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西安的農村小規模學校教師成長計劃培訓雖然結束,但學友們的熱情仍揮之不去,記憶猶新的是到西安小雁塔人文行走結束的那個晚上,大家在“長發德”用餐。當時聽芳芳校長介紹,這家餐館的特色是餃子。果然,不多時,上了各種餡的餃子,甚是吃好,只是當時大家都很激動,忙著交流、聯歡,餃子吃得意猶未盡。
“喜歡也要喝,不喜歡也要喝,管你喜歡不喜歡也要喝,喝”
? ? ? 今早起來,我到農貿市場買了餃子皮、香菇、韭菜、大蔥、胡蘿卜等食材,也準備一場餃子宴,順便體驗一下食育課。先是挑選、清洗食材就弄了好半天,覺得很無聊,怎奈嘴饞沒辦法。但接下來切割食材的環節就很有意思了,各種切,“我左切切,右切切”,不同的食材被我虐瘋了,多種造型搭配和擺拍。“耶,咔擦,耶,咔擦.......。”別說,等翻手機回看后還真的不錯。
? ? ? ? ? ? ? ? 藍瘦和香菇
? ? ?
? ? ?
? ? ? ? ? 我左切切,右切切
? ? ? ? ? ? ? ? 各種擺拍
? ? ? ? 接下來就是把各種食材切碎,加入調料,攪拌均勻。然后包餃子、吃餃子。如果當只是埋著頭不停的吃,那怎么能行呢?也要吃得文藝一點吧。吃著吃著,慢慢的,我就若有所思了。我感覺這些食材就像來自不同地方的學友,或者像他們對同一事物的不同看法和見解。如果我們硬要把它貼上標簽,諸如:這是韭菜餡的餃子,這是香菇餡的餃子,這是胡蘿卜餡的餃子......等等等等,這可以啊!但我們也可以把韭菜、香菇、胡蘿卜和在一起,嘗試著來個大雜燴又是一種味道。當然,每個地方,每個人的口味、喜好各不一樣,有的喜歡味道濃烈的韭菜餡餃子,有的喜歡翠翠甜甜的胡蘿卜餡餃子,有的喜歡鮮香的蘑菇餡餃子。那何不大家都各自嘗一嘗別人喜歡的那種餡的餃子呢?有句歌詞唱得好:“你永遠不懂我傷悲,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同樣“夜也不懂白的明”。
? ? ? ? 其實,我們在面對各種不同事物或者不同見解的時候,首先要做的不是上來就貼個標簽,或者是批判,而是先要解讀它、理解它。喜歡香菇餡的也可以嘗一嘗韭菜餡的呀!“白天也要感受一下夜的黑”沒辦法感受,哈哈哈,打個飛的過去另外一個半球就可以了。曾記得前些年的一部電影大片《搜索》,當某上市公司的高級白領坐在公交車上沒有給老人讓座位曝光后,遭到了社會各界的口誅筆伐,但其實人家那天早上剛剛拿到了自己到醫院做的身體檢查結果,診斷為癌癥。換換試一試,我想當時她沒跳車尋死就不錯了,哪還反映得過來給老人讓座呢?我們不是常說:“你沒經歷過我的痛,你又怎么會知道我這樣做的原因呢?”
? ? ? ? 我還是喜歡練瑜伽的姿勢。“打開,把雙手打開,把身體打開,把心打開”,不是泰坦尼克號電影中羅絲和杰克在船舷的經典動作,醒醒,而是像今天的餃子皮一樣接納各種食材,包容各種食材,解讀各種食材,然后再來批判,成為新的一種餃子。
? ? ? ? 做個餃子皮,甚好!
? ? ? ? “關顧著想,餃子快沒了,還不吃。”
? ? ? ?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