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腦子比較亂,不喜不悲不靜不躁,有種佛家的遁入空門的味道,但我決不想入空門的,人生這么多奇趣和磨難都還沒一一探索體味,凡夫俗子如我就算入了空門心也是空不了的。
和爸爸一起生活,往往不如我愿,我和爸爸的思維意見多數是不統一的,常常遷怒于他,對于他的偶爾的壞脾氣壞情緒我有時也難以理解,而他對這心理境況的表達卻也常常只限于臉色上的陰晴或語氣里的責難亦或在做事時的宣泄上面,我想,如果一個人的心里有什么想法卻不表達出來,卻得讓另外一個人以察言觀色來揣測其利益喜好,這應該是困難的,古時得寵的親信或太監在這方面應是玩轉得靈活自如吧,這其實也反映出自己在做人還不夠圓滑上,我卻無意于讓自己往這方面發展,就當是讓彼此分擔點不愉快吧!爸爸常常會以命令式的口吻要求做某事或不做某事,卻不給你喘息的機會,而你應了去做某事卻常常得以按他的要求讓你如何如何按步驟操作,我想,爸爸不入圍優秀的導師教授之職也實在可惜,我現在反感于這些會不會是因為我倆彼此身份地位低微而互不相敬的表現呢?說好的平等,放在事面上卻又迷糊,再好好和爸爸相處,參透自我!我們得時時以感恩之心看待事物,人生最最寶貴的是生命,所以父母是我們人生中遇到的最大恩人,從這點出發也就無關對錯。
最近對有關宇宙天文科普有點興致,雖然沒有愛因斯坦和霍金等人的聰慧,保有點對好奇事物的探求還是可以的。每次看到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就想到自己的渺小,小如世間的一顆塵埃,更或比塵埃還小,地球-太陽-銀河-宇宙-相鄰宇宙,無窮無盡,如果我們是自己的宇宙,那么什么又是如我們小小的人類呢,說原子太大,夸克粒子嗎,或許還有比夸克更小的物質?黑洞以其無窮大的引力讓光也難以逃脫,所有進入黑洞的物質都被壓縮在黑洞的奇點上,那么那個點只是一個點卻難以用邏輯解釋,于是就有了人們設想的只向外發射物質,任何物質都無法進入的白洞,而在現有的宇宙里卻一直沒有發現白洞,或許白洞存在于與我們平行的另一個宇宙,那么黑洞和白洞總會有個相連的通道,我們稱它為蟲洞,據說物質可以通過蟲洞穿越時空,例如在我們現有宇宙觀測到的光年級距離可以通過相應蟲洞瞬間到達,又如通過相應蟲洞我們可以回到對應的過去,但是蟲洞卻是極不穩定的,時連時斷,據說人們可以利用還沒找到的反暗物質讓其穩定,而在當人們或物質進入黑洞之時早就被黑洞潮汐力化為齏粉,回到將來或過去又有什么意義,太高深莫測,而這一切會不會像古人看現今的網絡互聯火星移民?或許宇宙和宇宙也會如人與人之間一樣的物質信息的交流,而我們要學會宇宙之間的語言才能達到交流的目的,現在看來毫無希望,卻不知道人的思想是不是真的比宇宙還寬廣……每當因世事煩惱時,我就想一想廣袤的宇宙,看一看天文科普,竟也明白人如浮芥,短如朝夕,因何而惱!
偶爾與朋友談論人生意義,卻時不時越談越感覺不到意義,或許人生不能刻意去被談論,所以我們相對無言而歡,這會是人生的意義嗎?養生、努力、拼博……是預期以后更好的自己,放浪、隨性、無為……是追求即時的快活,這兩者體會的是怎樣的兩種心境?做自己、過自己、愛自己,或許才是最好的人生,然而人卻終又離不了社會,往往又不得不顧及他人的感受,入世出世,方圓有道,難圓其說呀!經驗是可以借鑒的嗎?某個方向上總會有人成功有人失敗,成功者可以替失敗者提供經驗嗎?或許更多的是心得體會吧,要說心得體會,失敗者談論的會不會更加深刻呢?而這些,卻讓成功者的光芒所遮掩,因為人性,始終是驅向光明積極向上的一面的!愛好是可以定義的嗎?或者說愛好是一種習慣更為妥帖,人們生而無為,只是在之后成長的環境中經由外界的不間斷的反饋,逐漸對自我的認同感知而形成某種特定思維、特定習慣,而那些好的習慣我們會稱之為愛好,壞的習慣稱之為___好,而好壞習慣的評判也比較難以區分,抽煙是壞習慣嗎?某個難纏的方案在靜謐的煙霧里經尼古丁的催化而突破;喝酒是壞習慣嗎?一場尷尬的談判在觥籌交錯之間借由酒精的迷醉就輕松地化解;又或如下棋、繪畫、書法、音樂、跑步、看書……這會是公認的好習慣,但若是沒有某種激勵成分,我想也會讓很多人漸覺枯燥而有所懈怠甚至搞得身心疲憊吧,所以一個愛好的培養,不能只看重愛好本身,還應該去探尋愛好培養過程中讓自己有所獲的進取成份。
專一莫如水,遵循著往低處流的至死不變的原則,蓄勢待發沖破種種阻撓,變成氣終將落下變成冰終將融化一定要東注入海,我們會有自己至死不逾的為人準則嗎?我們會遺憾自己歿于理想的路上嗎?都說水是智慧的化身,來而不拒、去而不留、污而不辨,淡然坦然以即定原則奔向詩和遠方的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