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上的學弟在窗邊吼著某首勵志歌曲,吼得近乎哭出聲來,顧不得晚上擾民,顧不得跑調得厲害,越發大聲起來,一兩分鐘后,便沒了聲響。
高三,連發泄都如此倉促不盡興,冥冥中算不上是緊迫感的東西拽著你往書本上貼,讓你來不及悲傷,來不及抬起埋著的頭。
一年年的高三,大抵都是如此。
《聽說這是很有趣的高中》還剩最后一節沒有動筆,也就是以上這個場景,我想起了高三。
我還記得黑板上畫得花里胡哨的倒計時,當時看起來,并沒有任何的緊迫感。
早自習的讀書聲里,永遠有人睡過去,也永遠有人站起來不讓自己睡過去。
我上了大學才知道,我們以為早到還沒睡醒的七點早自習,在別人的學校,是多么的晚。
二十分鐘的大課間,有趴在走廊欄桿上吃飯的,有在教室繼續埋頭刷題的,有去辦公室排隊問老師問題的……
就像是“當你傾盡全力想要干成一件事情的時候,整個世界都會為你讓路”的感覺,平時有點畏懼老師的ta也不怕了,一下課就拿著題和筆沖進辦公室,也顧不得老師吃沒吃飯。
不在,就問別的班的老師,別的班的老師也不在,就下節課間再來。
中午留在教室晚點走,偶爾數學老師從窗口飄過,打趣到要請你去食堂吃飯,你笑著擺擺手,趁著校門掩上的最后一刻騎車沖向家。
后門貼著的理綜排名是你又愛又恨的一張紙,你既期待著排名進步好給自己一點信心,又對著低到爆炸的理綜分數暗暗嘆氣。
中午以最快的速度扒完飯,躺上個十來分鐘就當作完成了午休。在這十來分鐘,心跳劇烈,呼吸急促,做夢不斷,突然驚醒,這種奇怪的午休貫穿著整個高三。
起床到學校,已有人在。相視一笑后坐下,繼續著上午未完成的任務。改錯本一本本攤在那兒,也不曾復習過,一點點做題,一點點改錯,恨不得把解題思路悉數抄上,在心里默記一萬遍。
飯點,樓下專門用來吃飯的教室人滿為患,送飯的家長坐在學生對面,“慢點吃,別噎著”,飯盒里是家長下班專門回家做的晚餐,ta也不聽,大口大口地吞著,ta知道此時此刻樓上已經有人開始刷題了,所以要趕快。
高三的我們對于做題對于學習,有種莫名其妙的比拼,幼稚,并且好笑。誰誰誰做的題多了,或者某一時間進步得大,便招來無盡的起哄和好奇,拼著趕著爭時間,不想別人比自己多做一道題。
這種競爭是高三的常態,是預科班的常態。
晚自習下,學校有為高三準備的自習室開到十一點,于是換了教室繼續坐著,身后有放了學不想回家來混時間的男生在打鬧,你煩躁不已,卻又深知回家了更學不下去。
回家之后的氛圍確是異常輕松,父母不敢給你任何壓力,你在你的屋里埋著頭磨嘰著,十二點,一杯熱牛奶下肚,睡下。
離高考又近了一天。
一周七天課,即使周日下午放假,去教室復習的也大有人在,桌子抽屜里、凳子下、座位旁邊,都放的滿滿當當。五花八門的輔導書是我們高三唯一的樂趣,平時最常談論的,也不過是這道題的題怎么做、誰誰誰又刷完了哪本教輔。
重難點、五年高考三年模擬、試題調研,還有許多許多記不住名字也更沒寫完過的教輔,在我們心中的地位高過課本。
我們渴望著在無數理綜中找到自己知識點的紕漏,渴望哪一本寫過的教輔能運氣爆棚壓到高考題,渴望著能比別人多做對一道題,渴望著試題調研上那些題根題型是真的有用,渴望著“樂學在線”能多交給自己幾個解題的小技巧……
好吧,我編不下去了,以上的“我們”,只是大多數時候的“我們”。
我無知無畏的高三,無滋無味。
沒有緊迫感,也沒有高二的不安,什么都沒有。
日常最大的成就感,不過是刷完了幾本《試題調研》,因為它很薄。
有時候晚上騎車回家,發現自己一天都沒有笑過,于是碰到一起去車棚的哥倆都會格外開心。
他們很幽默,我就能讓自己笑笑了。
話說回來,“樂學在線”真是個挺了不起的app,每一個視頻看完都有醍醐灌頂的感覺,但也許是我學藝不精,方法看了那么多,面對數學壓軸和倒數第二題,卻也是無從下手。
對也不對。數學難倒我的,又何止是壓軸呢?
(我要不要找樂學要廣告費?)
我的高三,是如上所述,日復一日的一天。
轟轟烈烈的日常學習,一切都是正在進行中,沒有太多顧慮和擔驚受怕,有的是老師“你們把基礎搞好就一本不是問題”的鼓勵,是老師拿起粉筆就在黑板上打草稿的爽快,是我們過后想起還萬分感激的同甘共苦的經歷。
仿佛一切已成定數,明白就在不久之后有場無知者無畏的戰爭,現在需要做的,只是按部就班,做盡可能充分的準備。
如今,我已經很久沒有長期持續地系統學習過任何一門知識,更不存在反復地鞏固復習;再也沒有十分鐘就能睡著再起床的經歷;每天晚上熬夜更是比高三還變本加厲;日常沒心沒肺,天天開心得不得了,大有能自high的趨勢,也就越發覺得高三的感覺如枯井深不見底。
但我現在所經歷的一切,都是高三的沉淀換來的,是高三的那一灘死水澆灌出了一朵還能看的小花,每一天都對自己說,這朵小花可真好看。
爬上了枯井,誰還會對井下的迷霧津津樂道呢?
充實是真的,有意義是真的,難受也是真的。
前些天翻出了一個暑假補課的小哥哥在我高三時寫給我的信:
記得第一次看見你,給我感覺你知道自己需要學什么,能自己分配時間包括給我分配時間,這讓我覺得很不一樣。
高中有些懵懂的人是很辛運的,他們并不知道為什么學,但是在父母的希冀下,把這當作自己最大的目標,所以有了到大學后的迷茫。
高中有些人是幸運的,他們很早明白了自己的責任,看清自己所想,能克制自己并為之努力。還有些人,有著對學習的天生適應,對這類知識探究有著本來的興趣所以能學得很好,但是畢竟少數吧。這些人往往都能在高考中達到自己所想。
…可美好的幻想,對未來的期待需要從“現在”開始實現啊。如我上面所說,哪怕拿出一年,就當生命中少了一年,讓你的目標只有高考,堅持下去,屆時回首過往,你必會感慨良多。
以上所有的話就是一句:“堅定,為了你自己在書上看到的所有期待能成為現實,堅持下去”。
分配好時間,最好做一個時間安排表,看書沒什么不好,只要不耽誤,追逐遠方夢想的天空,得踏著腳下堅實的土地。
追逐遠方夢想的天空
得踏著腳下堅實的土地
以上,與所有已跳出高三、還未進入高三以及正在高三掙扎的你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