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成了世上最可憐的人。如果我個人的感受能平均分配到世界上每個家庭中,那么,這個世上將不再會有一張笑臉。我不知道我自己能不能好起來,我現在這樣真是很無奈。對我來說,或者死去?;蛘吆闷饋恚?別無他路。”
這是一個中年男子在他患抑郁癥期間說的話。這個中年男子是亞拍拉罕·林肯,美國第16任總統。
林肯在他親近的姐姐和一位好友去世過后,因過度的非傷,引發了抑郁癥。
除了林肯外,很多的名人也曾受抑郁的困擾,比如邱吉爾,馬丁·路德·金等。
在我們生活中,身邊也會有人在某段時間內會心情抑郁,情緒低落,比如在升學失利,工作壓力大,失戀,家庭分裂的時候。
心情抑郁的人表現出來的言語或行為一般比較負能量。也許你一不小心說錯話,她/他就會生氣,多與她辯論兩句,她可能會歇斯底里地大吼大叫讓你走開。
我們往往會覺得這個人這么不可理喻,走就走,我惹不起我還躲不起嗎。如果在網上搜索下負能量,基本上都是呼吁要遠離負能量的人的文章。其實我們身邊負能量的人很多,有的是我們的同學,同事,朋友或親人。如果真要遠離,可能要搬到火星上去吧。
我們對身體的健康比較有意識。但我們對心理的健康管理卻不大關心。所以我們自己有心理問題的時候,很多時候并不認為這有什么大不了的,身邊的人情緒急燥時,則認為他們情商低,負能量,因而想要規避之。
負面自動思緒與情緒惡性循環
看TED演講臺的演說的時候,有個心理學家說了個故事。
他說他曾經與一個女士工作過。這個女士經過20年不理想的婚姻之后,經歷了一個非常痛苦的離婚。后來鼓足勇氣,開始了她的第一次約會。對方是在網上認識的,看起來似乎很平易近人,有成功人士風范,更重要的是,他對她很感興趣。她很高興地為這次約會做準備。她買了一套新禮服。
他們在一個紐約的一個高檔酒吧見面了。僅僅十分鐘,這個男士站起來說:“我對你不感興趣?!比缓缶妥吡恕?/p>
可以想見她的心情多么失落。她幾乎不能動彈了好久。她所能做的是打電話給她的朋友。
她的朋友說:“你還想期待有好結果嗎?你臀部肥大,你也不會說話。象你這樣的失敗者,那個英俊成功的男士為什么要喜歡你啊!”
這個朋友不是別人,而是她自己,是她大腦里那個自我批判者。
這樣的自我批判,我們在開始做一件難事或受到挫折的時候,可能每個人都會做的事。而我們往往不知道我們自己里面的對話。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負面自動思緒(Negative Automatic Thoughts, NATs)。這些NATs不斷在我們里面攻擊我們,并進行惡性循環。因此使我們感到壓力很大,很有挫敗感。這個惡性循環如下圖。
這個惡性循環的進行,發生在我們潛意識里,所以我們一般注意不到。
打破惡性循環
如果能在惡性循環發生前就杜絕它的發生,是最理想的。比如前面故事中的那個約會被拒女士。被拒絕很痛苦。在被拒之后,學會安慰自己,恢復自尊,或者找好友傾訴,得到好友安慰,就有可能避免惡性循環的發生。
其次,如果能在惡性循環的早期階段發現這個循環的存在并采取相應措施,也有亡羊補牢的功效。TED網站上一個我很喜歡的演說家叫尼爾(Neil Pasricha).尼爾在2009年的時候經歷了人生的低谷,他先是與結婚多年的妻子離婚,然后最好的朋友因抑郁癥自殺。他因此也有點消沉,但他告訴自己要找到能使自己專注于正面積極的東西的方法,于是他開始了一個名字叫一千種開心的博客(1000awesomethings.com)來記錄生活中那些普普通通的但令人開心的小事,比如穿上剛從烘干機拿出來的溫曖的內褲,超市排隊交錢中忽然新開了一個收銀臺然后你沖過去排了第一個。慢慢地,他博客越寫越多,心情也漸漸變好。
惡性循環發生后,很難被自己知覺。但也會有一些癥狀,如果能鍛煉對這些癥狀的敏感度,就能發現循環的存在。這些癥狀包括對原來喜歡做的事沒有激情,很容易被激怒而生氣,食欲不振等等。如果有些自己的知己朋友或親人,及時發現你的不對勁,向你提出來,也是能幫你發現這個心魔的存在。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從現在開始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和關心身邊有不良情緒身邊的人,做自己和親友的心理急救員,未來的你會感謝現在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