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學姐,你知道附近哪有合適的房源嘛?我想搬出去住。”
開學兩個多月的時候,我收到了學妹桃子的消息。
桃子是我大一迎新時接到的第一位學妹,閑聊后發現桃子不僅是我的直系學妹,還是我的同鄉。罩著老鄉的這層關系,我對桃子照顧有加,桃子也大事小事全來跟商量,一來二去兩個人變成了好友。
在我眼里,桃子性格開朗陽光,看似大大咧咧卻能夠細心地照顧到很多細節。擔心她跟室友會因為小事發生矛盾,忙問她原因。
跟很多大一新生一樣,桃子也曾考慮過要在一起生活四年的室友們會不會很難相處之類的問題。
當四個來自天南地北的小姑娘湊在一起真正生活的時候,桃子才發現自己的擔憂完全是多余的。雖然大家性格不同,并且各有各的小毛病,但全都不是什么大問題,不到兩天大家就好得要命。
桃子認為大學里最親密的人就是室友,所以一次晚上睡前大家說悄悄話的時候,桃子將自己喜歡女生的秘密告訴了室友。
本來火熱的氣氛在桃子話音落后一瞬間冷了下去,過了會一個女生說了句睡覺吧,大家就草草結束了每天必備的“座談會”。
桃子起初以為大家只是一時難以接受,后面時間久了便也沒什么。
可惜,桃子錯了。
時間越久,室友們仿佛越難接受這個事實。原本親密無間的四個姐妹團,硬生生地把桃子踢了出去。
室友們不僅合起伙來孤立桃子,開始逐漸對桃子冷嘲熱諷,甚至會問桃子是不是有病。
壓死駱駝最后一刻的稻草是桃子給失戀痛哭的室友一杯熱水時,室友大叫道:“你別過來!我不喝你的水,變態!”
仿佛大家心照不宣的事情終于被捅了個口,其他兩個姑娘趕忙跟著說:“是啊是啊,哪有女生喜歡女生的,不是變態是什么。”
“唉,你們說跟她住久了,我們會不會也成了變態啊。”
“為了大家好你自己搬出去住吧。不然我們就告訴輔導員你是個同性戀。”
桃子害怕室友真的會跟輔導員講,事情越鬧越大,答應了室友們搬出去住的要求。
了解完事情起因的我覺得難受得堵得慌,大學四年見識過因為各種原因跟室友吵架鬧矛盾的,桃子的情況還是第一次。
“學姐,我只是喜歡女生而已,我做錯了什么?”桃子最后發來的這句話,隔著冷冰的屏幕,我都能感受到桃子的無助和心酸。
無疑,在當今這個社會大多數人的眼里,喜歡同性,就是異類,甚至是變態。
很多人們口口聲聲說著要平等自由祝福,卻從來不曾給予性少數群體應得的尊重。他們的愛情不能得到光明正大的祝福,只能被大多數人所鄙視唾棄甚至唾罵。
02
其實,我們身邊因為同性戀而被歧視的事情并不在少數。
去年8月,教齡將近十年的山東教師明鈺被校方解雇,原因很簡單——明鈺的同性戀身份在家長面前曝光。
事發一個月前,明鈺在參見完同性戀親友會的二周年慶后,在朋友圈分享了一篇帶有“同志”字樣的文章。
隔天明鈺就被校方同志談話,原因是明鈺分享的文章被一位家長看見,并向幼兒園的相關領導進行了投訴。
校方認為,如果把同性戀身份作為隱私是可以的,現在公開了,等于是跟整個幼兒園的教育理念不符合。
同時校方讓明鈺自己做出選擇,要么隱藏自己的個人取向,要么自己辭職。
最后明鈺主動寫了封辭職信,但對此他仍感覺到不公平,自己的辭職信并非出于本愿,校方的做法實則是在逼他解雇。
對此,明鈺提出了勞動仲裁。已被立案的此事,于去年十一月開庭。
在我看來,造成這件事情的本因在于大多數人對同性戀這件事情本身存在的歧視。
關于桃子被迫搬出寢室的事情,我曾匿名問過自己室友的看法,結果她的回答讓我覺得不禁唏噓。
她說:“我覺得他室友也沒錯啊,如果他喜歡同性的話,看別人也跟看喜歡的人一樣吧,這樣肯定讓人不舒服。”
我反問道:“你現在也是單身,你看別的男生也全當對象看了嘛?”
