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配圖更容易理解,稍后上圖。)
非正式網絡####
e.g. ACME咨詢公司改組。Tools:Python、NetworkX
1,監獄中的社會網絡
莫斯科Butyrka監獄中有一套非正式的社會網絡,經過進化形成了“郵遞系統”(malyava),可讓囚犯在不同牢房之間寄送信件和小型包裹,不斷的進化的“malyava”使得就算很多囚犯在更換牢房或者監獄之后,也無法逃脫“強盜規范”,這足以證明非正式網絡的力量。后來非正式網絡還在監獄中扮演了很多非暴力角色,如為新人提供有資歷囚犯的咨詢服務、解決囚犯間財產糾紛、建立牢固的行為標準(教化作用)。
Ref.《古拉格群島》by Alexander Solzhenitsin
2,恐怖組織的信息網絡
“基地”組織的操作手冊寫明,若果發動攻擊,參與行動人員不得超過6人,并與外界斷絕聯系,行動指揮者是唯一一個掌握聯絡信息并知曉如果向更大組織聯絡不急的人。有點Headquarters建立起壁壘的感覺。邏輯在于,在內部形成正向反饋回路(促使他們接收極端主義的意識形態教化并加以放大)(放大的回路?Chapter 4);使得每位成員都能被完美監視,確保信息安全;增加個人對行動組的依賴。
Ref.“基地組織”操作手冊 (美國科學家聯盟網站上可以下= =)
Http://www.fas.org/irp/world/para/manualpart1_1.pdf
(略)“基地”組織網絡分析(圖示很有意思,具體參考“基地組織”操作手冊)
3,社交媒體與網絡社會
Social Media是如何變得如此強大,從分享貓咪發展到推翻政府,作者提出一個新的名詞——弱聯系(weak tie),作者將其定義為需要較少或不需要情感聯系的人們之前的社會聯系。
弱聯系只需要被聯系者之間意見基本一致,還有以下特點,溝通頻率低,維護成本低人類認知上限只有150人,如若超過就會發生質的變化。(什么質的變化?)
Ref. 1, "Strength Of Weak Ties, A Network Theory Revisited";
2,Dunbar Robin, "Social network size in human"
其實,在SNS上人與人之間的弱聯系普遍存在,SNS的優勢就是將維護弱聯系的時間和成本最小化,并且可以使弱聯系的數量不斷增加,擴大接觸范圍。
e.g. 埃及革命與Twitter(“中產階級”與弱聯系的案例)
以穆巴拉克此之前夕解放廣場(Tahrir Square)上的Tweet為例,Tweet數量在每個有新聞價值的事件上都達到一個高峰。
轉發是Twitter的基本影響單位,轉發就意味著信息已經接受、消化給其他人。其實在SNS中只有一小部分的內容通過轉發成為“病毒”擴散到更大規模的人群中。通過DeepMile Networks的數據,將此次事件的轉發網絡繪制成圖標,我們可以從中嘗試判斷誰信任誰這個有趣的問題。
Ref. 數據下載地址:
Http://github.com/maksim2042/SNABook/blob/master/chapter1/egypt_retreet.net
結論:很多扎根在社群和人群中的人都能夠發布并傳播信息,但革命歸根結底不是通過名人或權威的聲音傳播的——這些信息在普通人身上找到了共鳴,聽過聚集的人群進行傳播。這也基本現實了“中產階級”(單純指中等粉絲數的人)的網絡力量,他們花時間進行關注并對信息作出反應,以此積極維護自己的網絡和弱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