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真情濃理切——《陳情表》賞析1
人們常說“忠則《出師》,孝則《陳情》”。被譽為千古美文的《陳情表》,是李密因祖母年老多病,須由自己侍奉,暫不能應征做官,而向晉武帝陳述衷情的表。在忠孝不能兩全的情況下,欲先盡孝而后盡忠是這篇表的主旨。作者處處圍繞這個主旨擺事實,訴真情,論道理,將事、情、理巧妙穿插,寫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一、敘“辭不就職”的種種事由
1、家庭的不幸
開篇“臣以險釁,夙遭閔兇”八字,極其概括地定出了作者年少時的不幸。接著細致地描繪了“險釁”、“閔兇”的具體內容。其不幸表現(xiàn)有三:
A、“生孩六月,慈父見背”,不幸之一。
B、“行年四歲,舅奪母志”,不幸之二。
C、“少多疾病,九歲不行”,不幸之三。
這諸多的不幸,讓人深切地感受到“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
2、祖母的病情
李密在文中反復強調祖母的病:第一段的“夙嬰疾病,常在床蓐”,第二段的“劉病日篤”,第三段的“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真是“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這樣反復強調中,讓我們感覺到李密的孝情是特定情境下的非同一般的孝情了。
3、朝廷之優(yōu)禮
先寫州郡兩次推薦:“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因“辭不赴命”接著又是“詔書特下,拜臣郎中”,不久又“除臣洗馬”,后兩次官職的任命,是由皇帝、朝廷直接下達,而且都是委以重任。
上述種種事由,都是李密抒寫“不能廢遠”的拳拳私情的前提。
二、抒“不能廢遠”的拳拳私情
敘事之余,李密借用巧妙的抒情方式,將內心種種復雜的情感層層展開,其拳拳私情抒寫得淋漓盡致。
1、因“沐浴清化”而對朝廷深深的感恩之情
文中不乏對武帝對朝廷的頌詞,對自己深受其恩的最大感激。敘述朝廷的優(yōu)禮之后,李密寫到“非臣隕首所能上報”,極為誠懇、委婉、謙恭地表達了內心無比感恩戴德的情懷;文末“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的保證,更誠摯地表達了作者對晉武帝生死相報的無限忠誠和萬分感激之情。
2、因“處境狼狽”而產生的憂懼之情。
作者先寫從朝廷到州郡,到縣的各級統(tǒng)治機構,接連著“責臣”、“催臣”、“臨門”、“急于星火”,這些短句,非常精練形象地描繪了一幅無可阻遏的催命圖,面對這樣一幅催命圖,作者陷入了兩難處境:“欲奉命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徇私情,則告訴不許。”因而“臣之進退,實為狼狽”,這個結論含蓄精警,既有對武帝的忠敬之心,又有對祖母的孝順之情,更寫出了封建知識分子忠孝不能兩全的窘境,將內心的憂懼寫得入情入理。
3、因“劉病日篤”而割舍不下的盡孝之情
文章開篇就敘述了李密年少時的不幸遭遇,并不是用自己的不幸來賺取一把同情的淚,而是讓讀者體會到:一個失怙失恃又無叔伯兄長并且體弱多病的孩子,他的成長,飽蘸了祖母多少關顧之愛,傾注了祖母多少矜憫之情,耗費了祖母多少操勞之力。這也是李密日后虔誠盡孝的情感基礎。如今祖母“夙嬰疾病,常在床褥”,作為祖母唯一的依靠,在祖母其病日篤,“朝不慮夕”的時候,又怎能不盡孝道,棄祖母于不顧呢?所以“臣侍湯藥,未曾廢離”,可見李密對祖母感情的深切、侍奉的殷勤。李密將自己對祖母的這份孝情大肆渲染,造成一種感人至深的情境,讓人深深感受到“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這種種情感,盡孝之情才是中心。憂懼之情和感恩之情,從正反兩面突出了李密對祖母孝情的深厚,都是對李密深摯孝情的鋪墊。
三、闡“愿乞終養(yǎng)”的條條理由
李密在敘之以事,動之以情之后,進一步曉之以理。委婉地提出了“愿乞終養(yǎng)”,先盡孝后盡忠的理由:
1、圣朝以孝治天下,成全李密是以孝治天下的一個范例。
2、孤苦皇天后土所鑒。“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猶甚”,且其孤苦是“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其鑒”,成全作者這一要求,可以收民心,服官吏,動神靈,更可慰作者,又何樂而不為呢?
3、盡節(jié)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臣密今年四十又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由此得出結論“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也”。這一結論清楚地陳述了“報國恩”與“循私情”只是為時極短的矛盾,稍稍從長遠著眼就根本不是矛盾了。也就合情合理、水到渠成地提出了先盡孝后盡忠的要求。
整篇文章,李密于事于情于理都寫得娓娓動人,最突出的是李密所陳之情,發(fā)自內心,出自肺腑,動人心魄,催人淚下,讓晉武帝嘆為觀止,霽怒為憐,予以懷柔,終于恩準了李密的請求,并“賜奴婢二人,使郡縣供其祖母奉膳”。
賞析2
“悲惻動人”說《陳情》浙江麗水學院附屬高中金龍
李密的《陳情表》為什么會產生“悲惻動人”的效果?
