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我橫跨三個城市,輾轉幾百公里的路程,目睹三個古典城市的韻味,最后完成對古典園林的繪制,留下自己不算濃墨的色彩。
在還沒有出發時就開始準備,興許是期待太久上車后竟然昏昏欲睡,看著車輪高速在路面轉動,仿佛自己心也沉入進去。
第一站——杭州,在沒到這個城市導游就侃侃而談“杭州是一個有人文情懷的城市,每人一棵樹。”
“杭州是關注人生活的,車讓人行。”這讓我不由期待,甚至想到那先過條馬路看看車輛是否能停在我面前。
停在西湖邊的斑馬線,離著還有段距離的車就已經緩慢停住,我真的開始喜歡這座城市了。西湖的景沒有我想象的那么絢爛,等真的看西湖會發現它更像一個有韻味的公園,而不是想其他城市的景點。在一千多面前蘇軾修蘇堤時就應該想到,千年后的今天它也應當也做一個防洪,供人休憩的場所。
轉轉停停,在西湖的這邊能望到很遠處的雷峰塔,遺憾的是沒怕時間不夠沒能過去,心里留著小遺憾,也許是促使著我去第二次吧。西湖的遺憾讓我在國美補回來,看到這個所有美術生都夢寐以求的美校,第一個想法是牛批!老師吆喝著說“咱們是回母校的,不是參觀,對不?”
我“……”
同學“……”
隨后爆發整齊的聲音“對!”
國美的建筑很獨樹一幟,在國內大學里幾乎沒有一個是像這樣把各種造型的建筑當做教學樓,也沒有那個學校把學生作品堂而皇之的擺在學校直接用,更沒有哪個學校的校長獲得過普利茲克獎。我如愿以償的看到國美里面的“包豪斯”,從建筑模型到上個世紀的經典產品設計都看過一遍,只有在書上看到的巴塞羅那椅和紅藍椅也過了把癮。
讓我覺得有趣的是看到幾個本校學生在拍攝照片,其中一個女學生身穿婚紗蹲在一只超大的破缸里,后面兩個男生在旁邊造景,一個人負責拍照。看到這一幕我終于知道為啥人家能上中國美院,這思維創意我就比不上嘛,三個字——呱呱叫。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杭不分家,在去過杭州,蘇州也就在我們眼前。蘇州最惹人注目的當屬于它的園林,中國四大園林有兩個在蘇州,可見一斑。第一個走進網師園,首先讓我們驚訝的不是里面的景,而是外國人的數量,幾乎有三分之一是外國面孔。導游解釋因為張大千曾經在網師園住過一段時間,每天練習作畫,為畫出虎的神態,真的在院子里養了一只老虎,直至在出名后畫出一幅畫,流傳到國外,外國人嘆為觀止驚為神作都屁顛顛跑到中國蘇州的網師園來看看這幅畫的原作地是什么樣的。
真應了那句“酒香不怕巷子深”真的大師能在最低谷堅持自己愛好并一直到他成功,網師園出名并不是因為張大千,但缺不了他那濃墨的一筆。
三尺橋上風月我,念橋邊芍藥,年年知為誰生?
與誰同坐軒,清風明月我。別了網師園,遇見拙政園里的花紅柳綠,萬園之母的稱號當之無愧,如果真的沒時間觀賞所有蘇州園林那就去看看拙政園,至此一園就能彌補遺憾。書中的造園手法在園子里信手拈來,借景,移步換景,格擋,池子,四季分明的亭讓我目不暇接,原來園林可以有這么多手法,不似畫畫的平面,更給人立體感,在園林里做到天人合一所言非虛。
拙政園講究的是大氣古樸,精雕細琢的不是很多,在一部分被改造成蘇州博物館后面積縮水不少,算是一個缺失,不過因為貝律明先生超強的設計能力新的博物館也算得上和旁邊的拙政園相得益彰。在這之后雖然又看過不少其他園林例如獅子林,滄浪亭,但真正讓我嘆為觀止的是留園。
這是我見過最有特色,也最精致的園子,很多人都說網師園最小巧精致,相比之下留園不僅精致,更在面積,形態上勝過一籌。網師園雖然精致未免太小不夠盡興,拙政園雖然造景豐富大氣又缺失典雅。留園把他們兩個的優點吸收形成自己獨一無二的園林景象,兼顧典雅與大氣,給我流連忘返的不舍,看過一遍還想在看一遍。
所以我詳細介紹下留園。
留園的歷史是在明朝萬歷二十一年,整個園林的屬于太仆寺少卿徐泰時的私家園林,被稱為“東園”后世不知道有多少文人騷客被他的景色迷倒。這個園子前后經歷兩個朝代,還有民國抗日等戰火,令人驚奇的是它依然立在蘇州,作為中國四大園林之一,迎著全世界的游客。
最讓我移不開眼的是滿園子的菊,晉陶淵明獨愛菊,不是沒有道理的,仿佛能看到無數傲立的身影,好像園子里都是氣節!
從入門開始,我們是自己過去,由入口轉到冠云峰,因為站在明澀樓和涵碧山房前面,看的特別真切,冠云峰佇立在水前,奇特秀麗。明澀樓和涵碧山房的前廳后庭都十分講究,符合古代禮制要求設計,女庭設計的委婉細膩,富有江南水鄉女子的情懷。男庭則堂皇大氣把男子的氣魄體現出來。
穿過長廊是可亭,這是我最愛的一個景點,甚至在我看來比冠云峰更有吸引力,在可亭上因為視角原因,能攬盡這一片區域的所有風景,不管是秀麗的,婉約的,或者各色的花草都被一覽無余。
植物配置上也顯得很有章法,從為上面的喬木到次一級的小喬,底下種植十大功勞,金菊,南天竹等灌木,高低錯落的配置顯出園林的氣質,不溫不火,不需要金碧輝煌,典雅一詞就是最好的詮釋。
蘇州我們足足呆了四天,游覽的園林比我以前二十年加起來還多,足跡不說遍及整個城市,也走過每一處園林。
我理解的蘇杭都是以園林聞名,真正到這兒才發現它的園子比在畫上看到的更多一份人文情懷,更多一份詩意。
蘇杭的美不在于北京的渾厚,也不同上海的新潮,它自帶著水鄉的韻律,站在那就仿佛一個碧波蕩漾的姑娘,不用花枝招展,就已經讓人趨之若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