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爾德在給情人bosie的信中說過一句話:“哪里有悲愴,哪里就有圣潔,那些不能理解這句話的人,對生活一無所知。”
在這個電影可以作為快消品的時代,神經已經漸漸麻木,熒幕上的悲劇正漸漸離我們遠去。看到知乎有知友發聲:“現在的電影,看悲劇你想笑,看喜劇你想罵人。”吾深以為然。
一部好的喜劇,不僅是使人發笑,而是笑中有淚;一部好的悲劇,也不僅是使人掉淚,而是有所凈化。好的喜劇,看完是會使人有所思的;而好的悲劇,是可以凈化人的,此即王爾德先生所言:悲愴之中自有圣潔之境。
霸王別姬是前幾天看的,懊悔自己20歲才看了這部電影。如果說星爺的周氏幽默和卓別林的卓氏幽默可以算作“笑中有淚”的優秀喜劇片的話,那么這部《霸王別姬》,則完全符合一部最優秀悲劇片的標準,首先,它使人掉淚。而且,它使人感到凈化。
霸王別姬這部電影有多好,劇本有多好,演員陣容多好,獲了什么獎,想必已經不須我贅述,業界有口皆碑。
在此重點提一下哥哥。反觀這部電影,時間跨度數十年,轟轟烈烈,兵荒馬亂,來來去去的人流,而在我看來,主角,只有一個。哥哥在劇中作為一個“不瘋魔不成活”的戲癡,精神遠高于亂世,肉體卻受著亂世的折磨。
忘不了哥哥在劇中的扮相,粉頰黛面,楚楚動人。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的話–––他是唯一配得上“芳華絕代”這個詞的人。史學不好,如果沒記錯的話,最早看到這個詞是在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一書中嬰寧一章:有女郎攜婢,拈梅花一枝,容華絕代,笑容可掬。生注目不移,竟忘顧忌。私以為哥哥所扮之虞姬一角,比起容華絕代的嬰寧,有過之而無不及。
片中最為動人的當屬這一幀:哥哥目睹師哥同女子菊仙成婚,心灰意冷,心中壓抑著萬般凄楚無處訴說,遂同袁世卿在一起尋歡。夜色已深,月光淡濃,酒酣耳熱的二人在庭院中唱戲起舞。哥哥唱自虞姬拔劍欲自刎一節,已經淚落如雨,幾乎入了化境。淡淡的月色之下,只見梨花帶雨,一雙凄楚的淚眼,仿佛看穿了紅塵。若不是袁世卿阻止,哥哥便在院中自刎了。真應了片中的臺詞:“不瘋魔,不成活”。哥哥為什么是個好演員, 因為他是真正入了戲的人,是真正用生命在演戲的人。
斯人已逝,碧水長流。哥哥曾說過,霸王別姬是他最為喜愛的一部電影。或許,就是因為戲中的他,在藝術上,美至了化境。哥哥一生追求藝術,從無止境。無足之鳥,直到死亡那天,才會停息。
談到感情,我只羨慕兩對:錢鐘書和楊絳,張國榮和唐鶴德。
談到自殺,我只敬佩兩人:臥軌的海子,墜樓的張國榮。
如果哥哥活到現在,也有60歲了。六十年了,哥哥,我們重新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