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職媽媽】征文
中國式“在家上學”路在何方?
?第五章 孩子“在家上學”:是美麗的童話嗎?
如今在改革開放的時期,許多行業和事業都已經多元化,并與國際接軌。
那么教育呢?
不少對學校學習難以適應的孩子,面對應試教育的氛圍,一開始就已經“輸在起跑線上”,或是遲早會遭遇“被淘汰”的下場;在這樣的背景下,“在家上學”的理念和實踐者應運而生——“在家上學”的實踐者隊伍正變得日益龐大。
?從家塾和私塾,再到微型學校,“在家上學”的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在公眾或支持、或狐疑、或反對的目光中,“在家上學”風生水起。
?“在家上學”雖然可能彌補應試教育的一些不足,但從孩子長期發展的角度來看是否可行,社會中始終存在巨大的爭議。
美國是一個較早推廣“在家上學”運動的西方國家,對此還形成了一套理論體系。
我們不妨透過本文一窺“他山之石”。
?其實,不論在校上學還是在家上學,只要教育思路對了,孩子就對了。
作為教育,應該是這樣的——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為了實現中國夢,各俱特色辦教育。
兒童教育私塾化,私塾教育孩子樂; 教育需要多元化;希望政府來支持!
?近日,對于教育的熱點話題:孩子難適應學校,你是否贊成讓孩子“在家上學”?
?中國家庭教育網調查的結果是:贊成,8890人;不贊成:8849人。
贊成與不贊成者的比率差異不大。
既然如此,那么,孩子“在家上學”是美麗的童話嗎?
我們看——
一、國外的孩子“在家上學”
華盛頓是美國首任總統,故被尊稱為美國國父,學者們則將他和亞伯拉罕·林肯、富蘭克林·羅斯福并列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
實際上,美國國父華盛頓竟然有過“在家上學”的教育故事!!
?“沒有人知道華盛頓的老師是誰,但11歲的華盛頓已經具有基本的閱讀、寫作和數學技能,他的數學最好。
與其他眾多的美國開國元老們不同,華盛頓從來都沒有找到時間來學法語——而這是當時的外交語言,也沒有上過大學。他將自己的數學知識運用到土地測量的工作中,這在殖民地時期的弗吉尼亞需求量非常大。”(摘自《美國總統全書》 [美]威廉·A.德格雷戈里奧著 社科文獻出版社 2008年10月)
?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也是“在家上學”孩子。
林肯出生在肯塔基州哈丁縣一個貧苦的家庭。林肯的父親曾是一個鞋匠,用他自己的話說,他的童年是“一部貧窮的簡明編年史”。
小時候,他幫助家里搬柴、提水、干農活等等。
?父母是英國移民的后裔,他們以種田和打獵為生。
1816年,林肯全家遷至印第安納州的西南部,開荒種地為生。9歲的時候,林肯年僅36歲的母親不幸去世了,這也因此培養了他獨立思考與處事的能力,青年時期18歲那年,身材高大的林肯為一個船主所雇傭,與人同乘一條平底駁船順俄亥俄河而下,航行千里到達奧爾良。
25歲以前,林肯沒有固定的職業,四處謀生。成年后,他成為一名當地土地測繪員,因精通測量和計算,常被人們請去解決地界糾紛。在艱苦的勞作之余,林肯始終是一個熱愛讀書的青年,他夜讀的燈火總要閃爍到很晚很晚。
在青年時代,林肯通讀了莎士比亞的全部著作,讀了《美國歷史》,還讀了許多歷史和文學書籍。他通過自學使自己成為一個博學而充滿智慧的人。(摘自《美國總統全書》 [美]威廉·A.德格雷戈里奧著 社科文獻出版社,2008年10月)
?約翰遜是美國第17任總統,同時,他也是“在家上學”的孩子。 生于北卡羅來納州,1808年。約翰遜年幼時家境貧寒,未受過正規教育,當過徒工,后來做過裁縫。他的裁縫店也慢慢地成了當地政界人物聚會的地方。
他認真裁制服裝,盡量使顧客滿意,因為他知道當他要尋求官職時他的這些顧客就會為他作宣傳。與此同時,他廣泛調查田納西州以及全國發生的政治問題,揣摩哪些問題最能吸引選民,研究州議會和國會將要討論并制定哪些新法律。他專門雇了一個人為他讀報,一邊縫衣服,一邊聽讀。當那人讀到有關奴隸制、關稅、修筑鐵路、開鑿運河等問題的報道時,他聽的十分入神。
經過數年的努力,他終于在1828年21歲時當選為格林維爾市參議員。過了兩年,又被選為該市的市長,以后步步高升。1835年被選入田納西州眾議院,1841年當選為該州參議員,1843年被選為國會眾議員。1853年回到田納西州任州長。1857年當選國會參議員。(安德魯·約翰遜 百度百科)
事實上,美國上面三位最偉大的總統,都有過“在家上學”的教育故事!!