首先,它抒發(fā)的是真情實感。《古文觀止》中評價它說“俱從天真寫出”,這個“天真”就是真情實感。李密很小時就家遭不幸,六個月時,父親去世;四歲時,母親改嫁。是祖母劉氏一手把他拉扯大的。而李密少時多病,九歲了還走路不穩(wěn)。顯然,為了拉扯大這顆病秧子,祖母劉氏傾注了不少的心血。劉氏到了晚年,也疾病纏身,常常躺在床上起不來。是李密一天到晚地守在旁邊,煎湯熬藥,片刻也不離開。祖孫二人就是這樣患難與共地走過漫漫人生路的。在對這些往事的簡單敘述中,包含著李密對祖母劉氏深深的感激之情。“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便是李密對祖母的感激之情的集中概括。然而,就在李密決心服侍祖母直至終老的時候,朝廷卻三番五次地請他出去做官。如若丟下老病的祖母不管,就是不孝;如果拒絕朝廷的邀請不去做官,就是不忠。李密處在“忠孝不能兩全”的尷尬境地,確實左右為難。“臣之進退,實為狼狽”寫的就是這番實情。我想:晉武帝是確確實實地為李密《陳情表》中的這番真情實感打動了,所以才作出“賜奴婢二人,使郡縣供祖母奉膳”即由國家出面來供養(yǎng)其祖母的決定的。
其次,它表達的是人之常情。要產生“悲惻動人”的效果,光有當事人真情實感的流露,即一相情愿是不行的。還需要接觸這份表章的人受感動,即兩相情愿才行。而要兩相情愿,你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必須是人之常情。“忠”和“孝”,可以說是人間兩種最基本的思想感情。作為臣子,你必須效忠皇上,為朝廷分憂,更何況朝廷對自己不薄。對此李密心里十分明白。“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殞首所能上報”“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便將李密的忠心和盤托出。作為孫子,你必須照顧好祖母,讓她安度晚年,更何況對自己有多年養(yǎng)育之恩的祖母,現(xiàn)在已是“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豈能為了自己的仕途而置祖母于不顧呢?“愿陛下衿憫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殞首,死當結草”便是李密在“忠孝不能兩全”的情況下做出的選擇。這番人之常情,就不僅僅是“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而是“皇天后土實所共鑒”,即天地神明也被深深感動了。這樣,還愁晉武帝不被感動嗎?
林鴻榮 吳奎信
賞析3
文學史上,臣屬給皇帝的奏議,以情真意切、傾訴肺腑感人的,常把諸葛亮的《出師表》和李密的《陳情表》并提;以獲得“高難度”的險助而又收“高效率”奇功的,則常把李斯的《諫逐客書》和李密的《陳情表》同論。
李斯的《諫逐客書》諫的是國家大事,李密的《陳情表》陳的是個人私事,兩者表面似乎沒有共通之處。其實,兩文均是“抗君命”、“逆圣旨”的。兩人面臨的險惡“對手”相近,兩人的處境也酷似。
李斯上書的對象秦王政,是一個舉世聞名的暴君。秦王政為清除異己,消弭隱患,下令驅逐客卿。李斯是要秦王收回成命而上書的。李密上書的對象晉武帝,是一個眾所周知的虐君。晉武帝為了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地位,一手殘酷鎮(zhèn)壓政敵,一手籠絡前朝舊臣。李密是為“辭不赴命”而上書的。
兩人的境遇都走險危的。李斯是一個遭受放逐的客卿,觸犯秦王,隨時可人頭落地。李密是國舊臣,惹惱普帝,時刻會被株連九族。
然而,由于奏議的內容不同、他們在辭章上則大相徑庭。李斯的“書”、是“曉之以理”的。他抓住一個“制高點”,完全撇開自己,處處為秦王“跨海內,制諸侯,統(tǒng)一天下”計議,因而雖批逆鱗卻功成計合,使秦王收回成命,自己也因此被重用。李密的“表”,是“動之以情”的。他完全撇開公事,訴說自己艱難境遇,以及祖孫相依為命的情誼,因而雖違圣命,在上召下逼的危急狀況下中,訴說衷情,不但不受誅戮,反而使皇上同情,得到賜兩女仆服侍祖母的險恩。
李密采用表之形式上書,是著眼于“陳清”需要的劉勰《文心雕龍?章表》云:“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zhí)異。”可見,漢魏晉時臣下以“表”上奏,是陳述衷情的。古書訓“表”為:“表,明也,標也”陳懋仁《文章緣起》作了注釋說:“下言于上,曰表。表,明也。標著事略,明告于上也。”歷來論“表”之所以推《出師表》、《陳情表》正是因為它們最能體現(xiàn)“表”的文體色彩。
李密的《陳情表》,在內容上不足稱道。但其表情達意的辭章藝術和表述技巧,確有精妙之處,值得借鑒。表文圍繞一個“孝”字,以“愿乞終老,肆不赴命”為主旨,悽惻婉轉。溢情于詞,表現(xiàn)了一個孝孫的拳拳之心,令人感動。
表文落墨,就痛陳悲慘遭遇和悽苦家境,用“臣以險畔,夙遭閔兇”勾起,訴說命途多舛、罪孽深重的苦衷。“零丁孤苦”一語,概括了自幼而孤。早失母愛,“少多疾病”,內外無親的“門衰祚薄”不幸。歲月凄楚,幸有祖母“愍臣孤弱,躬親撫養(yǎng)”,臣才能存人世至今日。臣得幸存,但祖母“夙嬰疾病,常在床蓐”。如今,“臣侍湯藥,未曾廢離”,責無旁貸,義不客辭。這里用事實傾訴往日臣不可無祖母,祖母對臣恩重如山;今日祖母不可無臣,臣對祖母盡孝道是天理良心所在。字字哀痛,聲聲落淚,敘事與抒情水乳文融。
