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三月二十九日,廬陵王蕭寶源去世。
胡三省注:
“非疾也。”不是病死。
13、
魯陽蠻夷魯北燕等起兵攻打北魏潁州。
14、
夏,四月三日,宣德太后下令說:“西邊詔書到了,皇帝仿效前代,恭敬地將神器禪讓給梁國,明天,我將親自登殿,遣使恭授皇帝御璽,我作為未亡人,將歸于別宮。”
四月四日,太后發出詔書,派遣兼太保,尚書令王亮等奉皇帝御璽到梁宮。
四月八日,梁王蕭衍即皇帝位于南郊,大赦,改年號為天監。(南朝宋齊梁陳之梁朝建立,史稱“南梁”。)
當天,追贈兄長蕭懿為丞相,封長沙王,謚號宣武,葬禮依晉安平獻王司馬孚前例。
四月九日,奉齊和帝蕭寶融為巴陵王,宮殿設在姑孰,優帶尊崇的禮儀,都仿照南齊初年對劉宋亡國之君劉準的先例。奉宣德太后為齊文帝妃,王皇后為巴陵王妃。南齊所有親王、公爵、侯爵,全部降級或撤銷,唯獨南齊篡政后劉宋汝陰王的爵位,不在廢黜之列。
追尊皇考蕭順之為文皇帝,廟號太祖;皇妣為獻皇后。追謚王妃郗氏為德皇后。封文武功臣車騎將軍夏侯詳等十五人為公爵、侯爵。立皇弟、中護軍蕭宏為臨川王,南徐州刺史蕭秀為安成王,雍州刺史蕭偉為建安王,左衛將軍蕭恢為鄱陽王,荊州刺史蕭憺為始興王,任命蕭宏為揚州刺史。
任命中書監王亮為尚書令,相國左長史王瑩為中書監,吏部尚書沈約為尚書仆射,長兼侍中范云為散騎常侍、吏部尚書。
15、
皇帝下詔,凡后宮、樂府、西解(雜作坊)、暴室(皇宮內的染布及紡織作坊。宮中婦人有疾病及后妃之有罪者亦居此室)婦女一律遣散出宮。
16、
四月十日,巴陵王蕭寶融去世。當時,蕭衍想以南海郡為巴陵國,把蕭寶融遷徙過去。沈約說:“古代和現在情勢不一樣,就像曹操說的:‘不可慕虛名而受實禍’。”蕭衍點頭,于是派親信鄭伯禽到姑孰,把生金給蕭寶融。蕭寶融說:“我死不需要吞金,醇酒足矣。”于是喝得大醉;鄭伯禽就上前把他殺了。
蕭寶融鎮守荊州時,瑯邪人顏見遠為錄事參軍。蕭寶融即皇帝位之后,為治書侍御史兼中丞。既禪位,顏見遠絕食數日而死。蕭衍聽聞,說:“我自應天從人,跟天下士大夫有什么相干,而顏見遠以至于此!”
