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剛看完《飛越瘋人院》,其實心里久久不能平靜,接著又去看了豆瓣的影評,里面有一句話這么說道:
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瘋人院和護士長化妝成各種形狀潛伏在我們周圍,飛躍瘋人院就永遠有意義。
電影里的主人公麥克墨菲說的那句:至少我試過了。再回顧這部影片,好像又明白了一點。
電影里講了一家瘋人院每天生活規律,作息準時,護士到點叫大家吃藥,晚上準時睡覺。一切看起來都是那么平靜,一個叫麥克墨菲的人進來后,一下子全部打破了。
想要躲避監獄里的強制勞動,被鑒定為精神異常,進入這家瘋人院。平時看起來死氣沉沉的地方,因為他,變得不一樣了。
他想看棒球賽,會聯合大家舉手表決,結果是遭到護士長的拒絕。他卻對著電視機開始一個人的表演,開始沒有比賽的解說,里面的每個人都聽得津津有味。
他想出海釣魚,他真的會想盡辦法,逃出去帶領大家去兜風釣魚,結果每個人都興高采烈,滿載而歸。
他想逃出去,會想盡辦法,聯合印第安人“酋長”,精心設計計劃,逃出瘋人院。
說了這么多,結局很發人深思,麥克墨菲最終因大鬧瘋人院,不遵守規章制度,被做了額葉切除手術,再也無法有那些異想天開的想法。高大的印第安人“酋長”最終結束了生命,抬起了洗手臺,砸破了窗戶,逃了出去。
麥克墨菲想要的自由,最終也得到“自由”。
想想一個最終不能行動,坐在床上,一心追求自由,卻再也沒有自由的思想,生命是多么痛苦!
02
影片里有一段劇情很打動我,麥克墨菲和大家打賭說,我可以把洗手臺舉起來,當時周圍的人無一不多么驚訝。
“不能的”“那很重的”,沒有人覺得他會舉起來,他卻信心滿滿,最終他去抱洗手臺的時候,用盡全身力氣,青筋冒起,咬牙切齒,沒錯,他去抱了。
那是幾百公斤,一般人抱不起來的。他確實沒抱動,但最終他說:但我試過了,不是嗎?媽的,至少我試過了。
他也一直在嘗試,和那個一直沉默不語的印第安人酋長chief說話,結果chief可以說話。
一切都很出其不意,那個被稱作瘋人院的地方,到底是正常人,還是被認為“瘋子”,可能外面給的界定,蓋過他們內心真實的想法。
就像高銘的《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里面的精神病人,他們的想法有時天馬行空,奇幻無比,可不覺得這些想法很奇妙,很精彩嗎?
唯一的區別在于,他們被困在了一座房子里,但是自由,想法卻無法被阻擋。
有時候覺得自己就想麥克墨菲周圍的人一樣,會給別人說:不可能的,不行的。作為一個旁觀者,就已經限制了自己的想法,更是限制了自己的行動。
自己很害怕求助別人,總覺得別人不會答應,同時又苦于自己沒有辦法解決,就一直糾結,陷入深深的郁悶中。
后來,一個朋友說:為什么你不試一試呢,你不說,別人怎么知道你有什么問題?即使是面對陌生人,也要相信有人愿意幫助你的,給自己一個嘗試的機會。
后來,也慢慢和更多的陌生人打交道,有時候也會厚著臉皮,主動問別人,問題解決了,人也更自信了一點。
一直抱怨,卻沒有勇氣走出去,是我們對自己最大的限制。
03
再來看電影里的護士長,看起來很完美,對不對?給大家配藥,帶著大家討論,如果有人要破壞這種穩定的局面,結果就是被強制電擊治療,直到又恢復原來的生活。
這樣的護士長,端莊,恪盡職守,道德完美,但似乎又哪里不對。
她不正是我們平時生活中,那些一直要我們規規矩矩,要聽話,要乖的老師,家長嗎?
似乎有人給你制定了一些規則,小時候,我們不懂,不聽話,搗亂,一不小心觸碰到了界限,免不了一頓挨打。
直到你,抹著眼淚說,我再也不了,這樣就了結了。至于為什么,也沒有人給你答案。
后來,漸漸長大,我們有點躡手躡腳,不再輕易相信別人的好,不愿意說出自己的想法,凡事思前想后,思索再三,覺得萬事準備妥當才敢開始。
謹慎小心,小心翼翼,步子邁的很慢,就像有一根無形的繩子在牽著我們走。
到底,什么在阻止我們,向護士長一樣給了我們邊界的人,叫我們不敢跨越雷池一步。
《楚門的世界》的楚門,就遇到了一個鎮子里的人,給他設的邊界,關鍵在于他認識到這是一場表演,內心早已忍受不了這樣的生活,出海,走出去,是他唯一的希望。
做個像楚門一樣的人,要認識到那些不斷給你設置障礙,限制你想法和自由的人,不要覺得有些想法很瘋狂。
一件事在沒有做出來結果以前,別人都會不抱希望。
所以,要打破條條框框,你覺得值得的,有意義的事情,大膽去嘗試一下。
就像結尾,chief舉起洗手臺砸破了窗戶,逃了出去,而其他人依舊躺在歡呼。
我們到底想做哪類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