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說茶葉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愛好,我的愛好是從文玩開始的,但其實行業是相通的,少不得摸到了紫砂壺,而紫砂壺需要茶養,好壺不侍二茶,自然需要好茶配,于是當時學了茶道;第二個原因就是零售產品經理的職業病,總讓我不由自主地想探索茶葉這個行當。
而通過學習茶道,我越來越深的領悟到中國文化斷層的嚴重性,并自發的想繼承并傳承下去。
茶的起源
發乎神農,聞于魯周公,興于唐而盛于宋
唐代陸羽《茶經》中提過“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對茶葉有興趣的朋友其實也可以看看陸羽的《茶經》,用各種烹調方式鉆研如何讓茶更好喝,這是我看到的現在很多中國人身上缺少的“工匠精神”,“茶仙”確實當之不愧。
最初的記載是來自周武王伐紂時的《華陽國志》。
目前發現的最古老的野生古茶樹來自中國云南,樹齡約2700年。
茶的分類
其實茶可以按各種維度去分類,但是行業里比較常用的分類方法是按工藝區分。
1.綠茶:(制作工藝:殺青--揉捻--干燥)
綠茶屬于不發酵茶,一般綠茶采摘都在3-4月份,所以常有明前、雨前的說法,身披銀毫(富含氨基酸),喝的就是那個鮮爽度。
殺青的技術主要是為了破壞酶的活性,抑制氧化;揉捻主要是為了破壞細胞壁,塑形,使內涵物質充分溢附于表面;干燥在綠茶中還細分出烘青、炒青、曬青、蒸青,例如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就屬于烘青,碧螺春、龍井就屬于炒青,云南滇青就屬于曬青,恩施玉露就屬于蒸青。
所有的茶葉其實都看產地,我們知道葡萄酒看品種看莊園,是因為同樣的品種換不同的地方因為氣候不同、培植方法不同都會出現不一樣的味道,茶葉也是這樣。所以市面上的茶葉其實也是在分地域,綠茶里最顯著的就是龍井,西湖龍井和杭州龍井就不是一款茶,西湖龍井指的是西湖邊上西湖村的龍井。
日本抹茶道(不轉不是中國人(*^__^*) 嘻嘻……)
我們常常說日本抹茶其實是中國唐宋時期的蒸青綠茶茶粉,而日本抹茶道其實也是中國宋朝的點茶法,只是由于中國的文化斷層導致風靡宋朝時期的斗茶已經不為我們所聞。而由于航海技術不發達的原因,日本就像世界盡頭一樣,很多從中國傳入的知識到了日本就會生根。而元明清與日本的交往并不頻繁,所以日本也很好的保留了中國的唐宋文化。我在學習日本抹茶道的時候發現日本的茶文化是單薄的,但是行茶禮儀卻是很講究的,僅僅通過一款蒸青抹茶粉就可以不斷感悟道義禮,還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2.紅茶:(制作工藝:萎凋--揉捻--發酵--干燥)
紅茶是一款墻內開花墻外香的茶系,所以常有紅茶是世界的一說。
很多茶系的出現是因為一些偶然的原因,紅茶就是典型。紅茶的鼻祖來自武夷山,紅茶的產生距今僅有400多年歷史。明朝末期有一批軍隊路過,茶農紛紛躲進山里,而疲憊的士兵進村休息的時候發現鮮葉茶堆,睡著上面很松軟舒適。當軍隊離開后,茶農發現茶以發酵變黃,但又舍不得丟棄,于是上山砍伐松木煙熏后低價售賣,結果沒想到反響頗好,于是茶農模仿發酵過程逐步衍生出紅茶的制作工藝,而首款紅茶就是正山小種。
除了中國的高香紅茶祁門是在制作過程中有切三段的特色,國外的紅茶基本都是紅碎茶,原因比較簡單,內涵物質少,切碎了一道茶可以沖泡90%以上的內涵,而中國紅茶起碼需要6道,野生古木紅茶20道毫無壓力,且中國紅茶回甘生津是國外紅茶沒有辦法比擬的。
中國對于茶種是相當保護的,當時有個美國兵將正山小種的母株偷運到了印度,種植在印度大吉嶺地區,這就是現在的印度紅茶--大吉嶺。上文中有提過茶也看產地,所以我們的正山小種到了大吉嶺就從原來的花果香轉為麝香葡萄的味道,而大吉嶺紅茶也分發酵度和采摘時期,不同的大吉嶺口感也不盡相同。
印度本地也有自己的茶樹,發展到現在就是我們常說的阿薩姆,還記得阿薩姆奶茶嗎?經驗所得口感越野蠻的紅茶越適合制作奶茶,阿薩姆就是這樣,另外就是中國的祁門紅茶。可是由于國外的氣候條件相對較熱,所以一年可以采摘數次,也就造成了國外紅茶內涵物質不夠豐富,層次單薄,最典型的應該就是斯里蘭卡的錫蘭紅茶,與云南野生古木紅茶簡直不能相提并論。錫蘭紅茶最開始是為了改善土壤,但如今也發展出了自己的等級與莊園。世界的紅茶從基因上看關系十分復雜,有興趣的話以后慢慢講。
3. 白茶(制作工藝:萎凋--干燥)
“一年茶三年寶七年藥”說的就是白茶,白茶是最樸實無華的,因為白茶幾乎保留了最本真的狀態,是所有茶系中制作工藝最簡單的。