接著,表文追述辭謝拜官的境況和進退兩難的心情。為了使皇上不致對臣的“辭不赴命”、“辭不就職”產生誤解。一方面訴說“臣以供養(yǎng)無主”,確有特殊圖難;另一方面,以退為進、久頌皇恩浩蕩,以表臣深明皇上寵幸之恩德。表文連用“察臣”、“舉臣”、“拜臣”、“除臣”等詞句,表述對皇上的無限感敢之情,并訴說臣乃卑賤之人,能得到如此蔭賜,“非臣隕首所能上報”的。
在一番歌功頌德之后,又回轉筆鋒,述說臣之艱難苦況,并未能得到皇上的體諒,因朝廷責備、詔召,地方官上門逼迫驅趕。“責臣”、“催臣”、“急于星火”等詞句,點染了十萬火急的形勢。但表文至此,又巧妙地迂回婉曲,申述臣未敢違逆君命,確有“欲奉詔奔馳”之心志,奈何“劉病日篤”、皇上又不許“茍徇私情”,如此進不得,退不能,左右為難,心情矛盾,處境尷尬,實在不知道如何處置啊!表文委婉渲泄了忠孝不能雙全的思緒。
窘境擺出來了,何去何從,矛盾該怎么合理解決,表文扣住晉王朝“以孝治天下”的幌子,恣意頌揚,然后把自己擺了進去。陳說應該得到憐憫、撫育的理由。但據(jù)此來請求皇上施思免召,似嫌理由尚不完備,于是又以個人的經(jīng)歷、遭遇,從兩方面訴說效忠朝廷的心志。其一是為了消除皇上對臣“矜名節(jié)”自命對高的懷疑,追述少時就已任職偽朝,本來就是冀求官職顯達的,并沒有什么夸耀自己名聲、節(jié)操之意。其二是為了表白臣確有奉詔之愿,并不是對朝廷有異心,自述臣為亡國賤俘,身份卑微,能蒙受恩德顯達升官,確是感激不盡,哪還敢猶豫遲疑,或另有他求。這樣晉武帝的猜疑與戒心便消除了。如此說來,是應該奉詔赴命了,但表文并沒有借勢直下。而是峰回路轉,敘寫祖母“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的凄苦危殆,抒發(fā)與祖母“更相為命”,必須對祖母奉養(yǎng)終老的孝順衷情。這里寫得纏綿婉惻,情意深重,感人至深。
歷史上對李密當時不愿出仕有所評議,認為司馬氏統(tǒng)治集團內部勾心斗角,矛質錯綜復雜,李密作為亡國遺臣,對卷入當時的政治漩渦不免有所顧慮、警戒,供奉祖母雖是實況,也是推托借口。但妙在不露痕跡,利用普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旗號,懇訴臣必須盡孝祖母不能赴召之情。
再從年齡計議,述說“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拿鳥獸對比,述說鳥尚有反哺之情,臣怎能可不伏乞終養(yǎng),實在只能先盡孝,后盡忠了。最后幾乎是對天盟誓,連州官和天地鬼神都要請來作為“臣之辛苦”的證人了。表文終了,李密確是到了掏出心肝、瀝血陳情的境地,決心要以“生當隕首,死當結草”來報答皇思。晉武帝雖然殘虐,也不得不被李密先孝后忠的恩情摯意所打動了。
李密的《陳情表》,不事雕琢,不以構思奇妙見長,但感情真摯樸實,鋪敘委婉曲折,抒情誠摯深沉,敘事具體感人。雖造語平實,但詞意懇切,發(fā)自肺腑,兼之行文簡練暢達,因而歷久不衰,光彩照人。
賞析4
《陳情表》課文解讀
湖南省雙峰縣第一中學 謝立凡
臣密言:臣以險釁①,夙②遭閔兇③。(臣李密說:我因為命運不濟,年幼時就遭遇不幸。①險釁:災難禍患,指命運坎坷。險,坎坷。釁,xìn,禍患。②夙:早,這里指幼年時。③閔兇:憂傷的事,常指父母之喪。閔,病困,兇喪。)[“臣密言”,是奏表開頭的一般格式。“臣以險釁,夙遭閔兇”,是第一段的綜述,又是全文陳述苦情的總冒。“險釁”“閔兇”這兩個詞很快就把讀者導入慘苦的境域。有什么“險釁”?有什么“閔兇”?激起讀者的極大關注。]生孩六月,慈父見背①;行年②四歲,舅奪母志③。(我生下來才六個月,慈愛的父親就去世了;我長到四歲的時候,舅父就強迫母親改嫁。①見背:相棄,指喪親。背,背棄。②行年:經(jīng)歷的年歲。③舅奪母志:舅父逼迫母親改變了守節(jié)的志向。這是作者借用典故對母親改嫁的委婉說法。《毛詩序》:“衛(wèi)世子蚤死,其妻守義,父母欲奪而嫁之。”“舅奪母志”典出于此。奪,喪失、改變。)[這是緊扣險釁、閔兇四字寫出自己幼年的兩大不幸,很能激發(fā)人們對一個失怙無恃的年幼孤兒的同情。]祖母劉憫①臣孤弱,躬親②撫養(yǎng)。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③,零丁④孤苦,至于成立。(祖母劉氏憐憫我孤苦弱小,親自將我撫養(yǎng)。我小時候經(jīng)常生病,到九歲還不能走路,伶仃孤苦,直到長大成人。①憫:悲痛、憐惜。②躬親:親自。③不行:不會走路,這里是說體質虛弱。④零丁:通“伶仃”,孤獨的樣子。)[從這里開始寫自己苦難的成長經(jīng)歷,“孤弱”二字帶起下文。這幾句寫“弱”。作者突出“多疾病”“九歲不行”這種特弱的體質,說明祖母把自己撫養(yǎng)成人,確實不易,為下文“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這句話張本。]既無叔伯,終鮮①兄弟,門衰祚②薄,晚有兒息③。(我既無叔叔伯伯,又無哥哥弟弟,門戶衰微,福祚淺薄,很晚才有兒子。①鮮:xiǎn,少,這里是“無”的意思。②祚:zuò,福澤。③息:子。)外①無期功②強近③之親,內無應門④五尺⑤之僮,煢煢孑立⑥,形影相吊⑦。(家外沒有十分親近的房族,家里還沒有長大到可以出入正門的小孩,我孤苦無依地獨立生活,只有身體和影子互相安慰。①外:指自己本房之外的親族。②期功:喪服名。古代喪禮制度以親屬關系的親疏規(guī)定服喪時間的長短,服喪一年稱“期”,九月稱“大功”,五月稱“小功”。期,jī。③強近:非常親近。強,甚。④應門:即現(xiàn)在的正門或中門。古代門分類別,《周禮·秋官·朝士職》:“王五門:皋、庫、雉、應、路也。”沒有長大的“五尺之僮”不能入應門。教材釋“應門”為“照應門戶”,不確。