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這樣的一個話題可能牽涉到一些佛家的思想,作為一個普通人在宗教面前,實在太過于渺小,所以不容易也不輕易探討其中的奧秘。而我,今天只是想單純說說“神性”與“罪惡”。
探討神性與罪惡,有這么一部電影很好的詮釋了我們的話題,這是一部在我看來很具有思想性和哲理性的影視作品——《春夏秋冬又一春》。整部電影出現的人物屈指可數,一個老和尚,兩個小和尚,兩個女人,兩個警察,還有公雞,魚和貓……電影的對話也是非常的少,話雖少,但道理卻不少,所以想看明白這部電影需要敏銳的觀察,才能得到相當多的領悟。電影分了五個部分,分為罪惡的春,放縱的夏,悲傷的秋,悔悟的冬,然后又回到了罪惡的春……隨著季節的變化,人性的善惡在其中的變化可謂震撼人心。
其實,我感觸最深的應該是由導演自己客串冬的那一部分,尤其是當他看到前來送兒入寺,然后深夜悲傷離去不小心掉入冰湖死去的女子后翻然悔悟,劇情的發展到了這一步,也正好應驗了春這部分老和尚對小和尚說的話“要是蛇,魚,蛙因為你而死了,你一輩子都將在心里負這一塊石頭。”在冰冷的寒冬,刑滿釋放回到孤庵的“小和尚”胸前端著一尊菩薩,背后拖著一塊大石頭……然后不停的行走在山間,最后將菩薩安防在了山頂正好俯瞰孤庵的地方。這也是電影最想告訴我們的,肅殺,冷冽的冬天才是一個人最值得反思和悔悟的時候。主人公最后拖著石頭,端著菩薩前行的情景仿佛在暗示我們,每個人都在罪惡與救贖之間不斷前行,這也正是每個人都具有神性與罪惡的反映。
生活中,每個人都會將自己的神性一面展示在他人面前,而卻留下了一段又一段的罪惡行跡拖在身后。春夏秋冬四季交換,正是我們每個人的“輪回”變化,這也就是佛理的因果報應。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活在神性與罪惡的矛盾之間的,我們也因為不斷在這兩者之間徘徊,變得多疑和異常敏感。作為一個人,總是希望自己的神性一面可以照亮他人,但卻不曾想自己罪惡的另外一面會在自己的輪回中帶來報應。
心中真正有佛之人都會在自己的神性與罪惡之間做出正確的選擇,因為他們都清楚,自己少向他人展露一些“神性”,就會給自己少帶來一點“罪惡”。然而,如今這個浮躁社會,多少人一切向錢看,然后不停地燒香拜佛展示自己的“神性”,卻又在孤獨寂寞的黑夜里一次次地叩問自己的罪惡……最后在不斷的選擇糾結中丟棄了自己。人生好比一場修行,人的苦與難皆是有因之果。在自己的“神性”與“罪惡”中慎重選擇,才能夠真正回歸自由,收獲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