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設計與交互設計
UI設計浮在冷冰冰的操作系統之上,提供了人們與數字世界交流的接口。
但是設計卻不止于美觀性,因為設計不是藝術,不是自我的表達,設計是帶著枷鎖起舞。
交互設計是以目標為導向的去設計人的行為,在具體的產品使用情境下,了解用戶目標的本質、產生用戶目標的心理模型,分析用戶的行為,因此交互設計的基礎建立在對用戶和認知原則的了解上。之后通過恰當的設計行為,實現用戶目標。
UI是交互設計在設備上的呈現,UI設計通過合理的色彩、布局與尺寸,實現用戶與產品之間的信息交流。
實現用戶和產品之間最高效率的交流,合理的交互設計與UI設計都必不可少。
因此設計的美好不僅體現在UI界面上的美觀性,還有交互設計所帶來的深層次的美感。
如何成為一個設計師
設計師與美工的區別
美工的價值在于美化已有的事物,設計師的價值體現在從0到1去創造一個事物。幾年工作經驗的積累即可勝任美工的工作,不經意間就會被替代,而設計師所具有的創造性思維卻可遇不可求。
對自己的設計負責
對自己的設計負責是指能夠對自己的設計作品提供合理的解釋,經得起別人的質疑,并非天馬行空的胡思亂想。在進行設計的時候,要邏輯清晰,條理清楚,思考全面,論證充分。
這里借鑒朱赟對airbnb老板星星眼的描述(他也是設計師):
每次和優秀設計師的共事,真的分分鐘提醒我自己:智商,智商,不要下線!他們邏輯清晰,條理清楚,思考全面,論證充分;對其他部門的運作有充分理解,有對用戶的忠貞理想,也有對企業的利益責任;思維的整體性很強,有上帝視角的感覺(這是在說我老板星星眼)。他們提的問題總是直中要害,語言溫婉得體又針針見血。他們總能一眼看穿問題的本質,而不是淺顯的被視覺上的細枝末節迷惑。設計的不是產品,是體驗,用戶在他們腦海里規劃的世界里一步步打怪升級,盡在掌握之中。他們很多的時間在思考問題和價值,跟人交談深入了解需求,作信息架構,畫 user story,鋪一墻的便利貼。等一切明朗了畫起界面流程什么的行云流水。當然也免不了反復完善,但他們深知這是過程,不是抓瞎。
技能
要注意的是,技能只是實現想法的工具,重要的是設計思維和對待工作的態度。
完成交互方案的能力
一個方案需要什么樣的交付物?
如何使用簡單的圖形來表達復雜的體驗?如何制作不同精度的原型?
如何表達信息架構?如何制作架構圖?
如何表達復雜概念?如何制作產品概念圖?
如何傳達體驗?如何使用故事板?
如何表達流程?如何繪制流程圖?
制作不同精度原型的能力
使用紙筆快速構建交互方案的能力(低保真)
使用AI/FW/PS/制作高保真原型的能力(高保真)
使用Axure/PPT構建可交互原型的能力(低保真交互)
使用HTML/JS/AS構建高保真交互原型的能力(高保真交互)
設計師的價值
讓產品[有價值]
為團隊提供專業的知識、見解和洞察,而非僅僅方案
設計是一個綜合、復雜的過程,需要綜合運用各種學科的知識。如果團隊可能因為不理解用戶目標而定錯了目標,在適當的時候提出適當的問題,提醒大家注意到這一點;如果團隊糾結于兩個不同的方案,告訴大家從用戶的角度來看兩個方案的優劣分別是什么,這樣可以幫助大家作出更好更準確的決策;如果方向上出現較大的分析,將各種策略都化成可視化的原型,這樣可以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不同的策略帶來的影響;如果領導無法理解團隊的方案,設計溝通策略,挑選合適的表達方式,幫助大家向需求方/領導/客戶傳達意圖。
創造有價值、可持續的產品
讓產品[理解人]
認知識別
認知識別的好用指的是人與物間互動的基本原則。比如一個布局排版要易于認知識別,那這個版式布局就要符合人的識別模式——格式塔原理;人的短時記憶容量有限,設計的時候要遵循簡約聚焦原則;要用戶理解設計并一目了然不假思考地作出反應,就要考慮設計要與用戶的心智模型匹配,對用戶的操作給予正確的反饋。
應用場景
現在產品的品類繁多,而且趨于同質化,要在一堆同質化的產品競爭中產生差異,光靠互動設計的體驗是不足夠的,好的交互設計還要充分發掘用戶在使用產品時的應用場景,滿足用戶的潛在需求,這是交互設計師的一個重要的命題,需要設計師更多地接觸用戶的真實應用場景,在產品現場中發現和解決用戶潛在問題,而不是坐在電腦前絞盡腦汁去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