⑤五尺:漢代的五尺,相當于現(xiàn)在的三市尺多。⑥煢煢孑立:生活孤單無靠。煢煢,qiónɡqiónɡ,孤單的樣子。孑,jié,孤單。⑦形影相吊:身形和身影互相慰問。吊,安慰。)[這幾句著力寫“孤”,“外無期功強近之親”,與上文“既無叔伯,終鮮兄弟”句照應;“內無應門五尺之僮”,與上文“晚有兒息”句照應。從上輩來看沒有叔伯,從平輩來看沒有兄弟,從晚輩來看只有尚不能走“應門”的年幼兒子,單苗獨枝寡人一個,所以“煢煢孑立,形影相吊”。這便暗示,當年自己長大成人,全靠祖母一個,而現(xiàn)在侍奉祖母,也只能全靠自身一個,別無旁人可以依傍,唯有祖孫二人相依為命,為下文“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張本。]而劉夙①嬰②疾病,常在床蓐③,臣侍湯藥,未曾廢離④。(而劉氏早就被疾病糾纏,經(jīng)常臥床不起,我侍奉湯藥,從未離開半步。①夙:早。②嬰:糾纏。③蓐:rù,通“褥”,褥子。④廢離:離去。廢,即“離”。《詩·小雅·楚茨》:“廢撤不遲。”鄭箋:“廢,去也。”教材釋“廢”為“廢止”,欠妥。)[這幾句寫服事祖母。祖母“夙”嬰疾病,“常”在床褥,失去獨立生活的能力;唯一依靠的是自己一人,“臣侍湯藥,未嘗廢離”。寥寥幾句,概括而又具體地勾勒出作者對祖母的孝謹備至。]
第一段陳述家庭的不幸和祖孫相依為命的情形。先以“臣以險釁,夙遭閔兇”八字,概括自己的坎坷命運。然后講述幼年時期喪父失母,孤苦多病,全賴祖母撫養(yǎng),說明“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再述家門人丁不旺,祖母疾病纏身,說明“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因此“未曾廢離”。這段內容,是陳情不仕的事實根據(jù),寫得凄楚盡情,感人肺腑,為下文“供養(yǎng)無主”做好鋪墊。
逮①奉②圣朝③,沐浴④清化④。(到了圣朝,蒙受清明政治教化的熏陶。①逮:及、至。②奉:侍奉。③圣朝:指晉朝。④沐浴:本指洗澡,這里是蒙受的意思。④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本段開頭稱頌朝廷清明教化,以此必不可少的阿諛之詞博取晉武帝好感。“清化”二字在文中關涉重大,有領起下文的作用,“察臣孝廉”“舉臣秀才”“拜臣郎中”“除臣洗馬”是自己“沐浴清化”的表現(xiàn),而“孝治天下”也是政治“清化”的內容,這便為全文的論說確定了一個晉武帝可以接受的前提。]前太守①臣逵察②臣孝廉③,后刺史④臣榮舉臣秀才⑤。(以前太守名字叫逵的推舉我做孝廉,后來刺史名字叫榮的推薦我做秀才。①太守:郡的地方長官。②察:考察。這里是推舉的意思。③孝廉:當時推舉人才的一種科目,“孝”指孝順父母,“廉”指品行廉潔。漢武帝開始令郡國每年推舉孝廉一名,晉時仍保留此制度。④刺史:州的地方長官,這里指益州刺史。⑤秀才:當時地方推舉優(yōu)秀人才的一種科目,由州推舉,與后來明、清朝科舉考試的“秀才”不同。)臣以供養(yǎng)無主①,辭②不赴命。(我因為供養(yǎng)祖母的事無人主持,就推辭沒有接受任命。①主:主持、做。②辭:辭謝、推辭。)[追述自己因“供養(yǎng)無主”,對太守、刺史的“察”“舉”,曾經(jīng)“辭不受命”,對下文有鋪墊的作用,一方面說明自己不能應召并非即興之想,而是確有困難,另一方面也說明自己的苦衷曾經(jīng)為地方官吏所諒解,委婉地指斥朝廷催逼甚急有背情理,同時也為下文“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一句張本。]詔書特下,拜①臣郎中②,尋③蒙國恩,除④臣洗馬⑤。(詔書特地下來,任命我做郎中,不久又蒙受國恩,任命我做洗馬。①拜:授官。②郎中:官名,尚書省的屬官。晉時各部有郎中。③尋:不久。④除:任命官職。⑤洗馬:官名,太子的屬官,在宮中服役,掌管圖書。洗,xiǎn。)猥①以微賤,當②侍東宮③,非臣隕首④所能上報。(以我這樣微賤的人,來侍奉太子,我肝腦涂地也不能報答皇上的恩情。①猥:wěi,辱、鄙,自謙之詞。②當:任、充當。③東宮:指太子,因太子居住東宮。④隕首:喪命。隕,yǔn。)臣具①以表聞②,辭不就職。(我把以上個人的苦衷和對朝廷的感激之情都詳細地寫在奏章里讓皇上知道,辭謝不能就職。①具:詳盡。②聞:使……聞。)[這里轉入文章主題,申述自己對朝廷的征召曾經(jīng)上呈奏表。作者在申述“具以表聞,辭不就職”之前,極力陳說自己乃卑賤之人,一再蒙受“國恩”,非“隕首所能上報”,用這些阿諛詞語歌頌皇恩浩蕩,表白自己深明皇上寵幸恩德,表達自己對皇上無限感敢之情。這是一種以退為進的方法,目的是為了使皇上對自己的辭官不致產生反感和誤解。]詔書切峻①,責臣逋慢②。(但是朝廷又下詔書,言辭急切嚴峻,責備我有意回避,怠慢上命。①切峻:急切嚴厲。②逋慢:回避怠慢。逋,bū,逃跑,這里有回避、拖延的意思。慢,怠慢、傲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①臨門,急于星火②。(郡縣的官員前來逼迫,催我啟程上路;州官親自登門,逼迫急于星火。①州司:州官。②星火:流星的光,這里形容催逼得十分緊迫。)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①;欲茍順②私情,則告訴③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④。(我想奉了詔書奔馳上任,卻因為劉氏的病情一天天加重;想茍且順從私情,一再向長官請求、陳訴都得不到許可:我的進退,實在艱難。①篤:這里指病重。②茍順:姑且遷就。③告訴:請求、訴說。④狼狽,形容進退兩難的尷尬。)[這里寫“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之后,并未得到朝廷體諒,朝廷仍然“詔書切峻,責臣逋慢”,州郡更加臨門催逼,急如星火,使自己陷入進退兩難的狼狽境地。“切峻”“責臣”、“逼迫”“催臣”、“急于星火”等詞句,點染了十萬火急的形勢,描寫了自己所蒙受的巨大壓力。自己在萬分惶懼中,“欲奉詔奔馳”,對皇上盡忠,奈何“劉病日篤”;“茍徇私情”,對祖母盡孝,奈何“告訴不許”。如此進不得,退不能,左右為難,處境尷尬,實在不知道如何處置啊!表文就這樣委婉地渲泄了忠孝兩難的矛盾痛苦的思緒。]
