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表達的隨想

寫字只是表達的其中一種方式,關于表達的不同時期,按時序排列,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四個時期:

**懵懂時期的表達**

這個時候大體是兩極分化嚴重的(也有少量的折中的所謂人精,當我還在看讀者的時候,那時的同桌就已經在看鳳凰周刊這樣開闊視界的刊物了,回過頭才明白應該是他的懵懂期早就過去了),要么婉轉含蓄,要么心直口快,也更多地被稱為內向和外向,再細分也可以看做是,埋頭學習和熱衷戶外。這個時期,很多情況下并不會刻意修飾自己的言辭,想來也沒大的必要。于是,大學前的時光總是會過得很快(相對來看確實如此,因為當時的生活很簡單,所以那也是被更多人所懷念的時光和自己吧)。

**成熟之前的表達**

這時候的視野已經比懵懂時期的開闊許多了,世界變大,生活變得豐富,接觸到的語言也比之前高大上不少。很多人都去到離家更遠的地方孤獨(曾經低頭不見抬頭見并培養了良好感情的伙伴們也無法隨叫隨到,高談闊論,取而代之的是新奇但也陌生的人事物,不免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孤獨)求學。這時候的表達,兩極分化不再那么明顯,有很大一部分是自己的思想開始萌發,傾向于直抒胸臆,勇氣可嘉。如果說之前的懵懂期是不知道該說些什么,那么這個時期更多的是,不知道該怎么說。就算不知道怎么說,但也的確擋不住想要表達的意愿,憋著更難受,這也是個體牢騷(抱怨)最多的一個時期吧。年少無知加上勇氣可嘉,也算是憤青標配。

**即將成熟時期的表達**

社會,這個讓人加速所謂成熟的熔爐,我們將在這里邁向現實意義上的成熟。這時候是成長最迅速的時候,也是生活更加深入骨髓的一個時期,一些你不得不面對和妥協的局面也在這時候展開在你面前。不出意外,積極入世是更加靠譜的選擇吧。這時候的表達,傾向于少說話多做事了,剛開始也會不習慣,欲言又止的感受是不太好的(相比此前的灑脫隨意)。

**成熟后的表達**

人們常說的一句話是“說得太多是因為聽得太少”,這個時期會慢慢轉變態度,慢慢地過渡到不是什么都要表達甚至不愿意多表達的狀態(像是回到了懵懂期的兩極狀態)。也看明白想明白此前的憤怒和自以為是其實大可不必。更加寬容和包容身邊親近的人事物,早些的雞湯和無病呻吟也早都隨風而去,此時已是心如明鏡。


這些是我認為平凡人生會經歷的一個過程,具體因人而異吧。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