一年的白茶性涼,三年的白茶就會相對醇和,可以喝出藥的味道。白茶富含維生素A,近一段時間被炒的相當火,價格一路飆升的福鼎白茶就是典型的例子,而市面上可以發現很多云南白茶會歸入普洱生茶,例如大白毫和月光美人。
我個人是很喜歡云南白茶的,云南的所有茶都充滿了云南的地域性,不論滇青、滇紅還是普洱。當然愛喝豆漿的朋友可以選年輕一些的白牡丹,也是那個味道(*^__^*) 嘻嘻……
4. 黃茶(制作工藝:殺青--揉捻--悶黃--干燥)
這真的是一款低調的茶,市面上想搜都很難搜到,如果愛茶的朋友一定要多喝,不然誰也不知道哪天就喝不上了,且行且珍惜,把每一次當最后一次熱愛。
黃茶相比較綠茶只多一步工藝,喝起來的口感就醇和很多,最主要的就是更甜,尤其蒙頂黃芽。不過霍山黃芽由于悶黃時間短,味道就很像綠茶了。每次喝黃茶都能讓我想到身邊那些不顯山不露水的高人。
5. 烏龍茶/青茶(制作工藝:萎凋--搖青--殺青--揉捻--干燥)
這是一款輕發酵茶,烏龍茶的發展一點也不亞于綠茶和紅茶,閩北烏龍、閩南烏龍、臺灣烏龍、廣東烏龍都不一樣,我在上高級課的時候感覺二分之一講的都是烏龍茶。
閩北烏龍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大紅袍!厲不厲害?!正宗的大紅袍你們是喝不到的,尼克松訪華的時候毛爺爺送了整整半斤茶,為了表示將“半壁江山”送了出去表達誠意。尼克松不知道,大部分中國人也不知道。因為正宗大紅袍全國一年產量不到一斤!市面上的大紅袍哪里來呢?多半是同樣是閩北烏龍的肉桂、水仙拼配出來的。
閩北烏龍又稱“武夷巖茶”,喝的就是那個巖韻。但是因為個人口感問題,確實我喝的都是焙火味。沒喝過或者沒喝習慣的人都覺得這個是大麥茶的味道或者是烤糊了的味道,其實焙火講究的是工藝,工藝好壞也決定茶的品質,說不定你不喜歡的焙火味有可能是這款茶的制茶人工藝不夠嫻熟導致的喲~
武夷巖茶是最講究產地的,陸羽《茶經》中有云:“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巖茶產區分為正巖區、半巖區、洲茶地,正巖常有三坑兩澗(慧苑坑、牛欄坑、大坑口、留香澗、悟源澗)之說,所以牛欄坑的肉桂市面上會叫“牛肉”(*^__^*) 嘻嘻……
閩南烏龍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鐵觀音!聽起來也很熟對不對?但是市面上的鐵觀音很多是拼配茶,鐵觀音含量甚少,用的是鐵觀音與黃金桂的雜交品種--黃觀音,黃觀音結合了兩者的特點確實從產量和易培育上都比鐵觀音強很多,但是味道確實也繼承了黃觀音的基因,失色于鐵觀音。閩南的烏龍講究清香,一般不焙火,所以市面上鐵觀音也分清香型和濃香型,所以煙條的意思就是焙火了(*^__^*) 嘻嘻……好的鐵觀音蘭花香高,回甘性好,甚至可以泡近20道。
臺灣烏龍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洞頂烏龍、奶香金萱。臺灣烏龍也有自己的特點,就是海拔。海拔越高污染越少,云層豐富,產出的茶葉細嫩,薄長,久泡不苦。臺灣烏龍中還有一款明星茶,叫東方美人,這個名字可是英國女王起的,是烏龍茶中發酵度較高的一款茶。這款茶的由來也比較特別,據說是一個懶漢因為太懶,茶樹都生蟲害了也不管,制作的時候發酵又過了,所有人都以為要滯銷了,結果懶漢回來說賣完了,大家都覺得他在吹牛,也把他的茶叫“椪風(臺灣當地為吹牛的意思)茶”。現在,東方美人也是無農藥的天然標志,也是烏龍中發酵度最高的茶。
廣東烏龍
廣東烏龍中的代表就是鳳凰單樅,這可不是一款茶,因為味道多變衍生出芝蘭香、杏仁香、黃枝香等等,是烏龍中的香水茶。而廣東烏龍中品次較低的茶經過拼配又叫水仙,廣東烏龍也基本屬于焙火茶。
6.?黑茶(制作工藝:殺青--揉捻--渥堆--干燥)
黑茶是茶馬古道上誕生的茶,最起初來自我國各種和親公主無法適應邊疆沒有蔬果的日子而引入的茶葉,為了方便運輸壓制成型,而運輸過程中風吹、雨淋、日曬,引發茶葉不斷氧化發酵干燥,后來人們覺得這種茶別有一番滋味,就模仿氣候增加了渥堆工藝制作出今天的黑茶。
黑茶又稱“邊茶”,是因為黑茶主要銷往西北地區。黑茶確實喝起來就自帶閱歷,總有種老沉木味道,久泡不苦,耐泡醇和,就像一個老人一樣。
黑茶的經典一定要說茯茶,茯茶金花是一種“冠突散囊菌”,對人體十分有益,而金花是人工培植出來的,這種技術屬于國家二級機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喝喝看,( ⊙ - ⊙ )你喝的不是茶,是機密!
