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大體沒有不愛子女的父母。像我的父母對我們這些子女的愛,是那樣的無私。家有四個兄弟姐妹,在狹隘的農村思想中,父母在繼生了三個女孩子之后終于“拼到了”他們夢寐以求的兒子。可是生容易,養卻是個問題。為了生計的母親,一邊要帶孩子,一邊還要想方設法的賺錢。兒子還沒出生前,父親還年輕氣盛,整日游手好閑,還不知道做一個父親的責任。母親想過很多辦法,嘗試過很多賺錢的途徑:收購紙箱、賣衣服、也做做農活……但是她卻沒有去工廠上過班,因為要帶孩子。
后來弟弟降臨了,父親慢慢地收了心,夫妻倆一起擺了個攤子,做起了早點。因為父親小的時候家里做過,所以他學會了炸油條包包子的手藝。后來,為了更有競爭力母親又自學了一些家鄉的傳統糕點。日子慢慢地步入了正軌,父母每天起早貪黑,白天要早早的起來收拾東西,去擺攤炸油條,晚上在家里做那些傳統糕點。那些糕點,都是費時費力的事情,十分勞累。
慢慢的,我們都到了該讀書的年齡,家里我排行老大,和大的妹妹差四歲,三個妹妹弟弟卻是逐年出生的。那時候還沒有義務教育,讀書對這么多孩子讀書就是一個重擔。然而,父母卻誰也不偏袒,自己默默承受著這些重擔。家里的兩個大專生兩個本科生。而我還復讀過一年,那時候的自己,叛逆又不懂事,一心想著像身邊許多同學那樣去縣里的好學校復讀。母親讓我再考慮考慮,卻沒說出復讀費太貴了,讀不起這類的話。后來我一再堅持,母親向舅舅借了錢。當時母親是怎么樣的心情啊!幾千將近上萬塊,要勞累多少個日日夜夜。
現在,終于熬到了我們幾個兄弟姐妹畢業了工作了。而我遠嫁了,妹妹也沒在家鄉上班。我常常會想,將來的我絕不過父母的日子,一輩子為了孩子兢兢業業,幾乎沒有一天是為自己而活的。等到自己的孩子出生,才發現父母對子女的愛都是一樣的。兒子小時候難帶的很,自己的睡眠越變越差。出門買東西,總會想著給他買什么吃的穿的用的。現在出門旅游也沒動力了,就想著等兒子大點帶他出去玩。會想著要買房了,即使知道壓力會很大,但就想著要給他好的教育。
慢慢的懂得了父母對自己的愛,希望能盡量多陪陪父母,即使路途遙遠即使一路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