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主義者是一種什么人呢?
我沒有去查詞典詞條。以我自身的感覺來定義,就是做任何一件事都得有一定的意義,意義或大或小;度過的每一天都得是有所收獲的,收獲有多有少;對信息的積累只看最有價值的且適當地做筆記與實際掛鉤,與自己的實際掛鉤不上的,即使有價值也不會投入過多的時間的。
總而言之,就是不能浪費一天中太多的時間,投入地這些時間必須真實且對自己的成長切實有效。如果大量地浪費時間,自身會本能地產生一種罪惡感。
此為實用主義。
有時會想,自己所認為的浪費時間的事,在別人眼里許是塊樂的呢,別人或會理論,我不要實用,我就要一種最簡單單純的樂子。
細細想之,也有道理,也就似乎可以稍稍地理解一點了。但要自己真去那樣做,事后又去后悔的要死,那種后悔懊惱又遠大于得的那點樂子,遂更對此類耗費時間的事敬而遠之。
有時也會想,這種實用主義者或許是沒有生活情趣的一類人吧。但細想也不全對,拿我來說,我也挺有情趣啊,一天可以不停下來地看書,完全的沉浸在經典文字的海洋中,連身心都是愉悅的,難道不是一種生活的樂趣嗎?
每每說到書籍,我又總是喜歡論議一下。書呢,一定要讀經過時間沉淀的經典書籍,古今中外大家之作,夠一生去研磨的了。
而現時下的有些所謂文學,我稱之為快餐書,大是把幾句哲理性的東西洋洋灑灑地以故事形式擴寫之,讀之開頭,便大抵可猜得出結尾。這類書,不讀也罷,快餐書一般沒什么營養。
但必須承認一點,做的精致一點,噱頭打的好一點的快餐書,確實是有一定的市場的,這與浮躁的社會現狀有直接的關聯,但這并不能證明它有很大營養。
就好像房地產類的泡沫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對抗,最近新一輪的房產樓市收緊政策以前所未有的態勢一波又一波直逼而來,戳痛了不少人。
文學也類似經濟。所以我還是傾向于讀文學大家的經典作品,還是要注重打堅實的基礎文學素養比較好。
這又是一種實用主義吧。
實用主義奉行的價值理論,簡單來說,就是:目標正確方向正確的每天進步一點點。
寫到這里,你看,我這篇文章,其實也沒有多少可讀性,無非就是讀經典,目標明確,行動實際,不浪費時間,每天都收獲進步一點。
可關鍵是,人人都懂的道理,又有多少人在每天實打實地做呢?
實用主義,中性詞,把它變成褒義詞,或許每一個人都有成功的巨大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