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西方有一小國,國王有一女,名芙蘿雅。據說芙蘿雅公主生就異相,體態容貌,飄逸俊美,不似凡塵,尤其是那一雙眼眸,若秋水,若繁星,不可方物。芙蘿雅公主成年禮那一天,國中民眾請愿,求見公主一面。奈何公主天生不愿見父母之外的人,國王為此很是煩惱。后有大臣進言,可擢一畫師,為公主作一副畫像,懸于宮門,以示國民,如此則可兩全其美。國王大喜。懸畫之日,萬人空巷。那畫緩緩展開,先是腿,再是胸,最后是臉……國民皆唏噓驚嘆,屏住呼吸,等著看公主的眼睛,可當畫卷完全展開時,萬千民眾,竟然都化作泥人,繼而失魂落魄般,喃喃不知所言。原來畫中公主是在閉著眼睛,在聞一朵花的香氣。此后,公主之美名,播及四海。可誰知不久之后,公主便因一種怪病,倏然而逝,傳世只有當初那一副畫像。自此公主之美,已成無解之謎,空令之后千年萬里的書生唏噓不已。
唉!可惜——
且慢唏噓,話說那幅畫像如果如實地畫出了公主的眼睛,想來公主也不會得到如許盛贊吧。
完美之所以難以達到,是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完美,而每個人心中的完美又都是不同的。但是每個人心中的完美,既然有不同,那也一定有共同的地方。
如此,一副完美的作品,首先,她應該喚起人的美感,她包涵著人類對完美認知的共同性。其次,她應該給人留下對完美的想象空間,由觀賞者用自己個性的完美認知去補上那空白處。所以完美不是作者一個人創造的,完美是作者與觀賞者共同創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