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為桌子非常凌亂,才想起來收拾桌面;就因為時間非常緊迫,才想起來打發(fā)時間;就因為即將畢業(yè),才想起來再晚幾年進入社會;就因為成為了孩子媽,才想起來自己還有那么多夢想沒有實現(xiàn)……我們總是希望時光再慢一些,如果時光能夠倒流就好了,自己一定會好好珍視難能可貴的“單身狗”時光,去完成那些未完成的夢想。
可是,真相是,就算時光慢一些,就算時光倒流,你還是一樣完不成。
現(xiàn)在的你完不成,交給過去或者未來的你一樣完不成,除非現(xiàn)在,當下,就做出改變。
今早讀公眾號推送時,看到一個作者寫到,她的讀者問她作為孩子母親,如何做到有時間自我提升。作者人非常nice地提出了幾個方案,例如早起或趁孩子午睡的時間學習,都遭到了否定,并且讀者還非常反感地回絕到:“你自己沒有孩子,根本不知道帶孩子有多累。”并且再也沒有回應該作者。
在這里,我也替這個作者感到委屈,因為她說的方法毫無疑問是可行的。作為職場媽媽,我當然知道帶孩子有多累,多不容易。但是,我一定要說但是,既然想要提升,那么就要想辦法克服這些難處,不要一味地強調(diào)客觀原因。
我知道簡書里大多數(shù)的讀者都是未婚女性,甚至大學生居多,可能這樣的帖子對你們還很遙遠。而我本人作為有家人幫助的職場媽媽,時間也并沒有排到嚴絲合縫,但我遇到的這本書和這個人,她的時間是真的滿到“全部滿檔”,即便這樣,她還是實現(xiàn)了比我的夢想困難、遙遠上百倍的追求。那么單身的、戀愛的、已婚的、有娃的,任何一種狀態(tài)下的我們,誰還好意思說,我們很忙,比她還忙呢?
我要介紹的就是吉田醫(yī)生,她的日版臺版《就因為沒時間,才什么都能辦到》國內(nèi)版《吉田醫(yī)生哈佛求學記》在很久以前就被各大媒體推薦、甚至在媽媽群里勵志得一塌糊涂了。所以,我就不再做那些重復的贅述,我想談一談吉田醫(yī)生的“高大上”再結(jié)合自己的“落實情況”,想告訴大家,書里的內(nèi)容確實是真實可行的。
吉田穗波,2004年從名古屋大學研究所博士畢業(yè)后,即在東京銀座的婦幼綜合診所任婦產(chǎn)科醫(yī)師,工作十分忙碌。大女兒一歲時因肺炎引發(fā)氣喘,讓吉田穗波在疲于應付的同時,也萌生了“若想改變現(xiàn)狀,只能積極提升自己的程度”的想法。
她決定到哈佛念書時,大女兒兩歲,老二只有兩個月,上班時間是朝九晚五,每天上下班要花三個小時在路上,通常下了班、接了小孩,回到家已經(jīng)七點。
但從準備考試到考取哈佛,吉田穗波只花了半年時間,期間還懷上了第三胎。
2008年,吉田穗波帶著三歲、一歲和一個半月大的三個女兒,和先生一同前往波士頓(吉田穗波的丈夫因為妻子要留學,也辭掉工作,在波士頓覓得學校留學)。二年后吉田穗波取得哈佛學位,留學期間,她懷上了第四胎。
2012年,吉田穗波如愿成為日本國立保健醫(yī)療科學院生涯健康研究部的主任研究官,致力于研究母子照護議題。就在她的著作《就因為沒時間,才什么都能辦到》出版之際,她的第五個孩子出生了。
如果一天24小時全歸你支配,你會怎么做?我曾經(jīng)嘗試過,在沒有熊寶的日子,一定會悠哉地睡到自然醒,然后泡一壺花果茶或咖啡,點一盞熏香,打開一本書慢讀,直到夕陽西下。
其實,很多人都遇到過類似的情況:急著出門,卻特別想整理桌子;加班工作,卻特別想學外文……等等。人,越是時間不自由,越有想干大事的沖勁。
