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寫一篇論文,查找資料時翻到大學時用的一個文件袋。翻到自己從前做的筆記,真的是很感動。
大概是閱讀每本書都有摘抄,厚厚的一沓,書名,作者,重要的文獻都有摘錄。閱讀的領域從心理學到佛學,從教學學到古代文論,從哲學到古代詩詞,真是閱讀廣泛啊。翻看著這些筆記我自己都覺得非常感動,以前的自己竟然如此用功。
再想想如今,一年能讀幾本書?為寫碩士論文又看了幾篇文獻?真真是汗顏啊。
無意當中還翻到大二時文學理論課的一次作業。記得老師只讓交一篇文章即可,我寫的的《水亦有情-論李煜筆下的水》。為了寫這篇文章,我通讀了李煜所有的詞作,并一一做了摘抄。論文寫了A4紙整整3夜,完全是手寫。有論點有結構有引用有文獻,字跡工整沒有一處涂改。看著覺得非常棒!而現在呢,上次寫文章是什么時候?多久沒有認真書寫了?
曾經的自己是多么的用心,當年的愿望呢?為何在成長當中漸漸忘記了理想?在每天的柴米油鹽中是不是已經忘記了最初自己的模樣?回望過去,那個野心勃勃的自己是那么的陌生,可我確定我就是我。心中有對生活的無限期望,相信自己雙手的力量。
畢業8年,工作上毫無建樹。問問自己能不能把最初的自己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