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總難免不了去親戚家,看長輩老小,聯絡感情,鞏固親情。
總會在朋友家,同事家做客,吃吃喝喝,加深友誼,凝聚團結力。
也算走了不多也不算少的家庭,漸漸地對家庭的概念,對家庭的位置產生了深深的思索。
人生來都是向光性的,都喜歡溫暖的,輕松的,充滿活力的環境。
這個環境大到整個世界,小到一個辦公區域,一個家庭。尤其對家庭而言,尤其重要。
家庭,是一家人生活的場所,是一家人生活質量的體現,也是一家人整體素養的集合地。
一個家庭的好壞外在的裝修是微小的因素,關鍵是家里的主人,家庭的氛圍。
還記得去一個朋友家做客,雖然夫妻倆租的房子,岳母幫忙帶著五個月的兒子。我們初進門,被一股熱情所包裹。夫妻倆在廚房里叮叮當當的做著菜,互相幫忙又節奏一致。
聽到兩人邊做飯邊說笑著,一股暖洋洋的氣溫傾人而來。
屋子收拾的不算超級干凈,也沒多少綠植,但整個屋子里一股濃濃的香味。
不到半小時,飯菜上桌了,我們五個人,做了八九個菜,各種菜都有相對應的盤子。有老碗魚的大碗盆,有青花瓷的魚盤,有荷葉邊的湯盆等等。
看到如此精致的廚具,食欲怎能不大增。和主人聊著笑著,盡興到極致,忘了時間的存在。不知不覺間四五個小時一晃而過。離開時,舍不得的情愫充滿了內心。
同時,你有沒有這樣的時刻,總會被塵世間一些教條所牽絆。
你從遠處回來,總會收到父母的指令,你這次回來不容易,你就得去看看七大姑八大姨,你就得去看看大舅子小舅子。
嗯。你照樣做著。一家一家的走著。當看到他們熱情的招待,貼心的噓寒問暖,你覺得一切都值。
同樣,你也會受到冷落。本抱著滿心歡喜的心去拜訪人家。進屋簡單的寒暄后,竟全場沉默。不時會收到男女主人瞟你一眼的眼神。此刻的你坐在家里如坐針氈,你看到男女主人拉著比冬瓜還長的臉。
想找個話題說,都覺得尷尬。整個房間的空氣令人窒息。
雖然你看到裝修的還算不差的房子,滿屋子的綠植,雖然養的也算成功。但整個家里,總覺得缺了點靈氣,缺了流動的精靈。
甚至,你覺得那些綠植也蠻可憐的。說不上的難過。
即使炎熱的夏天,即使有暖氣的冬天,總會感覺到冷冰冰的家。
這樣的家庭,我想誰也不喜歡。其實,一個家里可以不富有,可以沒有精致的樓房,但只要一個家里,有大愛,有暖暖的情,我想,這個家一定不會差到哪去。
家是避風的港灣,是溫暖的住所,更是一個獨孤的靈魂棲息的舒適地。既然如此,家就該有歡聲笑語,就該有溫暖。
錢鐘書先生在給《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中有如下描述:
從前住法國時,曾寄居在一個鄉下人家,主人是一個尋常的工人,所賺的工資恰夠維持家用,看他處處都很節省,但是一到假期,他總是把一禮拜中辛苦所掙的些微儲蓄花在娛樂方面。他雖然很窮,生活卻過得舒適。到晚間來,他的妻子要彈一陣子鋼琴,他的小孩要唱幾曲歌,玩幾種把戲,他自己要講一段故事,說幾句笑話。一家四五口人居然過得很熱鬧,很快活?在這種小家庭中,你絕對感覺不到單調乏味或是寂寞。總之,無論是在野外,在公共娛樂場,或是在家庭里面,他們處處都流露一種蓬蓬勃勃的生氣,個個都覺得生活是一件樂事,因為個個人都知道怎樣生活。
看到這樣的家庭,誰不動容,誰不歡喜。
是的,一個家就該有朝氣蓬勃的生氣,就該有其樂融融的氛圍。
我承認我活的一直比較感性,但同時我也在遵循著呆板的人情世故。有時,人活著,就得放下一些不必要的人情世故,做真正的自己。有性情的活著。
無論親人,還是朋友,有些人適合深交,有些人只是路過。有些感情沒必要投注就不要在掙扎,畢竟,世界那么大,何處沒有風景。
必要時要脫掉多余的人情世故,有性情的活著。
是對自己的疼愛,也是對自己生命的敬畏。
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