吉田醫(yī)生的這種沖動,我深有感觸。在肚子里忽然有了一個小生命之后,我開始意識到自己的肩負的生命之重,除了賜予他生命,我更應該做一個什么樣的母親?那時候我也產(chǎn)生了一股沖動,想要辭職,利用懷孕的時間讀考研究生。
可是,顯然,身邊人都在勸我,讓我遲疑了,畢竟生產(chǎn)之前辭職有些不理智,社保會停掉,經(jīng)濟來源也會斷掉。于是,我沒有辭職,而是選擇了休病假。
現(xiàn)在回想,那時候如果看了《吉田醫(yī)生哈佛求學記》就好了,當然,現(xiàn)在遇到也不晚。
別想or,要想and人生太短,不夠一件件順序做
“工作”、“留學”、“兒女成群”是吉田穗波的三大人生追求。
但每個職業(yè)媽媽都知道:平衡事業(yè)和家庭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很多人會選擇留學結(jié)束再生孩子,或者孩子大點再去留學。
但吉田穗波的選擇是——同時做,比如,準備留學和生第三胎時間完全重合,她沒考慮先做哪個,而是兩件一起搞定。
因為,人生只有一次。一件一件按順序來,不夠?qū)崿F(xiàn)那么多理想。
吉田穗波說,當她聽見有人因選A還是選B煩惱時,會毫不猶豫地建議,“先別考慮or,想想看有沒有and的方法吧!”
在吉田穗波看來,抱持這樣的想法,才能每一秒都不浪費,而且,整個過程會比較積極開心。“因為,專心投入‘想做的事’,‘不得不做的事’帶來的痛苦就會更小。”
比如,吉田穗波在工作、帶娃、懷孕的同時準備留學,身在一線治療病人能讓她時刻記得留學的目的,保持高昂的斗志;下午六點半要接孩子能讓她專注工作,提高效率;有孕在身讓她更加注意飲食,身體健康讓她有體力工作、學習;家里到處貼滿英文單詞,能耳濡目染身教孩子努力讀書;工作、帶娃、備考,數(shù)種狀態(tài)互相切換,能幫她擺脫壓力……
當然,現(xiàn)實總有不如意的時候,吉田穗波也說,精疲力盡回到家,孩子哭鬧著要抱抱,會讓她感覺特別累。但她仍認為,多管齊下利大于弊。
我自己也是這樣,每年都要求自己比去年的自己進步一些。肚子里有了熊寶的那一年,我對著鏡子問自己,除了即將成為一個小孩的母親,我還有什么可值得炫耀的嗎?可就算是成為了母親,丈夫、孩子不是大多數(shù)女人都將擁有的嗎?屬于我自己的個人特色呢?
由于身體不好,加上單位體制問題(即使懷孕也不能到點吃午飯,晚上要加班到很晚,甚至懷孕后收到排擠),我選擇了休病假。這期間,我拾起了久未動筆的素描,并且用大量的時間學日語,可惜的是還沒上完全部課程就生產(chǎn)了。
這期間,我不斷聽到周圍的聲音說:“一個孕婦這么努力干什么?教育的機會該留給孩子了。”如果那時候遇到吉田醫(yī)生就不會感到動搖了。
那時候胖成一團麻球的我,想起15的自己,寫下的“想要成為完美女人”的愿望清單。既需要看孩子,又想要學語言、健身、讀書、繪畫……
早睡早起 留出不被打擾的時間
有了孩子以后,媽媽能自己掌控的時間會變得特別少。因為,不管做什么,都有可能被孩子干擾。
為此,吉田穗波對作息時間進行了調(diào)整。她每天和孩子一同入睡,清晨3點起床,到孩子6點起床之間的三個小時,就是完完全全不被打擾的時間,可以集中精力做想做的事。
當然,吉田穗波也不能做到每天都3點起床,也會有累得不行的日子,也會有生理期,那么就原諒自己,偶爾休息一下。
在生下熊寶的日子里,我也看到日本作家中島孝志的《每天4點起床》,想要堅持做做看。但周圍的朋友都說這根本不可能,我嘗試著在網(wǎng)上找到一同起床的小伙伴,但最后都堅持不下去,但我隱隱地感覺,一定會有人能做到的。這期間,我始終堅持上4點的鬧鐘,哪怕是一個月能起來一天,我也不放棄。于是到后來變成一周有一天能起來,一周有兩天能起來。直到我在簡書里遇到了凌晨4點的微信群,才真的遇到一群和我一起4點起床的同伴。