?1.美國孩子“在家上學”教育
在美國,孩子“在家上學”,讓很多家長放棄公共教育的“福利”,自己擔任教師在家教育孩子或是聘請專職老師,在家上學的人數不斷上升,他們中有“星二代”,也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比如因為身體或心理原因不適合到校學習的孩子,但更多的是普通人家的孩子。
從2007年的150萬達到了現在的200萬人以上,大約占學齡兒童的3%。這些孩子中,情況各有不同。(部分資料來源:在家上學 百度百科)
?2.英國孩子“在家上學”教育 在英國:
孩子“在家上學”,越來越成為一種普遍現象。有數據顯示,英國自2000年以來選擇“在家上學”的學生人數增長了近兩倍,目前4歲至16歲兒童“在家上學”的人數大約在2.1萬人左右,到2015年,這一數字有望突破15萬人。
但是,“在家上學”的教學質量、監管等等問題都是社會普遍擔憂的。而事實上,“在家上學”大都是一種非自愿的選擇,其享受的教育堪憂,有報道指出,英國1/4“在家上學”的學生并沒有得到很好的教育。
大部分的英國家長對學校教育質量和校園紀律表示了不同程度的不滿。一些家長更是認為英國的學校教育標準在嚴重下降。除此之外,一些家長指出英國的教育系統存在官僚化的傾向,缺乏適當的靈活性。這些都是導致家長放棄正規學校教育讓子女“在家上學”的原因。(部分資料來源:在家上學百度百科)
?3.法國孩子“在家上學”教育 “
在家上學”,在法國教育的是一種傳統。 在法國,家中求學的傳統由來以久。
法國民族英雄戴高樂將軍,就是在家求學自行成材的一個典范。 二戰之后,隨著國民經濟的迅速恢復,在法國諸如巴黎、里昂、馬賽這樣的大城市里,那些不愿意去學校的孩子,從幼兒園階段開始,便進行著這種與眾不同的求學方式。
在家里,一般是由媽媽來擔任孩子的老師,很多家長一直要等到子女到了上高中的年齡,才送他們正式上學。 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法國家長選擇讓子女在家求學至高中會考階段(也就是說高中畢業)、大學階段才正式上學。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外乎法國各級中學內的暴力事件層出不窮,令家長以及學生們感到不安。 這群在家上學的孩子,上午的課程表與其他在學校上學的孩子是一樣的。
不同的是,他們是在自己家里的“教室”上課,而不是那種“集聚式”的校園學習環境。
孩子們到了下午大多在戶外活動,許多家長都將課程表排得相當充實,諸如學習樂器、繪畫、游泳、網球,上戲劇課,參觀博物館、美術館、藝術院、國會等等。 一般來說,那些選擇在家求學的孩子身上,大多有早熟、資賦優異的情形。
在法國家長看來,孩子因為成績優異而跳級,會因此產生諸多負面影響,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這種負面影響包括:其他同學的嫉妒心態、和年紀大的孩子處不來、外人關注時異樣的眼光等。而如果不跳級,則會因為學校課程進度太慢、不符合自己的求知欲望等原因損害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家長因而選擇讓子女在家里上學。(部分資料來源:在家上學百度百科)
4.日本孩子“在家上學”教育
“在家上學”在日本處于模糊階段。
這是因為,日本法律對于“在家上學”合法地位并沒有清楚地界定,規定7至14歲的兒童必須強制入學,而對高中年齡段的孩子并沒有規定。然而企業界卻支持這一種教育方式。目前,在家接受教育的孩子主要是單獨留在家中,大約有1千至5千家庭。(部分資料來源:在家上學百度百科)
外國的“在家上學”流行得如火如荼,那么在中國呢?中國的父母也放心把孩子接回家教育嗎? “在家上學”其實早有先例,盡管并不常見,但也不乏成功的例子。
