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的母校新開了一間咖啡館,看上去雖有些簡陋,但窗明幾凈,桌椅歸置整齊,頗有幾分文藝氣質。
就在去年冬天,這里還是一間澡堂子。
洗洗澡,是水包皮;
喝咖啡,是皮包水;
將澡堂子改造為咖啡館的人,難道五行缺水嗎!
話說中國某省極度缺水,于是哪里的人一輩子只洗三個澡,出生后,結婚前夜,入殮之前。
小時候,大人們常常給我們講這個段子,以嘲笑我們不愿洗澡!
90年代,在農戶家里,你能找到獨立的豬舍,但是很難找到獨立的廁所,廁所基本是依豬舍而建,糞坑上搭兩塊板,就是廁所了。
至于獨立的洗澡間,農村人當時根本就沒有這個意識。
所以每到冬天,洗澡,便成了一個大問題。洗一次澡,無異于上一次戰場。
找個天氣晴朗的午后,燒開一壺水,倒入太陽地里的一個大木盆中,兌入適量涼水,調到適宜溫度后,脫得一絲不掛的洗澡人,雙拳緊握、咬緊牙關,坐入盆中……
一絲不掛的在太陽地下洗澡?沒錯,一絲不掛。
但您還是先克制一下快要噴突的想象力,那年冬天陽光明媚的澡盆里,沒有您期待的那種美。
當然只有小孩子,才能這樣洗澡。露天,陽光,裸體,就是沒有沙灘和椰子樹。
因為怕冷,小時候冬天洗澡,全部是在媽媽的督促和照料下進行。通常媽媽會提前幾天對我們說,這個星期六,給你們洗澡。每洗一次澡,如同舉行一個小儀式一般,因此一個冬天,其實也洗不了幾次澡。
那時冬天每次洗完澡,總會覺得一身輕松極了,那整個下午的陽光,格外溫暖。
大人嘛,在洗澡這件事情上,似乎比小孩子還要害羞,他們才不敢像小孩子那樣奔放——露天陽光全裸。燒一爐炭火,在臥室中洗,因為臥室更隱秘。
每逢春節前幾天,我們會常常聽大人們說,這幾天要洗個澡啦,洗澡過年。大人們也會常常對我們說,得給你們洗個澡,要過年了。所以為迎接春節而洗的這個澡,似乎顯得鄭重許多。記得那些年臨近春節,母親總會催促父親抓緊時間洗澡,但是父親每每以各種理由推延。直到除夕夜,在春晚即將開始的時候,父親才會洗澡。
農村人覺得,大年初一,才是一年的開始,即便是在年初一到來的前幾分鐘洗完澡,也就意味著將過去的一年的煩惱與不順洗去,以一個全新的自己的去迎接新的一年。
直到過了很多個新年,洗澡,才出現了新的方式——去澡堂。
讀初中那會,鎮上突然開了兩個澡堂,鄰里奔走相告,聞言者歡呼雀躍。冬天終于來了,澡堂子的鍋爐也燒了起來,四鄰八鄉百姓的身上也開始癢癢,于是全家一同出動,去澡堂洗澡。三五好友,或者約喝酒吃飯,或者約打牌斗地主,自從鎮上有了澡堂子,于是也會偶會約著去洗澡。
正是那年臨近春節,爹媽領著我們第一次去了澡堂,對此既好奇又激動,感覺馬上就要進入到一個未知的世界了。那一次,我足足在淋浴室洗了半個多鐘頭,一是很久沒有洗澡了,二是熱水給身體帶來的溫暖實在很舒服,想多享受享受。
那段時間,常聽大人們說,誰家開的那個洗澡堂,身體好火爆,去洗澡的人都排隊。當時我們鎮上有兩家澡堂,有一家居然是同學老爸開的。有一次我去洗澡,見到了這位同學,他說這幾年在外面開車,越來越不好做,家里開了澡堂,生意很火,于是就回來幫忙了。
我不知道澡堂子火爆的時候,是否還有其他的同學家長對于開澡堂,也躍躍欲試。
不少相鄰,不知道是不是受了澡堂子的啟發,也紛紛在家里辟一處地方,建一個獨立的浴室。當時外公也趕上了這股時髦,在老房子的廚房砌了一間不到2平米的浴室。浴室沒有取暖燈,外公異想天開,在浴室靠廚房的墻壁上開一小孔接一管子,天冷要洗澡,就接在高壓鍋上,用蒸汽取暖,似乎有點蒸桑拿的意思。
老媽為外公的創舉不少感嘆,即便在寒風凜冽的早晨,洗澡也不會覺得冷。不過我沒有能享受過外公浴室的桑拿,因為我在外公家洗澡都是夏天。
如果誰家有了新建的浴室,走鄰右舍也會在冬天借用浴室洗澡。
有一年夏天,一對情侶同學來家里度假,男同學趁夜提水一沖,女同學則是到堂哥家洗澡。因為堂哥家蓋了二層小樓,配有獨立的浴室。
也就是在我上大學那幾年,村里的二層下樓拔地而起,獨立的洗浴室成了件新房的標準配置。太陽冷熱水器、電熱水器讓熱水源源不斷,浴室類的通風照片取暖設備一應俱全。
農村人洗澡,終于可以足不出戶了。
洗澡,這件在農村的冬天充滿挑戰的事情,如今已經實現了它的另一層功能——享受。
隨著家家戶戶都有了獨立的浴室,鎮上的澡堂,也不知從何年開始,悄無聲息了,再也沒有人提及過。當年同學家開的澡堂,也已關門多年,不過那個照片,至今仍在,想當年,這塊招牌是多么的奪目。
是否會有那么一天,同學家的這座澡堂,也會被人改造成為咖啡館?
不久前我和父親說家里的浴室日后要改建改造,其中一個目的就是要有浴缸,泡澡多舒服啊,父親對此不置可否。
前些年有一位鄰居在浴室裝了浴缸,過了兩三年后我好奇的問他家女兒,浴缸泡澡是不是很舒服,她說自己家里的浴缸就弟弟洗過一兩次澡。大部分時間,這個浴缸,當作魚缸用,養魚!
2016年11月27日
記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