有時候我也能夠3點起來,早起的時候就跑步、Keep、背單詞,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放棄完美主義 要有亂成一團的心理準備
多件事齊頭并進,亂成一團是必然的。
在吉田穗波看來,公私分明,區(qū)隔時間、空間,心情確實會比較輕松,但事情就很難同時進行了。所以,她會在晾衣服時想著怎樣回電子郵件,會利用診所午休填孩子托兒所需的文件……
吉田穗波強調(diào),想多元利用時間的媽媽們要把完美主義放到一邊,把“非要完成、完美”改成“做一點是一點”,就會有新突破。
有一次,吉田穗波很想?yún)⒓右粓鐾砩?點到9點的讀書會,但她必須在晚上8點前回到家陪孩子。如果是你,會怎么選擇?相信很多人都會選擇放棄。但吉田穗波卻去了,她只參加了40分鐘的讀書會,但“有40分鐘的收獲,比完全沒去強太多了”。
不做,收獲是0,做一點就有一點的收獲。
吉田穗波說,工作、家務、帶娃,每個人都會給自己打分,標準也不盡相同,但媽媽們可以進行區(qū)分,除了必須達到的目標,其他可以試著稍微降低標準,不必事事滿分。
如果早上不能準時起來,那么后面的計劃都會被全盤打亂,一天下來就什么都不想做了,這是以前的我。可以說這是完美主義,但職場媽媽的計劃根本不可能100%的執(zhí)行。必然會有背單詞的時候,孩子忽然醒了,于是今天的100個單詞不得不停下來,改到通勤路上去背。但是只要開始,我都會給自己一個積分,記錄我一天的積分狀況,可以看看一天下來得了多少分。然后用積攢下來的積分,給自己買一個貼心的禮物。
學會借助他人 用錢買時間
早睡早起,乍看之下勻出了大段時間,但如果不改變應辦事項的總量,就只是把晚上該做的事挪到早上罷了。
在大女兒生病住院之前,每天,從進家門到睡覺,吉田穗波要準備晚餐、吃晚餐、收拾餐桌、把晾干的衣服收起來、折衣服、收納衣服、洗澡、洗衣、準備隔天托兒所要用的東西、檢查聯(lián)絡(luò)簿、回電子郵件、填寫文件交給托兒所和公家機關(guān)……等等,做不完的例行公事。雖然忙碌,但只要孩子健康,也還能勉強兼顧。
但大女兒住院以后,平時順暢的生活模式就崩潰了:吉田穗波經(jīng)常請假,雖然竭盡全力,但那段時間得到的工作評定仍然很低,所以非常焦慮;丈夫也在醫(yī)療系統(tǒng),責任不小,不能請假;爸媽住得遠,又還沒退休,只有假日能來幫忙;公婆住的城鎮(zhèn),開車要兩個小時才能到,而且也不能經(jīng)常麻煩兩老幫忙。
媽媽就勸吉田穗波請人幫忙,一開始,吉田穗波還有些猶豫:請保母去醫(yī)院陪女兒像話嗎?女兒會不會難過?而且也沒富裕到可以請保姆的地步……不過最后,她還是承認光靠自己無力應付,決心請人。
請來的保姆淳子女士40來歲,非常資深,帶小孩很有一套,大女兒跟她熟悉后,還會笑著送媽媽上班。后來,大女兒回家休養(yǎng),淳子女士就介紹了一位明美太太幫忙洗衣服做晚餐照看孩子。
明美太太有高中到小學的三個孩子,是個家務能力一流的“超級主婦”,做飯超好吃。大女兒恢復健康后,她每周還來兩天。
這樣一來,吉田穗波要做的事總量就少了,就有更多時間工作、學習。這讓她體會到媽媽應該做“不能被替代的事”,剩下的事就外包吧,只有這樣才能生出時間來。
此外,吉田穗波也會買貴一點的車票。比如,在普通車上要站二十分鐘,耗費時間精力,不如花錢坐貴一點的新干線,舒服坐著,就能用通勤的時間讀書。