室友沉默了一會,然后跟我解釋:“我并沒有歧視同性戀的意思。”
我沒有回應室友,默默地把“這就是歧視”這句話壓在了心里。
《奇葩說》辯手之一的黃執中老師曾說過:“歧視的本質,未必在于心存傷害,而在于心存差別。”
很多人說起同性戀這一話題,張口閉口都是:“我不支持也不反對,所以我并不歧視他們。”而當發現自己身邊的同事朋友親戚是同性戀時,立馬高呼:“我不能接受!”
大多數人所施予給性少數群體的差別,不是因為他們優秀勇敢,或者品德敗壞,而是因為他們是同性戀者。
他們以為自己并未傷害過同性戀者,殊不知他們心存的差別對同性戀者的傷害多大。
03
我第一次真正接觸并了解同性戀者,是通過高中朋友阿涵。
其實跟阿涵很早便認識,只是到了高中才知道他的性取向。因為高三時阿涵談了個男朋友,對象是小我們一屆的學弟。
正值高三這個風口浪尖的時段,又恰恰是兩個男生談戀愛,為了掩人耳目,阿涵他倆的約會時候,都會有我的一份。其實說是約會,更像是三個人聚在一起探討學習。
阿涵他們的戀愛過程,我算是最明白實在的一個見證人。
我看著他倆平凡地相愛、樸實地吵架、誠懇地交往,一起為了兩個人的未來共同努力著,演繹出了最純真的戀愛模樣。
雖然是兩個男孩子,但他們的愛同樣能讓人感受到偉大。
但是紙就保不住火,阿涵戀愛的事情很快被班里的男生知道了。
那些所謂的直男天天拿此事調侃阿涵,甚至當著阿涵的面叫他娘炮,說他惡心。
我曾問過阿涵,對此不覺得難過嘛?
阿涵回答道:“以前會,會可難過了。現在經歷得多了,便也習慣了。”
“同性戀這堆干柴受到的歧視和詆毀已經夠多了,不差誰那一把無謂之火了。”
“我是男生,喜歡的也是男生。除此之外,我跟其他人都一樣。“
“就像南康白起說過的,我不無辜,可是我也沒有罪,我只不過是喜歡這一個人。“
阿涵的話,讓我想起了哥哥張國榮。
1997年的金馬頒獎典禮上,張國榮先生憑借《春光乍現》入圍影帝提名。
面對影片中張國榮先生出色精彩的表演,評委們給出的拒絕理由是這只是同性戀出演同性戀,完全屬于本色出演。張國榮先生因此與影帝失之交臂。
第二年的香港金像獎上,張國榮先生再度憑借《春光乍泄》入圍最佳男演員的提名。不可避免的是張國榮先生的性取向再度被節目組當作調侃現場氣氛的對象。
開場前的小品中,演員們扮演了觀眾看《春光乍現》時的反應,并且作勢嘔吐狀地惡意模仿同性戀者,對話里充滿了對同性戀的歧視。
不僅如此,在小品演出期間,臺下的攝影師曾數次將鏡頭對準了張國榮先生。
張國榮先生并沒有生氣,而是配合著觀眾的反應一起鼓掌,臉上有的是一貫溫和的笑容,眼底里藏著他人毫無在意的落寞。
日劇《總覺得鄰家更幸福》對于同性戀者的歧視者評價道:“他們把人類各色的利害悲喜,只用自己狹隘的尺標對其進行衡量。”
這個社會祝福愛,卻不承認愛。
很少有人會明白性少數群體承受了多少的屈辱和傷害,就像很少會有人去愿意真正了解他們,接受他們,尊重他們。
04
張北川教授說過:“同性戀是先天基因決定的,即使類羚羊動物里面,也觀察到同性之間的性行為了,在靈長類動物里面,還觀察到了依戀現象,人類的依戀現象,在某種程度我們就稱之為愛了。”
這個世界上的愛有千百種方式,異性戀也好,同性戀也罷,都不過是眾多方式中的一類罷了。
要明白,愛情是來自于靈魂的,而不是身體,或是性別。
生而為人,請務必懂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