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看完林特特的這本《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時,我忽然很激動,想要喊遠在千里之外的Yoyo也快來看看這本書。這本書由54個溫暖的小故事串聯而成,讓你嗅出淡淡的理想的味道。
作者本人的經歷也非常勵志。她因為不想過一成不變的生活,辭去了家鄉穩定的中學教師的工作,毅然考取了中國人民大學的研究生,來到了想來的城市。畢業后,她進入出版社做編輯,做她這個專業最適合的工作,慢慢地擁有了無數人渴望的戶口、職稱、穩定、安逸。
日子仿佛就這么著了,沒有再折騰的理由。可她總覺得生活還缺點什么,不愿意過這種“日漸平庸、甘于平庸、將繼續平庸”的生活。最終,她以寫作為出口,找回了自我。這些文章集結成冊,才有了面前的這本書。林特特用自己的生活告訴我們,“這世上只有一種成功,就是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這讓我想起了我的朋友Yoyo。她是我在豆瓣上認識的豆友。當時,我偶然間在豆瓣上看到了鼴鼠的土豆發起的一個公益活動,號召大家為一所鄉村學校的孩子們捐書,讓孩子們可以擁有一個小小的圖書館。鼴鼠的土豆是一名編輯,她說最近在豆瓣上看到了一位鄉村教師(也就是Yoyo)的相冊,看完相冊之后想要幫她建立一個圖書館,號召編輯們來參加。
活動頁面上有Yoyo相冊的鏈接。我點進去,看到了鄉村孩子們一張張純樸的笑臉,還有他們簡陋的教學環境。在Yoyo的豆瓣主頁上,我還看到了她寫的支教日志。
我很感動,也想捐書給孩子們,便豆郵給Yoyo,問她需要什么書。我翻遍書柜,所找到的也只是一些年代久遠,書頁泛黃的書本,感覺不適合送給孩子們,便放棄了捐書的想法。后來,我號召朋友們,幫她捐贈了一些教學用品。這樣一來二去的,我們便熟悉了起來。
與她漸漸熟悉之后,發現我們最大的愛好都是讀書,我還寄過一些自己買的書給她。甚至,我把她拉進了我建立了書友交流群。她生活在一個最多的娛樂就是打麻將的小縣城,像她這樣的人,都會經常被身邊人認為是勵志,被別人夸。不過,她告訴我,在她生活的小縣城里,她經常會覺得很孤獨。
我理解她的孤獨,這是一種精神上的孤獨。她是一個面對現實,忠于理想,不斷打拼,不斷向前的姑娘。大學畢業后的六年間,小縣城里的大部分同學都很穩定,而她既迷茫卻又不想隨波逐流,嘗試過幼兒園老師、中專、大專老師、公司職員、工廠職員、銀行從業人員。終于,在第五年的時候,幸運地得到自己喜歡的工作--小學老師。也就是支教教師的工作。她的支教不是純公益性質的,是有生活補助的,雖然不多,只有1500,但也是有。
她這樣的行為,不要說放在偏僻的小縣城里,大部分縣城里思想傳統的人們不理解,就是放在北京這樣的地方,也算是驚世駭俗的行為了。比如我,其實,我心里一直有一個公益夢想,希望有一天,可以全職從事公益工作。可是,夢想總是被現實打敗。根本原因,在于我是絕對沒有勇氣像Yoyo一樣,放棄一份薪水更高、看上去更體面的在銀行里穩定的工作,不顧所有親戚的反對,去支教去做鄉村教師的。
林特特說,“生活不應該是為了周遭的人對自己滿意而已。”所以,親愛的Yoyo,不要再覺得孤獨了,即使這只你偶爾產生的小情緒。你這樣一路大步向前,不斷尋找不斷定位的過程中,就是在努力以你喜歡的方式過一生啊!大部分人,都敗給了世俗的生活標準,選擇了對夢想的妥協,而你卻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其實,你已經活出了我所羨慕嫉妒恨的人生的最高境界。心理學家發現,我們對于自己所做的事情大概會分成三種態度:工作、事業和天職。如果工作對你來說更多的是每個月末的那份工資,那么它對你來說就是維持生計的手段,你把它視為工作;如果你工作是為了得到別人的認可,或者升職加薪,你把它就是為了你的事業;最后一種,就是你做你所做的事情,是因為它是你非常熱愛并且覺得非常有價值的,你在其中找到了喜悅和存在的意義,即使沒有人給你錢,你還是會選擇你所做的事情,那么它就是你的天職。把自己所做的事情視為天職的人顯然會是這三種人中最幸福的。
找到天職的人在人群中的比例極為稀罕,很多人盡管職業非常成功,但只是順流而下,并沒找到自己的天職與熱愛。而你,就是這樣一個幸運與幸福的人!
我們是多么的羨慕你啊!因為親愛的你一直以來的努力和不放棄,才做著現在你所真心熱愛的工作,也就是小學教師工作。你說人生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有足夠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和林特特說的話,簡直如出一轍啊!
我想上天也一定是被你的拼命和善良所感動了。現在的你,終于通過兩個月的努力后,得到了一份新的工作,考上了國家的教師編制,在縣里最好的小學教書。我真心的替你感到高興。沒有人能一直靠支教的生活補助過一生,你這樣有愛心、又努力的女孩,值得擁有現在這樣美好的生活。
親愛的Yoyo,你一點也不孤獨,快看快看,還有和你一樣折騰,甚至比你還能折騰的人呢,比如林特特同學!這個世界上有一種人,他們一天不折騰就難受。所以,你要一直折騰下去,一直幸福下去喲。
親愛的,加油!
P.S.我也會陪你一直折騰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