當然,我們平常人可能沒有那么多收入去請保姆照顧孩子。那么就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條件,勸說自己沒有必要做“完美媽媽”。熊寶五六個月該添加輔食的時候,老人們也說輔食一定要自己做,避免各種添加劑。然而我覺得,給孩子吃一些快捷食品也未嘗不可。
我給熊寶購置了餐椅、搖椅、背帶、安全座椅,一個人在家的時候背著他做家務,他在我懷里笑得很開心,再大些坐在小搖椅里,聽故事機,啃腳丫子,我在旁邊看書;更大一些,他坐在餐椅里擺弄樂高,我在一旁做飯;乘車的時候,他坐在安全座椅里畫畫,我也在一旁讀書;總之,看孩子并不意味著什么都不能干了。甚至我會邀請他和我一同健身,育兒健身學習一樣沒有耽誤。
可能有些媽媽會說,我們家孩子可不行,他根本不坐。可在我看來,這問題根本就出在這些媽媽自己身上。剛購置這些新東西時,家里的老人們也異口同聲說,這些東西都是騙人的,孩子根本不會坐的,我反問:“你們看見他不坐了?”她們說:“哎呀,你不聽老人話啊。”我讓她們安靜,把熊寶放在上面,旁邊放上故事機,一做就是20分鐘。她們又異口同聲夸獎熊寶。
其實,孩子根本分辨不出好壞,他們只知道舒服不舒服,如果是舒服的座椅他們根本不會哭鬧。對我家熊寶而言,1000塊的新衣服和100塊的舊衣服,沒有區(qū)別,甚至他會因為100塊的舊衣服上面那個小黃鴨,跟喜歡舊衣服。之所以認為孩子不坐,根本就是大人焦慮的投射。
好在我本人不是愛焦慮的人,自從懷孕就深信自己會懷個大大咧咧的男孩子。果然,熊寶的性格一直是淡然的,只要有好玩的,坐在哪里都無所謂,只要不無聊便好。如果是無聊了,別說是孩子了,大人也坐不住5分鐘啊。
別被常識偷走時間 規(guī)矩是自己定的
做家務是日本主婦的重要工作。很多人都認為每頓三菜一湯才算做飯,家里纖塵不染才算干凈,孩子一定要親手帶大才會長得好,等等。
吉田穗波也曾認為,不親手做飯、做家務、帶娃就不配當媽。但請了保姆之后,她發(fā)現(xiàn)這是“別人的常識”,作為家庭主婦,她可以、也應該“自訂規(guī)矩”。
比如,她認為,幫孩子選擇吃什么,比自己做、買來吃還是請人做更重要。吉田穗波堅持認為,小孩子要盡量攝取蔬菜、豆類、魚類。每周一、周四的晚餐她會請人來做,并提出上述要求,周二、周五吃前一天的剩菜,周三簡單吃點或外出就餐。在她看來,這就夠了,“我和孩子都能吃到飯和菜,而且也能節(jié)省我的時間,真的是一舉兩得。”
“的確有人會堅持‘飯菜一定要爸媽親手做’的規(guī)矩,即使沒時間也要拚命做飯,結(jié)果吃飯時間延遲,難得做出一桌菜卻要催孩子狼吞虎咽。與其這樣,何不吃別人做的飯呢?這樣,空下來的時間可以不疾不徐地和孩子一起享受美味佳肴,一家人開開心心地交流。這樣的時光更加充實,也更有意義。”
平時,吉田穗波的丈夫負責洗碗、洗衣服、洗浴室、倒垃圾、填托兒所的聯(lián)絡(luò)簿等工作。而且他早餐會自己熱味噌湯喝,會自己拿西裝、襯衫去洗衣店洗燙,再自己領(lǐng)回來,基本上自己的事都自己處理。
盡管如此,吉田穗波還是承擔了絕大部分家務。一開始,她會悶悶不樂,覺得不公平,應該“五五分”。后來,吉田穗波想通了,教育老公多干家務也得花時間、精力,而且一旦平分家務不均,就得吵架,只能徒增煩惱。
所以,請人幫忙,把“五五分”變成丈夫負責其三,自己負責其三,外包其四,雙方扯平,皆大歡喜。吉田穗波沒了對不公平的忿忿感,心情輕松愉悅了很多,做事才更有效率。
我也知道,我不可能做個“完美的自己”又做”完美的媽媽,即使是and,也不可能全部滿分。平時做慣了品牌定位、市場定位和價格定位,我也嘗試著給自己定位,既然不可能是滿分媽媽,那么我應該是什么定位的媽媽呢?