?二、中國大陸孩子“在家上學”教育
還比如童話作家鄭淵潔,自編童話教材,教出了一個成功的兒子鄭亞旗。
?譬如,2013年8月,《中國在家上學研究報告(2013)》顯示,在中國大陸約有1.8萬學生“叛逃”學校,選擇“在家上學”,多數家庭主要由母親負責孩子的在家學習。在家上學前四位的原因依次是:“不認同學校的教育理念”(54.19%)、“學校教學進度過慢”(9.50%)、“孩子在學校沒有得到充分尊重”(7.26%)、“孩子厭倦學校生活”(6.70%),均與學校有著密切關系。當下,“在家上學”成為不少家庭主動的選擇。(《北京晨報》2013年8月25日)
日前,21世紀教育研究院公布的一份名為《中國在家上學研究報告(2013)》(下文簡稱《報告》)披露,目前國內當前活躍于中國大陸的在家上學群體規模約為1.8萬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湖北、云南等地。再加上家庭學校、國學學校等就讀形式,當前國內接受非學校化教育的學生人數達到10萬人左右。(中國式“在家上學”:“是國家管這個孩子,還是家長管這個孩子?”2013年9月30日21世紀經濟報道)
三、中國臺灣孩子“在家上學”教育
1997年5月,臺灣南部有些家長決定把孩子從當地一所公辦學校帶走,采用在家上學的方式自行教育。幾乎同樣的時間,臺北市的4名家長對臺北市教育局明確提出,要申請對子女開展在家教育。
?2004年,臺灣立法部門修訂了《國民教育法》,規定在國民教育階段可以辦理“非學校形態的實驗教育”。但教育主管部門采取矛盾下移做法,把具體的監管職責下放到臺灣各個縣市。(部分資料來源:在家上學百度百科)
四、中國“在家上學”的網絡調查
?據上海教科院普教所的吳增強保守估計,目前,中國國內在家完成義務教育的孩子占總數的0.1%。
不過,據媒體報道,2012年初,搜狐網曾做過一項有關“在家上學”的網絡調查,結果顯示,有77%的家長曾想過“在家上學”,但條件有限未能實施;7%的家庭已經在實施;僅有16%的家長認為學校的教育模式最適合孩子。
?我孩子的父親認識一位孩子的母親,她是一位“在家上學”的實踐者。
?那位母親說,我們這些從事“在家上學”的家長,都不希望成為教育孩子的“孤島”,成長中的孩子需要伙伴。
如何解決?
?那位母親還說,2012年5月,她和另外幾名家長一起建立聯系,結成同盟,不僅因為志同道合的教育理念,更因為彼此共同面臨的困局:孩子“在家上學”,脫離大眾化的教育模式,也面臨同齡伙伴的缺失,但如果5個孩子在一起學習,我們既可以按照自己設計的方式來教育,也能解決孩子伙伴問題。
經過幾個月的QQ溝通交流,經過多次5個家庭開始行動起來,最終,在一個環境幽雅的小區內,他們以并不低的價格租下了兩套160多平方米的套房,用作孩子的課堂和游玩場所,合同為長期租約,每年每個家庭出資3萬元,用于這所特殊課堂的日常運作。
?5個家庭,孩子年齡均在4—6歲之間,有的孩子是從幼兒園退學回家;有的是從未曾踏入過幼兒園。
下面是我孩子的父親“田園泥土香”與“在家上學實踐中”QQ聊天記錄——
田園泥土香 14:57:138
孩子為什么在家上學?
在家上學實踐中 15:00:22
我們這個現在是在探索中,注重是對中國當前的應試教育不太滿意,(只重成績,不重視如體育,個人的生活能力,自理能力,甚至是生存能力等)。還有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老師收禮現在已經發展到幼兒園了。這些問題讓我們對中國的教育很憂心。
?在家上學實踐中 15:04:13
我們想讓自己的孩子能學到一些除了課本之外的更多更實用的知識,而不是在學校學了二十幾年出來之后很茫然,甚至手足無措!回頭來“啃老”。
?田園泥土香 15:07:13
說的很實在,家長為什么選擇孩子“在家上學”這條路,與老師收禮有關?收禮現在已經發展到幼兒園了?真的不知道!
