;在鐵軌欄桿前等待(現實中也是有一些鐵軌穿過鬧區);下車換輪胎;開車回到小區。將這些圖片串成一個故事一點也不難,給嘉嘉講的時候,我覺得就是在給他講一個小區伙伴的真實故事一樣。
這一次,嘉嘉“專心”地和我一起看完了《My?little car》。我真是開心壞了:誰說小娃娃不能進行親子閱讀的。
第一次嘗試成功后,接下去幾天我都是差不多時間段和嘉嘉一起“讀”《My little car》,他也越來越習慣了這個事情。有時候他興致好,我就讀兩遍;有時候讀到一半,不耐煩了,我也不強求。
在這個階段,有一天機緣巧合,我翻開阿信老師的朋友圈,看到他在父親節的講座里的一張照片,是他懷抱著他的女兒(很小的時候)坐在椅子上一起閱讀的照片。這又進一步激勵了我將親子閱讀繼續走下去。
六月中旬,我又買入了蒲蒲蘭繪本館推薦的親子共讀游戲系列書,有《蹦》,《我的媽媽》,《誰放屁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