第二段抒寫自己忠孝兩難的矛盾痛苦。先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八個字歌頌晉武帝的圣明,表達自己對晉武帝的感激之情,再歷敘雖然州郡朝廷多次征召,“優(yōu)渥超擢”,但自己因“供養(yǎng)無主”,“辭不就職”的苦衷。然后敘述朝廷催逼甚急,使自己陷入忠孝難全、進退無據(jù)的兩難境地。那末作者對這一人生難題,究竟如何決斷呢?怎么樣才能進一步說服晉武帝呢?這便為下文留下懸念。
伏惟①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②,猶蒙矜育③,況臣孤苦,特為尤甚。(我思量圣朝是以孝道治天下的,凡是年老的人,尚且受到憐惜、養(yǎng)育,何況我的孤苦,實在特別厲害。①伏惟:俯伏思量,舊時奏疏、書信中下級對上級常用的敬語。伏,俯伏。惟,想。②故老:遺老,指年老而有功德的舊臣。③矜育:憐惜撫育。矜,jīn。)[文章遙承“沐浴清化”而來。“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一個個都“沐浴清化”,“況臣孤苦,特為尤甚”,像我如此異乎尋常的“孤苦”,更應受到朝廷“矜育”呀!這幾句寫法非常高明,在封建社會里,違抗皇命,奏表抗旨,將有殺身之禍,作者為了擺脫這個困境,就在“孝”字上大做文章,把自己的行為納入晉武帝的價值觀念,使自己處在尤應蒙受“矜育”的有理地位,這樣便巧妙地消蝕了與晉武帝的對立關系:不僅沒有抗旨,反而是遵旨而行。]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①,本圖宦達,不矜②名節(jié)。(而且我年輕時曾經(jīng)事奉蜀漢偽朝,歷任尚書郎等官職,本來就是希圖官位顯達的,不注重名譽和節(jié)操。①歷職郎署:指李密在蜀國曾任郎中和尚書郎。歷,列。郎署,郎官衙署。署,官署,衙門。②矜:注重、崇尚。賈誼《陳政事疏》:“故人矜節(jié)行。”)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①蒙拔擢②,寵命③優(yōu)渥④,豈敢盤桓⑤,有所希冀⑥。(現(xiàn)在我是一個亡國的卑賤的俘虜,最微賤最鄙陋,反而受到過分的提拔,哪里敢徘徊猶豫,存有更高的希望呢?①過:過分,指屢次遷升。②拔擢:提拔、提升。擢,zhuó,拔。③寵命:恩寵的任命,指拜郎中、洗馬等官職。④優(yōu)渥:優(yōu)厚。渥,wò。⑤盤桓:徘徊、拖延,指猶豫不決的樣子。⑥希冀:希望、企圖,這里指非分之想。)[一個“且”字引出第二層意思,剖露心跡,說明“辭不就職”絕無非分之想。李密為什么要特地申明這個問題呢?原來,古人講求氣節(jié),所謂“一仆不事二主”、“忠臣不事二君”。李密曾在蜀漢任官,現(xiàn)在不出來做官,就有“不事二君”的嫌疑,不事二君就意味著對晉武帝不滿,這就極其危險,所以李密說自己“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豈敢盤桓,有所希冀”,申明自己不出來做官不是因為懷有二心,講求“名節(jié)”,借以消除晉武帝的疑惑,再次消蝕與晉武帝的對立。]但以劉日薄①西山,氣息奄奄②,人命危淺③,朝不慮夕④。(只因為劉氏的生命就象太陽落到西山,氣息微弱,活不長久,朝不保夕。①薄:迫近。②奄奄:氣息微弱,將要斷氣的樣子。③危淺:活不長。危,危弱。淺,指時日不長。④朝不慮夕:早晨不能想到晚上怎么樣,這是說隨時都可能死亡。)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我沒有祖母,不能到達今日;祖母沒有我,不能了結余年。)祖、孫二人,更相①為命,是以區(qū)區(qū)②不能廢遠③。(我們祖孫二人交替相依為命,所以我拳拳情深不能遠離。①更相:交互。②區(qū)區(qū):拳拳,形容感情懇切。③廢遠:遠離。廢,離。)[這里筆鋒一轉,一個“但”字引出“區(qū)區(qū)不能廢遠”才是“辭不就職”的真正原因。作者先敘寫祖母大限即至的凄苦危殆,接著抒發(fā)與祖母“更相為命”血肉親情,最后寫出“區(qū)區(qū)不能遠廢”,必須對祖母奉養(yǎng)終老的孝順衷情。作者突出一個孝字,寫得纏綿婉惻,情意深重,感人至深。由于作者突出了一個情字,既有對祖母的拳拳孝順之情,又有對朝廷的綿綿感激之情,更有對皇帝的耿耿盡忠之情,便能打動晉武帝的心,使晉武帝由對立、懷疑到慢慢產生同情。]
