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場:音樂MUSIC《浪花一朵朵》響起
大家好:
我剛剛先放了一首歡快的音樂,來緩解我此刻緊張的情緒。今天晚上給大家分享的是如何做好一次演講?
分享之前,我會按照我剛剛發(fā)的這張邏輯思維圖,按照這個模式結構去分享。當我們拿到一個演講題目的時候,我一般的習慣會這樣子去分析,第一:誰是我的聽眾?第二:我該說什么?第三:我應該怎么說?
一、誰是我的聽眾?
首先是從三個方面分析:1、確定聽眾對象:像這次的話是成長營小伙伴 ,來自于世界各地。2、分析對象特點:我覺得像成長營的小伙伴們,都具有正能量、積極向上、有文藝氣息且又熱愛生活的一群人。3、猜測對象喜好:我覺得像成長營的小伙伴,有的比較喜歡英語,有的喜歡讀書寫作,有的喜歡手繪等等
二、我該說什么?(內容)
在面對這些聽眾的時候,我又該講些什么呢?即內容。按照一般演講的慣例,1、一開場基本是簡單的自我介紹,比如(以我為例):大家好,我是曾平平,來自于江西贛州,,大家可以叫我平平或一平,一生平平安安之義。希望今晚大家能夠用一秒鐘的時間來記住我,勇一輩子的時間來忘記我。2、接下來,我會以自我經(jīng)歷為例來展開分享,主要從三個論點論據(jù)來展開:
論點一:口吃是能夠通過后天努力克服的、改善的。
論據(jù):(1)記得一部有關于演講、有關于口吃的電影,《國王的演講》,它講述的是:在二戰(zhàn)期間,一個英國國王喬治六世他自己本身有嚴重口吃,恐懼演講,然后通過不斷治療、不斷改善,達到了能夠說話流利的過程。(2)身邊的同學、老師一般都知道我說話有時斷斷續(xù)續(xù)、有時口吃,然后我每次上臺演講的時候,開頭語我一般喜歡說“大家好,我是XXX,希望等下我的江西普通話大家聽起來都不會太吃力”。
論點二:一次演講、一次成長,成長比輸贏重要。
論據(jù):(1)大學期間,只要一有說話的機會,一有表現(xiàn)的機會,我都會努力地去爭取,基本上都會第一時間舉手發(fā)言,第一時間報名比賽,只要一有鍛煉口才能力的地方,基本上都會有我的身影。(2)比賽期間,有時候在準備的過程中,經(jīng)常做PPT,經(jīng)常修改稿子,當然,也經(jīng)常熬夜到凌晨兩三點。不知不覺會有一種充實的感覺,這種感覺讓人踏實,讓人互相吸引著,因此也認識了許多可愛的人,道同志謀。
論點三:應對臨場突發(fā)情況,方法只有一個:功在平時。
論據(jù):(1)“A genius is a person who repeats the most times”,“天才就是重復次數(shù)最多的人”。突然感覺,這句話很有道理。記得那時為了一個好的名次,為了一篇稿子,經(jīng)常早上6點多的時候,自己一個人到自習室去背稿子,去協(xié)調PPT,經(jīng)常性、反復性地去練習,直到脫口而出。(2)到現(xiàn)在為止,給我印象比較深的一次突發(fā)情況,比賽臨時決定,在演講結尾插入了一小段英語,即興背出來了。之所以能背出,是因為高中的時候背過。下面這張圖是期中一小段,迄今為止仍舊記憶猶新,因為我重復過上千遍,潛在意識上達到了一氣呵成。
三、我該怎么說?(思路、結構)
當我們有了很好的內容、很好的故事之后,我們應該怎么樣把這些傳達給聽眾?就是怎么去表達它。這是一個思路的問題。有一本叫《金字塔原理》的書,我只看了一點點,受到了一點啟發(fā),直到現(xiàn)在,我都比較喜歡用那本書的邏輯,去表達我的思路。
四、結語
一般情況下,積極的態(tài)度真的可以改變一切,當我們有一種積極的心情,有一種把最完美的自己展示給大家,當有這種意識,有這種自信的時候,身邊的人是可以通過你的語言、你的神態(tài)感知到你的溫暖的。如果把演講比作一場馬拉松比賽的話,那么經(jīng)歷過沿途的風景,也是令人難以忘懷的。當然,不管結果如何,一顆謙遜的心,還是要的,成長遠比輸贏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