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凡夫俗子,沒有人真的不在乎錢。一次次消耗彼此的情誼,占一點金錢上的便宜。剛開始,確實會省下一些錢,長此以往,得到的便是別人的疏遠,感情的崩塌。
能正視錢對感情的影響,不貪小便宜,不欠人情,才能維系長久的感情;該談錢的時候,絕不談感情,該給錢的時候,寧愿委屈自己,也不克扣別人,才是真正的聰明。
在我家鄉,借個幾萬,十來年才還的不勝枚舉(只還本金,沒有利息)。大概是農村人本身的質樸,善良,好義氣,講情面,才能做到。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囊中羞澀,而又不好意思向父母要錢時,很多人會選擇向朋友借錢。中國人總是好面子,錢一旦借出去了,總是不好意思開口要。當朋友只字不提借錢的事情時,留下的只有被借款者內心的憋屈。無數次鼓起勇氣,終于開口要錢時,得到的回復往往是“小氣”,或者是“現在沒有錢,過一段時間再還”。
不懂得理財,任憑金錢貶值的人,暫且不說。可是,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當代大學生,難道不懂得金錢的時間成本么?親密越親密,越要明確界限,開誠布公地談錢。剛開始就講明白游戲規則,保護雙方利益,才能不在事后因為錢,因為當初的不好意思落得難堪,甚至是讓友誼崩塌。
從小到大,因為家庭比較貧困,又是奶奶撫養我長大的。伯父也常常教育我:對自己要節約,對別人要大方。所以,“對自己節約,對別人大方“成為了我的花錢準則。
每次,請朋友幫忙時,通常都會給她發一個紅包,或者買點吃的。盡管錢不多,但表明了我的態度:越是真心的朋友,越是珍惜你的價值。
人生除了買房子或者遭遇重大疾病時真的需要借錢,其他又有什么自己不能解決的呢?
互相談錢,主動談錢,不占朋友便宜,是一個人對待友情的頂級修養。談錢傷感情,不是因為錢太俗,而是因為感情太虛。真正的感情,是經得起談錢的。
真正成熟的人,可以把金錢和感情分開;真正體面的人,也不會談錢去攪合感情,傷害彼此的情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