第三段進一步打消武帝的疑慮,再次強調自己的特別處境,以求得晉武帝的體恤。針對上文自己處在孝順祖母和回報國恩之間的兩難選擇,這段首句即言晉既以孝治天下,言外之意是孝養(yǎng)祖母雖為徇私情,卻也不僅合情亦合理合法,理應得到朝廷“矜育”。隨后申說自己出仕蜀漢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現(xiàn)是“亡國賤俘”卻“過蒙拔擢”,不敢再有非分之想,以此打消武帝疑慮。再以祖母病篤,說明自己確實不能遠離出仕,博取武帝同情。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①之日長,報養(yǎng)劉之日短也。(我今年四十四歲,祖母劉氏今年九十六歲。這樣我盡節(jié)于陛下的日子長,而報答劉氏的日子短。①陛下:對帝王的尊稱。)烏鳥私情①,愿乞終養(yǎng)。(烏鴉有反哺之情,我乞求奉養(yǎng)祖母到最后。①烏鳥私情:相傳當烏鴉年老不能覓食的時候,它的子女們就四處覓食,嘴對嘴地喂給老烏鴉,所以常用烏鴉反哺來比喻子女對父母的孝養(yǎng)之情。晉成公綏《烏賦序》:“夫烏之為瑞久矣,以其反哺識養(yǎng),故為吉鳥。”)[這是本文很重要的一層意思,表現(xiàn)了作者說理的周密。古代的道德標準是,事父為孝,事君為忠。李密供養(yǎng)祖母是孝,雖然符合晉以孝治天下的原則,但不聽從君主的詔令,不出來做官,就是不忠,仍然會落得一個不忠不義的罪名。《韓詩外傳》卷二記載:“楚昭王使石奢為理道,有殺人者追之,則父也。奢曰:‘不私其父非孝也,不行君法非忠也。’于是刎頸而死。”古人云“忠孝不能兩全”,為忠臣不得為孝子,為孝子不得為忠臣。但李密很巧妙地解決了這個矛盾,即先盡孝,后盡忠。“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也”,等我把祖母劉養(yǎng)老送終之后,再向您盡忠,忠孝雙全,人盡其美。在這樣的基礎上又以“烏鳥私情”作喻,提出“愿乞終養(yǎng)”的請求。作者如此寫來是要表明,自己盡孝不僅無礙盡忠,而且是為了更好地盡忠。讀到此處,晉武帝看到的不只是一個孝子而且是一個忠臣,情感自然也會由同情而上升到喜悅舒心。]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①所見明知,皇天后土②實所共鑒③。(我的辛酸悲苦,不但蜀地的人士及梁、益二州的長官看見了,知道了,就是天地神明實在也都看得清清楚楚。①二州牧伯:這里指太守逵與刺史榮。二州,指益州和梁州。益州治所在今四川省成都市,梁州治所在今陜西省勉縣東,二州區(qū)域大致相當于蜀漢所統(tǒng)轄的范圍。牧伯,刺史。上古一州的長官稱牧,又稱方伯,所以后代以牧伯稱刺史。伯,長。②皇天后土:猶言天地神明。③鑒:明察。)愿陛下矜憫①愚誠②,聽③臣微志,庶④劉僥幸,保卒余年。(希望陛下憐憫我愚拙的誠心,準許我實現(xiàn)微小的志愿,希望劉氏能夠僥幸地終其天年。①矜憫:憐恤。②愚誠:愚拙的至誠之心。謙卑的說法。③聽:聽許,準許、同意。④庶:希望。)[這里遙應“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yǎng)無主,辭不赴命”等句,用蜀地人士州官可作明證的事實,請?zhí)斓毓砩瘛肮茶b”的誓言,表白自己“愚誠”,所言全是實情,進一步用一片誠心打動晉武帝,請求他“聽臣微志”。]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①。(我活著當舍身圖報,死去也當結草報恩。①結草:據(jù)《左傳·宣公十五年》記載,晉國大夫魏武子臨死的時候,囑咐他的兒子魏顆,把武子的遺妾殺死以后殉葬。魏顆沒有照他父親說的話做,而是把她嫁出了。后來魏顆跟秦國的杜回作戰(zhàn),看見一個老人把草打了結把杜回絆倒,杜回因此被擒。到了晚上,魏顆夢見結草的老人,他自稱是沒有被殺死的魏武子遺妾的父親,特來報恩的。后來就把“結草”用來作為報答恩人心愿的表示。)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①,謹拜表以聞。(我懷著象犬馬在主人面前那種十分恐怖畏懼的心情,恭恭敬敬地拜送上這道表章稟告陛下。①犬馬怖懼之情:這是臣子謙卑的話,用犬馬自比。)[表文終了,李密披膽瀝膽,泣血陳情,如果皇上能“聽臣微志”,讓祖母“保卒余年”,決心“生當隕首,死當結草”來報答皇恩。所求如是之“微”,而所報卻如是之大,晉武帝即便是鐵石心腸,也不會不被李密的這個忠臣孝子、赤膽忠心的臣子所打動。]
第四段,作者先比較自己和祖母的年齡,說明盡孝之時短,盡忠之日長,忠孝可以兩全,在此基礎上提出“愿乞終養(yǎng)”的請求。接著再申述“愚誠”,懇切地說明自己的情況天人共鑒,絕無虛假,懇求皇上“聽臣微志”。最后表示如果皇上能滿足自己微小的愿望,讓祖母“保卒余年”,自己對朝廷“生當隕首,死當結草”。這樣,作者便深刻地說明了盡孝是為了更好地盡忠,用自己對朝廷的忠來博取朝廷對自己的孝的理解和同情。
亞里士多德說:“只有在適當?shù)臅r候,對適當?shù)氖挛铮瑢m當?shù)娜耍谶m當?shù)臅r機下,以適當?shù)姆绞桨l(fā)生的感情,才是適度的最好的感情。”作者正是運用了最恰當?shù)氖闱榉绞剑K于打動了晉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說“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乃停詔”,允其不仕。
李密上表的目的就是“愿乞終養(yǎng)”,希望晉武帝體諒他祖母劉氏“供養(yǎng)無主”,答應其“辭不不職”。但是,也有人認為,李密的本意是當時不愿事晉,奉養(yǎng)祖母只是借口。司馬氏統(tǒng)治集團內部勾心斗角,矛盾錯綜復雜,李密作為亡國遺臣,對卷入當時的政治漩渦有所顧慮、警戒。供奉祖母雖是實況,也是托辭。但妙在遮掩巧妙,不露痕跡,利用晉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旗號,懇訴必須盡孝祖母不能赴召之情。說得合情合理,天衣無縫,不由晉武帝不信。
