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重新再看了一遍韓寒的電影《后悔無期》,江河和浩漢走進了一片沙漠,茫茫戈壁,在他們快要絕望的時候,找到了一間小破房子,有水還有蘋果。
外面風沙漫漫,他們安然于斯。
江河很興奮:“你看,天無絕人之路。”
浩漢不以為然:“這句話沒什么道理,不然哪來那么多走投無路之人。”
江河說:“我以前一直以為你是個樂觀的人。”
浩漢說:“是嗎?我對這個詞的理解就是,你一事無成,還在那里傻樂。”
聽到這句話,我仿佛被針刺了一下,猛然驚醒。
浩漢是什么人?用他自己的話:
“出海捕魚四年,出租車司機開了三年,跑運輸跑了兩年,幼兒園保安干了一年。”
但是在外風雨闖蕩10年,到最后,依然一無所有。
“10年,算有一輛車吧,可現在車也被偷了!”
聞者諸多辛酸。
很多人和浩漢一樣,在外闖蕩很久,但到頭來,其實還是一事無成。
十年的風雨,十年的努力,都消散于無形,到最后只能被迫樂觀:“其實就這么平平淡淡活著也挺好的。”
但其實,這種人生,最可悲。
“就怕你碌碌無為,卻告訴自己平凡可貴。”
02
職場劇《北上廣不相信眼淚》中的陳奇雄,在ABA公司工作12年,勤勤懇懇,兢兢業業,還是一個主管,連區域經理都不是,甚至還被公司肆無忌憚地發黃牌,手下的人走的走,跳的跳。
在一次華東大區經理競選上,陳奇雄競聘失敗,找到領導哭訴:“我在ABA工作12年,沒日沒夜,天天加班,周末去拜訪客戶。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我這么努力,難道你們都沒看在眼里嗎?還只給我一個小小的主管?”
領導冷眼對他說:“你的工資不是按‘努力’來算的。你的‘努力’更加不是公司給你升職的理由。”
不要以為“努力”是萬金油,任何一家公司都不會為你的“努力”買單。
03
我有一個朋友,很努力,大學考四六級的時候,天天背單詞;
期末考試的時候,每天背書看筆記;
工作去實習時,沒有哪個晚上是12點之前回來的,沒日沒夜地熬夜。
可是她四六級沒過,期末掛科,實習轉正也失敗了,現在在到處找工作。
她找我吐槽:“我明明努力了,明明花了大把時間,可是為什么還是一件事都做不成?”
在天涯上看到一個故事,一個職場新人發帖問:“為什么明明我很努力了,
上司還是不滿意。”
一位職場大咖在下面回復說:
“努力和有成果,無法劃上等號。太多的人,忙忙碌碌,其實都沒做出什么有成果的事情來。”
她是怎么努力的呢?
有一次上司給他一堆英文資料,讓他翻譯成中文。
結果這位職場新人吭哧吭哧忙了好幾個通宵,終于把英文資料全部翻譯成了中文,洋洋灑灑好幾萬字,扔給了上司的郵箱,另一個同事的做法是,翻譯成中文之后,精簡文章形成了一份不到千字的報告給上司。
她滿心以為上司會夸贊她勤奮努力。
第二天,上司直接讓她走人了。
“為什么?我這么努力!”她很不理解。
“因為你只有‘努力’,而沒有‘能力’。你的‘努力’都放在做事上;而不是放在提升自己的‘能力’上。”上司給她回了一幅郵件。
一直覺得日劇《Legal High》里面有一句臺詞特別經典:
“越是工作做不好的無用之人,就越是會主張自己有多努力。”
04
為什么你的努力無效?
為什么你明明每天都累死累活,還是得不到上司的贊許?
因為你的努力,都是低質量努力,甚至是偽努力。
麥肯錫咨詢公司李一諾在《奴隸社會》有一篇文章,她覺得努力之所以無效,是因為你的努力是偽努力,或者說低質量努力,而絕大部分人的努力,其實都是偽努力。
偽努力一般看起來有以下幾種現象:
05
看起來很努力
每個周末都夾著本書去圖書館看書,還順便帶了手機;每天晚上加班都加到很晚,但其實白天都在和同事聊天去了;去健身房健身4個小時,3個小時在閑扯。
多數人的努力,只是看起來很努力,用羅振宇的話來說,“他們只是給人們留下了一個辛苦干活的背影,但在正面,其實他們在玩手機,而不是在看書。”
更可悲的是,很多人都被自己這種努力的背影感動到了,還真的以為自己很努力呢,其實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而已。
06
自我感動型努力
很多人經常努力到把自己都感動哭了,但還是沒什么用。
我的一個朋友跟我說:
“我很多次從圖書館出來,看到漫天黑夜,看到空無一人的街道,我覺得自己這么努力,一定會成功的。”
事實上,四六級他考了4次,都沒過。
《挪威的森林》里永澤對男主角說的:
“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干的勾當。”
為什么你明明可以很早下班,卻偏偏要拖到很晚;為什么你明明早點完成任務,卻偏偏要延遲。
也許就是為了感動自己。
“哇,我每天都這么晚下班。”
但其實工作完成得沒有一點長進。
自我感動型努力的背后,一般都是愛幻想的心靈和沒有效率意識的工作認知。
不問結果的努力
受雞湯文影響深的人經常會對自己說:“結果不重要,過程才是最重要的。”
上初高中課的時候,老師也會這么給你說:“結果不重要,過程才是最重要的。”
結果真的不重要嗎?
天涯故事里那個女主角,熬夜幾個通宵翻譯出來的稿子,被領導扔到角落里,還被辭退。
沒努力嗎?努力了,但結果不是領導想要的,努力就是白費的。
07
機械地努力
《挪威的森林》永澤有一句話:“絕大部分人都只是在機械地勞動,但那不叫努力。”
驢和白龍馬,兩種動物,驢每天低著頭拉磨,日復一日;白龍馬一路向西,每天走一段路程。
最后,白龍馬走了一趟西天回來,名揚天下。
而驢依舊在拉磨,轉圈。
白龍馬努力,驢不努力嗎?
當然不是,白龍馬在走路的時候,驢也在轉圈。
他一樣不曾休息,但到最后,碌碌無為。
這個故事的意義在于:機械式的努力,只是勞動,如果一個農民不想著改進自己的耕作方式,他的產量永遠不會進步。
機械式的努力,只是一種肌肉的習慣性運動,這看起來是努力,其實是腦子的偷懶。
在《上位》這部電影中,樊嬌鳳問羅臻:“我要怎樣,才能更上一步?”
羅臻告訴她:“你必須改變你的做事方式。”
怎么改變?
羅臻只給了一句話:“提升你的努力質量。”
李笑來老師在一次講座中,說其實很多人的努力,都是低質量的努力,低質量努力帶來直接的表現就是,“明明我很努力,為什么到頭來總是感覺一事無成?”
所以,“如果想讓你的人生更加豐滿,你就必須建立高質量的努力。”
這需要你做到以下四點:
重視產出
交易為王
以終為始
自律給你自由
此文章為 “白馬非馬” 原創,特此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