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在一年前,寫了一篇中臺設計的文章:如何啟動一個中臺的設計?
歷經一年的新工作以及回顧之前在數據產品中磕磕絆絆的前行,我愈發覺得:搞清楚為什么是個不斷循環的過程...
相較于中臺的功能,變現模型是在設計種種未知
如果你有很強的邏輯思維和抽象能力,加上在某些行業和領域的豐富經驗,設計一套匹配的中臺也不是那么難。
組織既定的目標其實已經給出了中臺的整體框架,框架內得益于精密的設計和嚴格的執行,而框架外似乎總有著某種東西引誘著你去窺視。
以之前產品的為例,中臺已經被驗證的價值包括:
- 支撐和連接各類業務產品,加速探索過程并提供統一的管理模式。
- 標簽化的業務實體數據變現。
- 通過部分服務的開放實現API經濟模式。
其中1,2是在中臺建設之前就設定的目標,而3是在過程中發現然后逐步被證明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
之前某建筑行業公司借招聘為由一起探討中臺的建設思路,過程中提及了幾個關鍵點:
- 對于現有產品線的整合,以及為后續產品提供必要的支撐和規范。
- 加速和加深與合作方的合作,打造行業生態。
- 探索數據變現的模式。
這些需求基本和我們設定目標一致,也不難看出,這可能是大多數人都能想到的價值。
那什么是意料之外的需求和目標呢?還是以上面的例子來展開:
- 隨著國家對土地及房屋市場的管控加強,購房熱度下降;而建筑市場的用工管理和財政稅收成了新的熱點和管控目標。
- 于是業務主體從銷售目標轉到了內部工作人員,業務領域從營銷轉到了基建。
這一轉變引入新的領域模型,資源和服務方,通過中臺快速迭代所需的內容,然后搶在市場之前推出了新的解決方案。而這,并不在之前的既定目標范圍內。
外部環境及需求的變化,給中臺帶來了種種的不確定性,來自于某個組織或者某些個人的初始目的,并不是中臺產品的終點。而這些不確定性恰巧是中臺的真正價值所在。
變現模型的引子
之前的老板對我說過:“數據無法定價,卻總有人嘗試去定價。” 我肯定了前者,也成了后者。
以目前我們做的智能辦公為例,它有幾個顯著的特點:
- 物聯網正在以每年超過50%的速度替換和趕超互聯網。
- 設備端的預計價值大大超過了軟件,靠純粹軟件搶奪辦公市場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 因為智能設備的介入,辦公業務和辦公空間環境產生了巨大的交集,這也意味著這是一個大辦公產品的時代。
- 傳統老板為產品買單的方式已經無法單方面滿足目前的工作生活需求了,工作生活融合因為人群的年輕化已經變得不可阻擋。
- 智能的代價還是個巨大的未知數。
以上篇文章的思路,我們簡單的設計下中臺的幾個核心價值概念:
- 業務
- 組織
- 人
- 設備
- 空間
以及關鍵的價值輸送:
- 通過設備重塑業務
- 通過設備重構人的特征并服務于人
- 通過空間有效管理人、設備和業務
- 通過組織有效的向人傳遞外部價值
內部的變現模型
辦公的主體是組織,那么滿足組織的管理訴求是唯一的價值。基于以上價值輸送不難看出,可選的變現模式包括但不限于:
- 提升組織管理水平的設備、應用、集成的需求挖掘
- 辦公空間設計
外部的變現模型
辦公的關聯干系人有效的將辦公場景延伸到外部,因此基于人展開去設計可變現的模式:
- 服務于人的設備、應用、集成的需求挖掘(非僅限辦公類設備)
- 組織福利設計
- 以人的特征為中心的合法價值輸送
相較于變現模型的推理邏輯及設計,準備好應對未知才是關鍵點。
探索未知變現模式的幾個建議
- 中臺里的概念保持足夠的簡單,并時刻準備向外的延展
- 以小團隊項目制的方式持續驅動對未知變現方式的探索
- 以數據說話,以直覺為向導
結尾語
人,以善良為本,變現(JiaZhi)探尋之路不會太遙遠。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