賞析5
《陳情表》特色鑒賞
(1) 論說周密,以理服人。晉武帝召李密出仕,李密卻公然寫表抗旨,“辭不就職”。在封建社會里,逆龍鱗,抗圣聽,這是很危險的事情,弄得不好,便有殺身之禍。但是李密卻成功地說服了晉武帝,不僅同意他“終養(yǎng)”祖母,而且還在物質上給予資助,精神上給予夸獎。這里的奧妙就是李密摸準了晉武帝的心理,所說句句投合了他的心意。首先,李密摸準古今帝王都喜愛吹牛拍馬、阿諛奉承的心理,因此在表文中大肆歌功頌德,說自己“逮逢圣朝,沐浴清化”,“過蒙拔擢”;又推而廣之,“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這樣可以起到消除晉武帝敵對情緒的作用。其次,李密摸準晉武帝扯起“孝治天下”的大旗,妄圖以此籠絡民心的心理,大講自己“夙遭閔兇”的悲苦,訴說祖孫二人“更相為命”的苦衷,這樣便把自己“愿乞終養(yǎng)”的請求納入了晉武帝以孝治國的大綱,以此來博取晉武帝的“矜憫”。再次,李密是亡蜀遺臣,晉武帝很容易懷疑李密以奉養(yǎng)祖母為借口,實際對晉心存不軌。因此李密在表文中除了極力表達自己對朝廷征召無限感激,表白自己“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外,還特別申明“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養(yǎng)劉之日短”,標謗自己對晉的忠誠。最后,晉武帝會不會懷疑所說的情況有詐?于是,李密以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的事實,并請?zhí)斓刈髯C,表白自己的“愚誠”。由于李密論說周詳,面面俱到,不僅處處表現(xiàn)了對祖母的“孝”,更重要的是字字句句都表現(xiàn)了對晉武帝的“忠”,面對這樣一個忠臣孝子,晉武帝怎能不生惻隱之心?韓非子講:“凡說之難,在知所說之心,可以吾說當之。”又講:“凡說之務,在知飾所說之所矜而滅其所恥。”李密的成功,證明韓非所說不謬。
(2)以情動人,以文悅人。強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文中所抒發(fā)的自己孤苦無依的悲痛之情,和祖母相依為命的骨肉親情,都深深地打動每一個讀者的心靈。而他對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對晉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充滿情感的筆調出之,所以具有極大的感召力。語言形象生動,文筆自然精粹,也是文章所以動人的原因之一。本文雖然用了不少四字句、對偶句,有駢文的整儷之工,但語言卻絕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仿佛是從肺腑中流出,絲毫不見斧鑿痕跡。文章語言十分生動形象,如第一段寫孤苦無依之狀,第二段寫州縣催迫之景,第三段寫祖母病篤的慘苦之象,都如在目前。如此優(yōu)美的語言,自然也更能激起晉武帝的愛才惜才之心。
\"orientation\":\"vertical\",\"insets\":{\"left\":0,\"top\":0,\"right\":0,\"bottom\":0}},{\"title\":\"default\",\"orientation\":\"horizontal\",\"insets\":{\"left\":0,\"top\":0,\"right\":0,\"bottom\":0}}],\"show-by-default\":true,\"show\":\"Default\"},{\"title\":\"Laptop with touch\",\"type\":\"notebook\",\"user-agent\":\"\",\"capabilities\":[\"touch\"],\"screen\":{\"device-pixel-ratio\":1,\"vertical\":{\"width\":950,\"height\":1280},\"horizontal\":{\"width\":1280,\"height\":950}},\"modes\":[{\"title\":\"default\",\"orientation\":\"horizontal\",\"insets\":{\"left\":0,\"top\":0,\"right\":0,\"bottom\":0}}],\"show-by-default\":true,\"show\":\"Default\"},{\"title\":\"Laptop with HiDPI screen\",\"type\":\"notebook\",\"user-agent\":\"\",\"capabilities\":[],\"screen\":{\"device-pixel-ratio\":2,\"vertical\":{\"width\":900,\"height\":1440},\"horizontal\":{\"width\":1440,\"height\":900}},\"modes\":[{\"title\":\"default\",\"orientation\":\"horizontal\",\"insets\":{\"left\":0,\"top\":0,\"right\":0,\"bottom\":0}}],\"show-by-default\":true,\"show\":\"Default\"},{\"title\":\"Laptop