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經濟(粉絲經濟)處于風口浪尖,所有的商家,企業都一窩蜂的進入,廝殺,儼然一片紅海。各自的理有無非是獲客成本提高,渠道鋪設困難,品牌黏性差等,企業這些訴求是無可厚非的,但作為社群運營如果基于這些訴求出發是萬萬不可取的。
我所理解的優質社群,可以從以下三個維度進行認知。
社群屬性
社群的最基本屬性就是實現人與人之間的聯結,是一種社交產物。既然是社交,那么注意力就應該聚焦于人,而不是其他的什么形式或手段。眾所周知,一個有效的社交是以信任為前提的,因此社群運營就是一個不斷提升信任感的過程。
與其說社群經濟,粉絲經濟,還不如定義為圈層經濟。簡言之,社群就是強關系運作的衍生物,基于這一點筆者之前做過一個嘗試:以線下活動為切入點,在有一定相互了解的基礎上建立社群,并且強調更改群昵稱(實名制)。這樣做有什么好處呢?1.溝通成本低,因為各位群友對彼此的背景有一定認知;2.便于信任感的建立,畢竟對未知生物的恐懼是每個個體的本能反應;3.利益訴求的實現,整個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人積累的過程。
無論什么社群從本質上來講都有其群體特征,它可以是一群人的聚集,也可以是一種精神,一種理念的聚集。因此,社群的生存基于統一的認知,相互認同的價值觀,表現在社群上就是要標簽化,從社群的定位到內容的輸出,再到潛在用戶的篩選,都需要有明確的界定。
生存邏輯
1足夠高的活躍度。
一個社群建立之初就可以有很高的活躍性,狹義上來講它就是一個優質的社群。雖然活躍度不是評價社群好壞的唯一標準,但初期足夠高的活躍度無疑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2足夠完善的社群規則。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規則的重要性可見一斑。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待群規的重要性。
對于用戶來說:(1)群規即門檻,一定的門檻便于用戶做出入群這個決定有一定的慎重考慮;(2)記憶點的提高,一件需要慎重考慮的事情無疑比一件不需要任何付出的事情更容易給你留下印象;(3)權責明晰,用戶可以根據群規了解到“我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我能得到什么?不能得到什么?”
對于運營者來說:(1)群規是實現運營目的的一種常用手段;(2)群規是運營手段實行的合理依據;(3)群規是培養用戶習慣的有效形式。
3有競爭力的社群服務
社群服務應該滿足用戶的物質訴求和精神訴求。
物質訴求的滿足即利益訴求的實現,通俗點講就是用戶可以獲得哪些對其有直接影響的幫助,并足以支撐其持續關注。一般來說,社群都輸通過內容輸出來滿足這一訴求的,這也是一個社群的核心競爭力。有效的內容輸出應該包含:可讀性強的干貨文章,有爭議性的話題,合理的學習成長模式。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在強調“內容為王”的原因。
精神訴求滿足,即儀式感,成就感,思想追求的滿足。
儀式感的一個重要目的是形成歸屬感,就像農民起義需要一個口令,國家發展計劃需要一個綱領性文件,每個國家都有的升旗儀式一樣,一個陌生的群體就是通過各種儀式感來形成足夠貼切的心靈認同,進而形成強烈的歸屬感。
成就感是精神訴求實現的最直接的體現。正如卡耐基所說的“人天生都是喜歡被贊美,被認同的”,強力的成就感,足以支撐其持續關注,并成為社群與用戶間的情感紐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