?在家上學實踐中 15:12:52
嗯!在AAA市(市地名 真實地名省略)我的同學的孩子身上就出現過這種現象。小學老師喜不喜歡一個學生不在于她的成績,而在于孩子的家長是不是很有錢,很有權。
田園泥土香 15:14:29
?我曾經看到過這樣的新聞報道,沒想到,我們這里已經貫徹落實?牛!!
在家上學實踐中 15:16:37
她的孩子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字也寫的很好,但老師很少夸她。一直到三年級有一次問孩子你的爸爸在做什么?孩子說賣房子,幾天之后做了班干部。
?田園泥土香 15:17:38
這是什么老師?
在家上學實踐中 15:18:33
這是的AAA市(市地名真實地名省略)實驗小學,也是市最好的小學,中學。
?田園泥土香 15:19:13
?這是中國教育的悲哀。
?在家上學實踐中 15:20:12
BBB縣(縣地名真實地名省略)城的小學老師也是打著補課的名義收禮收錢。
田園泥土香 15:21:01
這個全國都一樣。
?在家上學實踐中15:21:56
是啊!你說這樣的老師能好好教嗎?孩子能學好嗎?
?田園泥土香 15:22:25
?說得好。
在家上學實踐中15:23:39
中國的教育一直在改革,但這棵大樹的根已經爛了
?田園泥土香 15:24:16
這是中國教育的失敗的根本原因。
?田園泥土香 15:25:20
能否說一下孩子“在家上學”,需要什么條件嗎?
?田園泥土香 15:25:59
是在做一個調查。
在家上學實踐中 15:29:54
?在家上學孩子最孤單,還有就是家長帶孩子容易出現一些惡習:家長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在家上學對經濟也是一個考驗。
田園泥土香 15:30:35
?首先孩子“在家上學”嗎,家長要思想統一。
?田園泥土香 15:30:47
其次孩子“在家上學”,家長要經濟基礎
?在家上學實踐中 15:31:39
是的,我在CCC(市地名真實地名省略)這邊有個在家上學五六年的孩子,現在有些不合群
田園泥土香2:04 15:3
奧,在家上學與孩子的厭學有關系嗎?
?在家上學實踐中 15:35:36
?孩子有厭學傾向這個倒不一定,但是孩子真的更喜歡在家上學。因為他們在學校除了學習就是學習,教室對孩子更像籠子。
?田園泥土香 15:38:34
在家上學,對于孩子有吸引力?小孩子只知道沒有作業好玩。
在家上學實踐中 15:39:07
?我的孩子一星期只有兩節體育課,一次美術,兩節音樂,其余都在讀書聽課,我曾經想象過如果我是孩子這樣被關幾年我也會厭學。
那么,孩子“在家上學”是美麗的童話嗎?
五、孩子“在家上學”是美麗的童話嗎?
孩子“在家上學”是美麗的童話嗎?
現在,孩子“在家上學”,不僅是美麗的童話!而且“在家上學”讓家長認識自己教育孩子重要性!
?為什么?
我們從孔子老師說起,他是我國歷史上最早打破“學在官府”陳舊傳統,率先在民間辦學育人的先驅。 孔子一貫倡導身教,即所謂君師合一。
為此,他與時俱進,提出一套完整的教育綱領:“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所以,孩子“在家上學”,也是一種教育的方式,從道理上而言,雖然“在家上學”存在一些爭議,但首先應當明確其存在的合理性。
首先“在家上學”,讓年輕的父母們認識到自己教育孩子的重要性;教育孩子是父母必須應該進的責任,不要孩子一“推到”學校就不管不問了。
?現在,學校里出現的5000多萬“差生”是誰的責任? 父母就沒有責任嗎? 老師,“這孩子我是管不了了,只有交給你們了!”
