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躺著我,我有這樣的一生。
幼年時散漫恣意,青年時標新立異,中年時矯枉過正,老年時散漫恣意。
一直在尋求生命的意義,一直在證明自身的價值。
到現在,我終于可以告訴你:
生命沒有意義,亦沒有價值,我們都只是活過而已。
《幸福課》的第九章實踐里,讓我們想象自己已經走過一生,蓋棺定論的時候,給自己寫一份墓志銘,總結自己的一生,總結自己珍視的價值,和自己最希望創造的人生的意義。
我想了想,要用幾行字形容一個人的一生,真的是一件很潦草的事情。按道理我應該給出一個個人公眾號的二維碼,上面寫著:不定時更新,敬請關注。
但是,關于我們的一生,到底誰想聽呢?
這便是第九章探討的重點:人生的虛無和人生的意義。
想象這樣一個場景:你極盡所能的精彩,你化最美的妝,賺最多的錢,買最貴的車,住最好的房,你過著所有人夢想中的幸福生活,然后你把這些都寫在你的墓志銘上,等待路過的人來瞻仰。
結果很多人看過之后說:哦。
這種虛無,會不會像花了兩小時化妝,找了2000張自拍,最后精心選出最美的那一張發朋友圈,最后沒人點贊一樣?
其實朋友圈正像是一片墓地,只不過墓志銘的含量從一生縮短到了一天而已。今天已經死了,我們從今天的墓志銘上,總是能看到人們對今天的蓋棺定論。
連寫墓志銘都是一件很虛無的事情,人生到底有沒有意義?
比如很多人都追求幸福,希望有很多錢,因為有錢或許可以幸福;希望遇見愛情,因為遇見愛情或許可以幸福;希望健康平安,因為健康平安或許可以幸福。
那么,如果我說我不追求幸福呢?我的人生有沒有意義?我啥也不追求,給我啥條件我就用啥條件,日子不太好也不太壞,既不會狂喜,也不會憤怒,沒有“國慶去哪玩的計劃”,也沒有“啥時候買房”的想法,就是……活著。
政治經濟學家韋伯說:人是掛在自己編織的意義之網上的動物。意義是人為構建的,是我們自己賦予自己的一個目標,如果從我們的生命中把這個目標砍掉——不再追求意義和價值,人生會是什么樣子的呢?意義的反面,就只能是虛無嗎?
就像網上流行的一句話:如果從你的人生大事列表里把“結婚生子”去掉,你會發現你的人生簡直長得過不完,你有了大把的時間去做你想做的事。
放棄對“意義”“價值”“我從哪里來”“要到那里去”的執著,放棄對未來強烈的掌控欲望,干脆地承認:人生沒有意義,我也沒有價值。那么騰出為意義、價值所花的那些時間,該做點什么好呢?
討論虛無和意義,真的容易很喪,以上只是我從第九章得到的感悟,你覺得呢?如果你要給自己寫墓志銘,你會如何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