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朋友文章里這句話,突然想說點什么。
這段時間,她在認真地學習心理咨詢師的理論,她的老師指出了她很多問題,讓她在各種不舒服中到處求證,似乎是在面對自己的問題,但是潛意識里,也許是在否定老師貼的種種標簽,我真的有那么差嗎?人都有維護自己,保護自己的本能吧。也許頭腦里會勸自己,人家指出我的問題是為我好。潛意識卻在說,呸,你憑什么這樣說我,我到底怎么啦!
我是一直不欣賞這位老師的方式的。我不認可一個老師抱著自己是專業老師的角色,打著為你好的旗號,給對方貼著標簽,下著評斷,戳你一刀子,然后摸摸你的頭,我沒有別的意思,我這都是為了你好!去!這和我們童年重要他人對待我們的方式有啥區別!只因為我們是成年人了,承受力提升了,只因為我們是心理咨詢師了,什么都應該可以hold住了,就可以這樣嗎?這樣的老師,有對一個個體真正的尊重嗎?她真的懂得界限嗎?在她對學生指指點點地評判時,卻時刻保持著一份警惕,對學生說的話時不時地為自己辯解,這樣的老師,我真的沒有見過。就像她自己所說,我就是與別的老師不一樣。好吧,姑且讓她自戀地把這當做她的特色吧,反正這樣的老師,我是不認可的。
朋友被她的老師折騰了好一段時間,昨天終于情緒爆發了。爆發了之后,看起來清醒了很多。她說,這些日子來,她一直在老師的不斷戳穿中躲閃,不想面對自己的不堪,以至于越躲越恐懼,對自己產生了深深的懷疑。她昨天情緒幾乎失控,她說自己破天荒地失態了。我想憤怒的背后應該是恐懼吧,恐懼別人對自己的否定,惱火自己辛辛苦苦努力維護的形象沒有得到對方的認可,想逃避那份挫敗感。
一直覺得情緒是個很好的信使。只要坦然面對情緒,就會覺察到情緒要送給我們的禮物。前幾天,面對老公對我的否定,我出離憤怒地大發雷霆,那一刻我清楚地知道,什么是我心底的痛。別人對自己的否定,不算什么。但是因為被否定所引發的情緒,卻告訴我,在我的心底,一直有個陰暗的所在,那是我對自己的否定,不敢去看不敢承認的否定。我不好。我不夠好。我拼命藏著掖著,躲閃著。試圖讓它在我的心底消失。可是卻不斷被一些事情一些人擾亂,最后波濤洶涌,狂風暴雨。
狂風暴雨沒什么不好。就像這幾天的天氣,經過狂風暴雨的沖刷,天高氣爽,風輕云淡,大自然的能量得以釋放,一切變得平靜安詳。不過狂風暴雨時,還是要防范,能躲則躲,做好預防措施,這需要對環境有個客觀的評估。一般情況下,情緒的發泄容易傷到對方,所以不能隨意發泄。很多工坊會給參與者設置一個安全的場域,再輔以一些情緒的誘導方式,讓參與者壓抑的情緒釋放出來。一般都是憤怒的情緒,但是憤怒的情緒釋放完,參與者通常會大哭,因為憤怒的情緒往往是出于對受傷心靈的保護,當憤怒過去,心底里的委屈和悲傷,才真切地呈現出來。所以,用頭腦壓抑住的憤怒,能量依然在我們身體里,時不時就會造訪我們,以情緒的方式。
認知療法,我沒有學過,但是接觸過的兩位老師,似乎不太關注情緒。他們認為,情緒都是認知造成的,改變了認知,自然情緒就改變了。道理沒錯。可是,不處理積壓的情緒,總覺得好像有斷片的感覺。而且,情緒往往是認知的入口啊!這就需要覺察。需要與身體鏈接。身體是最真實的存在。我認為覺察非常重要。這是一切成長的前提。
我不夠好,所以我要成長。這也許是很多想要成長的人的初衷。那么,什么是夠好呢?我突然覺得,我不夠好這幾個字就像我們體內的一個毒瘤。它讓我們不斷地上著各種課程,不斷剖析著自己,卻有種緣木求魚的感覺。越學越累,越學越迷茫。因為,一切成長的前提,首先是對自己的接納,是與自我的和解,是回到我這里。而這,似乎也是成長的根本吧。
讓我們有足夠的勇氣,面對自己。我就是這樣,不好也不壞。一個真實的存在。放下頭腦的那些應該不應該,過得更自在一點,做自己想做的事,更安然的活在當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