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梅妃,是看到《詩經·召南》中的《采蘋》。這首詩描述了一個女子采摘蘋草、水藻,置辦祭祀祖先等活動,記載了當時女子出嫁前的一種風俗。這和梅妃沒有一點關系,但“采蘋”二字,就撥過先秦蕩漾的水意,驀然到達了千年之后的大唐。
江采萍是個不可多得的才女,會詩文,擅歌舞,又天生得姿容出塵。唐朝宮廷女子相來雍容華貴,估計為了博得玄宗喜愛個個都是濃妝艷抹。肉再好吃也有吃膩的一天,而江采萍的出現就是一場清新的煙雨。她有南方女子的溫婉,淡妝素裹眼波流轉,很快玄宗就對她萬千寵愛。我對江采萍的好感源于她的氣節,梅花傲氣,喜愛的人也差不到哪里去。傳說她每到梅開的時節便寫詩作賦,玄宗感念她對梅花的情深,在其宮中遍植梅花,戲稱她為“梅精。”“路盡隱香處,翩然雪海間。”千年前白衣素服的女子啟唇一笑風華絕代,漸漸消失在白雪梅林之中。她盛寵多年,大概沒有想到過會有人取而代之,而這個取代她的人,還算是她名義上的“兒媳”。
楊玉環的出現也是開元盛世慢慢衰敗的前奏。玄宗年過花甲,帝王沒有長情,采萍再好,也終有看厭的一天,就如同當初他不再寵愛那些女人一樣。楊玉環正是風華正茂,男人最愛的也是新鮮感,玄宗估計也是動了真情,一個妃子因為生氣跑回娘家去,還好聲好氣請回來的,大概也只有楊玉環了。楊玉環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膚如凝脂千嬌百媚。玄宗從此沉迷溫柔鄉中夜夜笙歌。偶爾清醒的時候大概他也會想起癡心等待他的江采萍,但楊玉環的絕色嬌柔,很快又將他這點剛剛騰起的思念打消了。
失去寵愛的江采萍起初也想過挽回,她想起了漢武帝的皇后陳阿嬌千金買賦,于是親自寫下《樓東賦》,可惜玄宗此時早已不能回心轉意,看慣了冰清玉潔,孤芳自賞的梅妃,楊玉環的年輕美艷使他沉溺其中。后來一次相見,因為楊玉環的到來,玄宗竟將她藏于夾墻中。這不得不使她寒心。我看到一篇古文,翻譯過來那段話大概是梅妃問侍從:“皇上是決心拋棄我了?”侍從回答:“皇上不是不要娘娘,而是怕楊妃撒野。”梅妃道:“他是怕愛我惹胖丫頭生氣,這不是等于拋棄我嗎。”我不知道采萍說出這段話是什么感受,只要是女人,都希望對方忠于自己忠于愛情,而她此時大概是心灰意冷了。
后來玄宗念及舊情,令人送去一斛珍珠,采萍令使者還回,并附詩一首:“柳葉入眉久不描 殘妝和淚濕紅綃。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 你既然不再愛我,我也不會接受你的施舍。從此她再也未見玄宗。不是她不愛他,而且她不愿去討好。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帶著楊玉環匆匆離開,可能根本沒有想起在冷宮等待他的梅妃。而江采萍卻依然愿意為這個傷透心的男人保持名節身裹白綾投井而亡。至此一代名妃香消玉殞,身化梅魂消散在大唐王朝清冷的皇宮。玄宗回宮得知,痛哭不已。
大唐皇宮的梅花又開了,暗香涌動于天地之間。采萍在發間佩了一只琉璃珠子,眼波流轉望向在一旁看書的男子,笑道:“皇上,你瞧好不好看。”
玄宗靜然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