7. 普洱茶
生普制作工藝:殺青--揉捻--干燥--蒸壓成型
熟普制作工藝:殺青--揉捻--渥堆--干燥--蒸壓成型
普洱茶也是近幾年突然被炒起來的一款茶,許多時候被定義為黑茶的一種。普洱茶基本屬于大葉種曬青茶,生茶經過氧化逐年味道會發生變化,時間越久味道越醇和,被譽為“可以喝的古董”。故宮里至今保存的金瓜貢茶就是代表。而熟普就是為了仿制生普氧化過程產生的,愛喝普洱的朋友應該知道十年生普的味道還是會好喝于熟普的,這才是時間的痕跡。
比之前所說的武夷巖茶還復雜的就是普洱茶了,普洱是喝山頭,喝樹齡,喝海拔的。我們常常見到市面上賣的困鹿山、冰島、臨滄、勐海大致都是這個區別法,另外就是樹齡,樹齡越高內涵物質越豐富,野生的更佳。而云南茶樹多半是大葉種喬木、半喬木,茶樹極高,采茶人通常身無安全措施進山采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采茶人越來越少,所以請珍惜每一款茶。
熟普里面有款橘普,采用廣東的新會柑掏瓤塞上熟普制作而成。市面上的橘普要區別陽光曬干、燈曬和陰干,果霜與霉菌。
8. 非茶之茶
我們把玫瑰花茶、黑枸杞之類的茶稱之為“非茶之茶”,這里著重強調茉莉花茶,有些茉莉花茶看不見花只有茶的其實是綠茶的一種哦~采用了特殊工藝中的窨制技術,利用茶葉的強吸附性制作而成。
云南也是一個有很多非茶之茶的地方,著名的金邊玫瑰,報春芽,螃蟹腳都是典型。
市面上經常有賣昆侖雪菊,名聲大噪,但是昆侖雪菊講究海拔,海拔越高品質越好,營養價值越豐富,只有花苞,從不綻放。
行茶之法
1. 凈手禮:
凈手禮是一種茶道本質的總結,茶道需要區別與茶藝,茶道講述的是茶本身的道法自然,而茶藝卻是一種表演形式。
凈手禮中有這樣一段:凈手,先手背后手心,抬起,讓水自然落下,舍得。
其實茶亦如此,人亦如此,手背為舍,手心為得,先舍而后得。
2. 行茶禮:
行茶講究人正、心正、意正,這樣的茶泡出來才是正氣。而行茶過程處處都是學問,處處都是禮儀。小小一盞茶,卻將中國的儒釋道文化融合了,也應了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的感悟。
茶葉市場
我們知道茶葉屬于快銷非標品,而茶葉市場其實也是很深的。一般為了增加利潤,在品類管理時茶葉會被“一品三碼”進行等級劃分。隨著零售電商的普及,價格越來越透明,價格戰已經沒有太多意義,所以茶葉經常會使用拼配和以次充好在市面上售賣,茶葉的行當目前質量管控并沒有很嚴格,不過也逐漸誕生了一些標志性品牌,但不是一個標志性品牌可以涵蓋所有茶系的,比如獅峰擅長西湖龍井,八馬擅長鐵觀音等。總之目前還是需要消費者有靈敏的味覺和火眼金睛的。
關于茶文化在這里就不過多闡述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常常交流。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以上內容均不涉及任何電商,純屬個人場景模擬總結,若有雷同,純屬巧合哈~
作者/PMCAFF:SeniorWoo
郵箱:seniorwoo@t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