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輔導作業時默念十遍——是我親生的”
微信圈常看到這樣的字眼,家有上學娃的家長常常會發出這樣的感嘆。以前我也不例外,輔導孩子作業時,常常有激烈的內心戲“這么笨的孩子究竟是不是我生的,教了這么久都不會,怎么一點都沒遺傳到我的優良基因,一定是孩子爸/媽基因太差。”總之,都是別人(孩子或者配偶)的錯。
孩子才冤呢!不會做已經很焦慮了,這時候還要被迫忍受著媽媽/爸爸的精神和言語折磨,心里一團亂麻“TA怎么這么可怕,臉色這么兇,聲音這么大,我太笨了,惹TA生氣了,我是個笨孩子,TA不愛我了,55555.....”
COME ON
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父母)
祖師爺輩教育家孔子先生說過“因材施教”。這道題孩子不會,有N個可能:是孩子在學校就沒學懂?(孩子的課堂學習是否遇到問題)是孩子沒有明白題目的含義?(讓孩子說出自己的理解,判斷是否有偏差)是孩子不愿意動腦筋?(是不是父母代償行為太多,一味幫孩子做這做那,孩子依賴感太強)等等,總之N個可能里沒有“孩子笨”這條。
孩子思維模式單一,很容易產生“我很笨”的念頭。如果父母再有“你真笨”的言辭,簡直是雪上加霜。你憑什么用一句話就概括孩子的智商。
“別人家的孩子”活在你的執念里
每個人都是不同的,理解差異、認知差異、思維差異等等。這世上大部分的人智力都是相當的,天才只有少數。孩子不是商品,家長不應該對比,毒嘴地說,你自己就是個普通人,你都不優秀,有什么資格要求孩子。自信的人會說我相信自己能做到,而不是我比別人強。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優秀的是人往往是那些克服困難、戰勝自己的人。作為父母的我們自己首先需要懂得這個道理。別拿孩子和別人比,讓孩子和自己比。努力成長、積極進步的孩子就是值得父母驕傲的孩子。
要求孩子優秀,請先做好自己
望子成龍是每個家長的心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什么叫優秀?智力超群?成績優異?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我認為,一個優秀的人就是有著健康的三觀、積極的心態、堅持學習、努力超越自我、認真生活的人。父母一天手機不離手怎么好意思要求孩子不玩手機。自己都做不到自律,干嘛要求別人。孩子學習內容中很大一部分就是模仿,父母的行為深深影響著孩子,俗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庭教育越好,孩子越優秀。
愛我就請夸夸我,愛我就請抱抱我
有時,中國人含蓄的情感表達方式與內心情感需求相斥。很多人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情感,比如我們的父輩們。他們的情感表達方式方法深深影響了我們。例如我們很少和父母擁抱等。在某種程度上說,這是很抹殺人性的。這方面我們要向老外學習學習,多抱抱孩子,多夸夸孩子。國外很多研究表明在肯定中、激勵中長大的孩子往往表現更出色。多用肯定詞、少用否定詞。請對你的孩子豎起大拇指“你很棒,我們為你驕傲”。
做人難、做父母更難。育兒的道路雖艱辛而漫長,卻不乏幸福快樂相伴,陪伴孩子長大的歲月中,父母也在成長。真正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的自我修行。
下一次孩子犯錯時,請先審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