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是美圖秀秀,現金流才是原圖。
跟蹤一些重點知名公司的財報,發現那些今年膾炙人口業績大幅爆發,而且很多是行業內的明星的公司,今年現金流都比去年同期差很多。前三季度,上市公司整體經營性現金流3700億,去年同期現金流達到7900億,因此,今年整體現金流同比下滑超過了50%!
這件事之所以大家沒太關注,是因為今年三季度企業財報"看起來"太好了:收入同比增長24%,利潤同比增長35%!大家都愛用美圖相機,因此很少有人愿意看原圖。
為什么有那么多的區別?
首先,房地產是最典型的現金流和利潤不同步的行業。
因為房地產行業的商業模式是先交錢,后交貨。企業房子還沒蓋好,客戶的購房款已經交上來了。因此,房地產行業更加重要的是當期簽約合同金額。而你在報表上看到的整個行業的高增長,其實都是去年甚至更早的業績。只有蓋好房子,交割完畢,企業才確認收入。
16年房地產銷售達到歷史峰值。17年陷入嚴格調控。所以~~~~
除了房地產是這樣的模式,茅臺也一樣。今年60%的業績里面,有相當大的一部分都是去年就收到的預收款,只是今年有貨了,發出來,才確認收入,但本質上這都屬于去年。
預收款模式的公司,一旦現金流開始下降,預收款減少,往往就意味著未來會有壓力。
第二種典型的現象來自于折舊。
比如一座大型水電站,這種重資產行業在一開始建設施工期開支巨大,一旦建成投入使用,每年公司做報表,會計提折舊。
折舊會減少賬面利潤,但關鍵問題是,這個折舊你每年并不需要花一毛錢開支。就像你的房子、車子、手機,從買到那一天開始就在折舊,但是它不需要你掏錢出來,因為你在購買時就已經掏過錢了。
因此,你發現那些大型水電站,發電廠、機場、港口,它每年都大幅折舊,看起來利潤不怎么樣,但是現金流往往卻非常好。
還有一種更常見的現象是,企業堆積了存貨和應收款。
存貨很有意思,你堆在那里,只要不賣,那么就不用計入生產成本,因此利潤就會因此抬高。堆積存貨,毛利率還會提高,這種業績增長,就是合理合法的美顏效果。
應收款就更加常見了,企業發了貨,確認了收入,體現為白紙黑字的利潤增長,但是一旦經濟下滑,這錢可能就收不回來了,于是總會在那么一個月黑風高天有不測風云的日子,你發現企業利潤大虧下滑,因為突然通知你,計提壞賬了,原來之前的高利潤都不靠譜。
另外,還有一種調利潤的常見方式是賣股票、賣公司。因為主營業務現在不好做,很多公司都買了大量的理財產品,投資股權也很常見,資本市場表現好,正好四季度把投資的股票一賣,那么年報的業績可能就大幅好轉。如果你去看單季度的利潤表,很多公司第四季度都會出現利潤暴增,尤其主業不行的公司,它總要想著賣點東西,美化一下年報。
相對隱蔽一些的方式是關聯交易。大家都知道今年工業品漲價,原材料特別貴,于是母公司就可以成立一家子公司來采購原材料,比如說紙今年一直漲價。然后子公司用市場價高位進貨,再用非常低的白菜價把原材料賣給母公司,這樣母公司的營業成本會異乎尋常的低,所以利潤明顯大幅改善。
報表中你能看到母公司毛利率大幅提升,如果它在短時間內突然毛利率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反常即為妖,那么它一般是調節過成本項目的。
進入價值投資階段, 關注企業創造的價值。然而利潤是對公司進行簡單的批判,需要看到這些調節手段,看清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