17、
四月十二日,蕭衍下詔:“有司參照周朝、漢朝前例,討論法律上用錢贖罪的條例,凡是在任官員,身犯鞭打之罪的,一律停止鞭打,改判罰金,其他各臺省低級官吏及士卒,想要交罰款贖罪的,一律批準。”
18、
晉封謝沭縣公蕭寶義為巴陵王,奉南齊祭祀。蕭寶義幼年就有殘疾,不能說話,所以唯獨他得以保全性命。
南齊南康侯蕭子恪及弟弟、祁陽侯蕭子范(二人是南齊豫章王蕭嶷的兒子)曾經因事入見蕭衍,蕭衍從容對他們說:“天下公器,并非可以力取,如果沒有時運,就算是項羽那樣的英雄,終究也是敗亡。宋孝武帝劉駿,性格猜忌,兄弟中稍微有點名聲的,都被他毒殺,朝臣因為被懷疑而冤死的,前后相繼。但是,也有的人雖然被懷疑,卻并不能把他們鏟除;有的人根本沒有被懷疑,災禍卻從他們身上發出,比如你們的祖父(蕭道成),因為有才干,受到猜疑,但并不沒有把他怎么樣;而湘東王劉彧,因為庸劣愚昧,不被猜疑,但劉駿的子孫,全部死于劉彧之手。我那時候已經出生,你們又怎能知道我應有今日!所以說啊,有天命的人,不是誰能害得了的。我剛剛平定建康時,別人都勸我把你們全部鏟除,讓大家對我死心塌地,我那時候如果依此而行,誰敢說不行!正是因為晉朝南渡以來,每次改朝換代,必相屠滅,感傷和氣,所以國祚不長。又,從齊到梁,雖然也是革命,但事情跟前世不一樣,我與你們兄弟,雖然出了五服,但血緣關系并不太遠(蕭衍是蕭道成族侄),齊國創業之初,也曾同甘共苦,情同一家,豈可比如行路之人(蕭道成奪取政權時,蕭順之是功臣)!你們兄弟如果真有天命,也不是我殺得了的;如果沒有天命,我又殺你們做什么!只是顯示我沒有肚量罷了。況且建武帝蕭鸞屠殺你家,我起義兵,不只是為自己雪恥,也是為你們兄弟報仇。你們如果能在蕭鸞、蕭寶卷時期拔亂反正,我豈不是也放下干戈,推奉你們嗎!我自取天下于蕭鸞家,不是取之于你們家。當初劉子輿自稱是成帝劉驁的兒子,光武帝劉秀說:‘假使成帝復生,天下也不會歸他,何況劉子輿!’曹志,是曹操的孫子,為晉室忠臣。何況你們今日仍然是宗室,我心坦然,對你們報以期許,你們不要把自己當外人!不需要多久,你們自然會知道我的心。”
蕭子恪兄弟一共十六人,都在梁朝做官,蕭子恪、蕭子范、蕭子質、蕭子顯、蕭子云、蕭子暉都以才能知名,擔任清閑高官,都得以終其天年。
華杉曰:
蕭衍從容坦然一番話,也算是推心置腹,至理名言。天下不可力奪,也不可智取,都是時運使然。孟子曰:“莫非命也,順受其正。”一切都是命運,但順理而行,接受的就是正命。
19、
蕭衍下詔,征召謝朏為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何胤為右光祿大夫,何點為侍中。何胤、何點始終不肯就職。
20、
四月十五日,蕭衍下詔:“在公車府的謗木、肺石旁各設置一個信箱,如果官員們不肯進言,百姓對朝廷和官府有什么意見,可以投入謗木旁的信箱;如果有功勞被掩蓋,有才器被壓制,或者有冤情不能昭雪,投入肺石旁的信箱。”
華杉注:
謗木、肺石,是堯帝開創的規矩,在宮門前樹立一個‘丁’字形木架,鼓勵百姓在木架上寫下批評政府的言論,稱為“謗木”,也稱“表木”。肺石,是一塊紅色的巨石,放在宮門外,《周禮》說,人民有冤苦要向君王陳述,被官員壓制,不肯傳達時,人民可以站在肺石上面,三天之后,法官聽取他的控訴,轉告君王。
謗木后來發展成華表,成了皇權的象征,沒有原來的功能了。
21、
皇帝蕭衍身穿洗過的衣服(看來君王是只穿新衣),平常吃飯只有蔬菜。每次選拔高級官員,一定選廉潔公平的,都召見于前,勉勵他們以施政的道理。擢升尚書殿中郎到溉為建安內史,左戶侍郎劉鬷(zong)為晉安太守,二人皆以廉潔著稱。到溉,是到彥之的曾孫。
又發布命令說:“小縣縣令有才能,升遷到大縣,大縣縣令有才能,升遷到二千石。”任命山陰縣令丘仲孚為長沙內史,武康縣令、東海人何遠為宣城太守。從此,廉潔有才能的人都深受鼓勵。
22、
魯陽蠻夷圍攻北魏湖陽,被撫軍將軍李崇率軍擊破,魯北燕被斬首;把蠻夷一萬余戶遷移到幽州、并州諸州及六鎮,不久,他們又叛變,向南逃走,沿途受到官軍追討,走到黃河,幾乎全部殺盡。
23、
閏四月三十日,北魏頓丘匡公穆亮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