外表上我打扮精致一絲不茍,永遠都是女人香氣示人,但私下里我性格是個男孩子。我酷愛讀書,熱愛一切孩子的玩具,熟悉家用游戲機和掌機,愛動漫,看旅游。比起奶孩子,拿著手絹跟在孩子后面絮絮叨叨,我顯然更喜歡陪孩子瘋,一旦投入樂高、黏土和貼紙的世界,我甚至比孩子都迷戀。很顯然,我適合做陪伴型媽媽,而不是呵護型。
工作日我到家很晚,不能燒飯的時候,我請媽媽幫忙。但飯后就全部是陪伴時間,陪孩子講故事、堆樂高、貼粘紙、在浴室里吹泡泡,絕對不會碰手機,一直到睡覺。凌晨3-4點,起來讀書、背單詞、健身,孩子醒來時還有時間再講一個故事。
一段日子下來,熊寶也知道媽媽有一切好玩的東西,每天我在梳妝臺前化妝的時候,他都跑過來問:“媽媽,你是要變成小姐姐了嗎?”在熊寶心目中,他最喜歡的就是媽媽這個樣子的小姐姐。我沒有刻意賣萌,我只是真心地享受和他玩耍的每一刻。
勇敢邁出第一步,然后嘛,見機行事
吉田穗波認為,每個人的肩膀上總有許多“理想”和“責任”。如果總以責任為先,理想就很難實現(xiàn),因為,責任是永無止境的。如果等責任盡了才去追求理想,那等到天荒地老也動不了手了。所以,實現(xiàn)夢想的關(guān)鍵就是,理想和責任一起扛,同時做想做的事和該做的事。
“無論第一步有多小,都要踏出去,然后,堅持下來。”
但吉田穗波所謂的“堅持”,并不是日復一日,而是“中途停頓很正常”,即使沒完成進度也要繼續(xù)前進。
準備考哈佛的時候,吉田穗波每周末都去圖書館學習,三歲的大女兒跟丈夫在繪本專區(qū)玩,她背著一歲的二女兒,在閱覽室做題庫。
但二女兒不可能讓她乖乖背一上午,不是手舞足蹈,就是咿咿呀呀。因為擔心吵到旁人,吉田穗波只好拿著單字卡,在圖書館走來走去,分散女兒的注意力。
好不容易二女兒安靜了,馬上換大女兒跑來說肚子餓,她就要出去買飯團或面包,帶孩子到公園吃完。
所以,吉田穗波的“周末圖書館學習之旅”總是斷斷續(xù)續(xù)的,但她沒有放棄,總安慰自己“有進步就好”,周末本來就應該陪孩子,能讀個兩三頁很該慶幸了。而且,她認為,有時候就是因為時間短,反而能快速進入專注狀態(tài),讓學習更有效率。
職場媽媽的時間就是碎片化的,比一般人的要更碎片化。比如我最近就在連續(xù)的出差,每天都要乘高鐵往返于自己的城市與辦公的城市。我嘗試著用高鐵轉(zhuǎn)地鐵的時間背單詞,發(fā)現(xiàn)效果也不錯。我告訴自己,哪怕是背下來一個就是收獲,于是毫無壓力地背完了一天的任務量。
做媽媽很辛苦,毫無疑問。只是再辛苦,一點點時間也還是擠得出來的,如果真的是累到一點時間都沒有,那么就需要反思一下了,是不是方法不對,才搞得自己這么累。如果給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接近3歲開始生活會開始變得順遂,甚至孩子的到來還給家庭增加了溫暖。
閨蜜問我4點起來會不會很辛苦。當然,如果我單身,有大把的時間,可能也不會選擇4點起來讀書。所以要感謝孩子的到來,讓我認清楚自己的內(nèi)心,迫不及待地行動起來。也感謝吉田穗波醫(yī)生,讓我真切地看到了開掛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