家長誤認為能“管”住孩子教育,就是學校里老師的。 這種現象在農村極為普遍,不少家長只管養不管教,錯誤地認為,他們的責任就是只讓孩子吃飽穿暖,至于教育問題,則是學校和老師的事,更有甚者認為孩子送到學校,等于完全交給了老師,一切責任全由學校和教師承擔,耗資學不好、品德差,全是學校和教師之故,有的家長由于不注重教育方法,偏愛、溺愛孩子,使兒童養成任性、嬌驕二氣等不良的心理狀態和行為習慣。
現今中國的教育最缺啥?
家長忙的顧不上孩子。
老師面對一班五六十個孩子,不能個個細心地輔導到位。孩子遇到問題或是難題無法自行解決。學校本來是育人才的基地,卻變成了普通大眾化的培訓班,尖子生無法施展抱負,差生得不到應有的人文素養的熏陶。
那該怎么做呢?”
“那該怎么做呢?”
?家長更要負責,因人而異,在家上學會是更好的方式!
教育是學校的事,這類模式多出現在打工家庭或者問題家庭,父母忙于打工掙錢,無暇關注孩子,或者婚姻破裂,根本就不顧及孩子。
當然也有現實的家長,認為讀書無用,孩子未必能考上大學,大學畢業未必能找到工作,不讀書也同樣可以掙大錢,甚至成為黑社會的流氓,也一樣“出人頭地”!干脆就任其自生自滅!這種模式的后果,就是把教育的責任全部推給學校推給教師,現在雖然有“教育萬能”的理論,這世界上卻沒有萬能的教師!
?尤其是近年來,國人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多數家庭卻不懂得如何在富有狀態下教育和培養“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獨生子女。
同時,社會生活節奏加快,年輕父母們變得越來越繁忙,他們很少有時間去考慮家庭教育問題,孩子小的時候交給祖父母,等到入了托、上了學,就干脆交給老師了事。
“在家上學”讓家長認識自己教育孩子重要性。
?“在家上學”有益于學生,有益于建立學習化家庭,有益于學習型社區與鄉村的創建。
老師們說:“家庭是孩子的第一道防線。”那不是廢話嗎?有多少孩子學壞,家長管了?
不過我仍然相信沒有哪位家長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更不會有哪位家長將孩子引導走向邪路。
?實際上,解決我國中小學“差生”教育問題,“最好、最快、最可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差異教育”。
尤其是小學階段的教育就應鼓勵現代私塾的開辦。
歷史的事實早就證明了,我們中國一定要“大一統”,但是,中國的教育不應“大一統”。
社會是一個多元的大舞臺,國家建設需要各種各樣的的、不同類型人才,“大一統”的教育此路不通,用一個模子塑造人,流水線生產,必定破產。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多元的,而人才的形成由于受天賦、興趣、環境、經歷等方面的影響,也是多元的,是各有特點的。
這種多元人才之間的相互補充,適應著社會對人才的多元需求。
至少是現階段,教育一定要多元化,有竟爭,才能健康發展!
現如今的事實就證明了:民國時期的私塾教育對國家尖端人才和有些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產生都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如果國家鼓勵“在家上學”的開辦私塾教育孩子,不僅可以減輕公立學校的壓力,而且國家可以“省錢、省力、省事”。
所以,“在家上學”的開辦的好,完全可以接納農民工子女入學,解決令人頭痛的留守兒童問題、農村師資問題和農民工子女上學問題,可以有力地促進我國城市化進程的發展,有利于計劃生育控制人口的增長,可以有效地改變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的社會局面,同時,還能促進公立學校改進管理和教學,等等好處,不勝枚舉。
只有“在家上學”的開辦的好,才能夠真正動員全社會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來辦教育,以彌補國家公立學校教育資源的不足,這正是“利國、利民、利家”教育,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如今,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家上學”的開辦是非常必要的,是公立學校教育的必要補充,等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的高級階段,隨著公立學校的教育公平,素質教育的貫徹落實,教育成為人人都能滿意教育,那個時候,國家就不用取締,“在家上學”教育就會自然退出歷史的舞臺。
?現在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在家上學”的個案也越來越多。在對一些學生和家長調查中。
發現人們越來越重視家庭教育,并有一部分家庭開始把它看作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
?可見,孩子“在家上學”并不是是美麗的童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千千萬萬個“在家上學”的私塾教育之花,遍開神州大地!!
?所以,孩子“在家上學”并不是美麗的童話!
?那么,孩子“在家上學”到底需要什么樣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