with MDPI screen\",\"type\":\"notebook\",\"user-agent\":\"\",\"capabilities\":[],\"screen\":{\"device-pixel-ratio\":1,\"vertical\":{\"width\":800,\"height\":1280},\"horizontal\":{\"width\":1280,\"height\":800}},\"modes\":[{\"title\":\"default\",\"orientation\":\"horizontal\",\"insets\":{\"left\":0,\"top\":0,\"right\":0,\"bottom\":0}}],\"show-by-default\":true,\"show\":\"Default\"}]",? ? ? ? "treeOutlineAnimationTimelineWidget": "{\"horizontal\":{\"size\":0}}"? ? ? }? },? "dns_prefetching": {? ? ? "host_referral_list": [ 2, [ "http://down1.5156edu.com/", [ "http://cpro.baidu.com/", 2.3331999999999997, "http://down1.5156edu.com/", 5.4815999999999985, "http://eclick.baidu.com/", 5.257199999999998, "http://googleads.g.doubleclick.net/", 9.194399999999998, "http://pagead2.googlesyndication.com/", 10.207599999999998, "http://pos.baidu.com/", 5.257199999999998, "https://googleads.g.doubleclick.net/", 5.4815999999999985, "https://pagead2.googlesyndication.com/", 5.257199999999998, "https://pos.baidu.com/", 2.3331999999999997, "https://securepubads.g.doubleclick.net/", 5.257199999999998 ] ], [ "http://edu.sina.com.cn/", [ "http://c.cnzz.com/", 2.34, "http://googleads.g.doubleclick.net/", 3.3599999999999994, "http://hzs10.cnzz.com/", 2.34, "http://pagead2.googlesyndication.com/", 2.34, "http://saxn.sina.com.cn/", 7.439999999999998, "http://static.bshare.cn/", 2.34, "http://tva3.sinaimg.cn/", 3.6999999999999993, "https://pos.baidu.com/", 3.3599999999999994, "https://sax.sina.com.cn/", 7.779999999999998, "https://securepubads.g.doubleclick.net/", 2.34 ] ], [ "http://d4.sina.com.cn/", [ "http://cm.api.baifendian.com/", 2.34, "http://cmpp.gentags.net/", 2.34, "http://cms.gtags.net/", 2.34, "http://news.sina.com.cn/", 2.34, "http://r.dmp.sina.com.cn/", 2.34, "http://sina.cm.cn.miaozhen.com/", 2.34 ] ], [ "http://static.idgtechnetwork.cn/", [ "http://cpro.baidustatic.com/", 2.34, "http://eclick.baidu.com/", 2.34, "http://pos.baidu.com/", 2.34, "https://pos.baidu.com/", 2.34 ] ], [ "http://xinhuanet.com/", [ "http://eclick.baidu.com/", 2.6799999999999997, "http://pos.baidu.com/", 2.6799999999999997, "http://webd.home.news.cn/", 3.0199999999999996, "http://www.xinhuanet.com/", 2.6799999999999997, "https://pos.baidu.com/", 2.6799999999999997 ] ], [ "http://www.xinhuanet.com/", [ "http://eclick.baidu.com/", 3.3599999999999994, "http://pos.baidu.com/", 3.3599999999999994, "http://webd.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