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重溫一部幾年前的老劇“民兵葛二蛋”,其中有一句臺詞是這樣的:
“你咋升的官?是老板他女兒看上你了,還是老板娘看上你了,還是老板他娘看上你了?”-- 葛二蛋
抗戰題材的電視劇很多,無非是宣揚個人主義和歌功頌德,不忘歷史,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一類的。拍了這么多年,終于要加點別的東西,譬如一家歷史悠久的炸醬面館,開個幾年總要添點豬頭肉,手拉手什么的,開發些新客戶,免得總是一個味道。
這部電視劇也是抗日劇,當時就是沖著演員看的,我以為黃渤的表演是最大的看點,能讓我笑看手撕鬼子也就滿足了,而看完后說實在的,除了這個操一口青島話頂著鍋蓋頭永遠穿著油領子的民兵外,其實還真有些別的看點。
整個故事從一個村莊的兩個二傻子開始,賭博作為影片的開始一直到最后用賭博結束,這個賭字一直貫穿著整部電視劇。
二蛋和麥子的一生糾葛猶如海上之潮,此起彼伏。
兩人都在不停的賭,大概就猶如劇中最后二蛋所說,不同的僅僅是籌碼,麥子用的是別人的命賭自己的利,而二蛋是用自己的命去拼所有人的利。
現實不也就是如此么,只是并非像電視劇里表現的那么明顯罷了。當我們唾棄麥子的背信棄義時,嘲笑麥子的見利忘義時,又何嘗想過自己每天的所作所為,是否也正是如此。
人遇到困難和逆境時,不外乎有兩種選擇:
一是成長,穿破它們,就仿佛一只蛹用力破繭,為了那一線天光奮不顧身,但后來是一只蝴蝶還是一只蛾子,那還要看基因問題。
二是躲避,試圖避開這些讓自己疼痛的東西,同時自我催眠和鼓勵,用其他的東西去轉移注意力,時間是一把殺豬刀,不僅能刻皺紋,也確實能消磨一切感受。
年輕人敢打敢拼,通常會頭很鐵的硬來,因為人類基因中天生就烙印著征服者的名字,因為年輕而總是不服輸,要抗爭。
子曾經曰過: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年齡小的時候,不知道這世界有多大,心還漂泊不定,萬不可沉迷在兒女情長,免得英雄氣短;
到了壯年之時,自覺一切都可以踩在腳下,老子一伸手連動車都要停下來,這時候萬不可爭強斗狠,免得頭破血流;
到了老年的時候,經歷的太多了,什么棱角,什么理想,都不重要了,在家用Ps磨磨皮,擺個剪刀手裝裝嫩還可以,其他的就不要想了。
往往年齡大了狡猾程度也就上升了,一只老狐貍,以自己的閱歷玩那些年輕人簡直就是玩小雞,怎么弄你都可以,但玩著玩著,也有過火的時候,把自己玩到墳墓里去了,貪得無厭基本上都是形容有年齡的家伙。
所以成長是一定的,而方向如何,向陽向陰,總還是要用點心,方向不對你可能就不是破了繭,你是破了自己的路,破了自己的命。
第二種逃避的選擇,是大多數普通人會本能做出的反應。
因為人天生是要被逼才會做狠做絕的,但凡有條路走都不會跟你說:“老娘我跟你拼了!”
人類大腦是有著遺忘痛苦的能力的,我們本能的忘卻不愉快與難過,而逃避會漸漸因為假性的遺忘痛苦而成為一種習慣。這才是最可怕的。
說遠了,讓我們繼續談回電視劇。
這部電視劇給我印象最深的當然還是二蛋,他有種現在很多人都沒有的勇敢,敢做敢當,心里想什么就說什么,說什么就做什么,同樣還有個王喜寬,其實也是敢做敢當。
他也是想啥說啥,但同樣的勇敢卻有著聰不聰明的分別。二蛋應該是典型的大智若愚,充滿陽謀。
勇在于沒什么不敢的,反正是拿自己的命去拼,誰也不欠著;而看似愚蠢的勇敢背后,卻聰明的打破一切規則與約束,我想出什么牌就出什么牌,你看我臟兮兮跟要飯的一樣,但我和你們都有一條命,我敢拿出來,而我料定你不敢。
你我,每個人都有過機會,就看你敢不敢做,愿不愿意真心實意的去做這件事。人最重要的真的不是了解他人,是了解自己,明白了自己要什么,一切都明朗了。
另有一部電影,“假裝情侶”,也是老片,就不分析了,兩段臺詞大家欣賞吧。
"陳文,我恨你,你怎么這么傻啊?我不是認真的,你干嘛那么認真?陳文,我不能跟你在一起,我對你那么不好,你干嘛還要跟我在一起?陳文,我沒有你想象的那么好,你這樣做不值得......"? ---沈露
"小黑熊喜歡上了小白熊,但是呢,突然有一天小白熊不見了,于是小黑熊就要去找她,然后他就找啊找啊找....他找啊找啊找啊(沉默)
沈露,我笨 不會講故事 但是 在沒遇到你之前 我的生活好像 真的就像這個故事一樣 沒有意思 也沒有意義,但是誰知道 老天爺給我安排了這樣一次艷遇 盡管遇到的是一個瘋子
可是 我就是愛上了她 聽起來好像很奇怪但愛就是沒有道理可講。就像你一定要找到他一樣 我也一定要找到你 無論找到世界的盡頭 哪怕是找去了另一個世界 我也一定要找到你。"? ? --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