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一些書——確切地說,是一個叫“快樂媽媽”的媽媽寫的博客,是她帶ASD兒子的讀書筆記。再仔細回想寶寶4歲10個月的成長歷程:
0-10天:媽媽在身邊,勉強喝了幾天母乳。
10-40天:媽媽不在身邊,奶奶和爸爸照看。媽媽產后抑郁,去住院。
1-15月(1歲3個月):爸爸和媽媽在身邊,但主要是姥姥照看,親近姥姥和爸爸。媽媽和孩子親近程度不高。
1歲3個月-2歲4個月:爸爸媽媽在身邊,姥姥和媽媽一起照看,親近媽媽爸爸和姥姥。但逐漸更喜歡媽媽和爸爸。
2歲4個月-2歲10個月:爸爸媽媽在身邊,媽媽照看。親近媽媽和爸爸。除了極少數時間段,基本都是最喜歡爸爸。
2歲10個月-4歲10個月(兩年整):開始上幼兒園,爸爸不長在身邊,晚上媽媽照顧,但處于極度想念、渴望爸爸陪伴的狀態中。媽媽雖然愛寶寶,但是不耐心,對寶寶的關注程度、愛撫程度不如爸爸。
媽媽本身不善于社交,寶寶從小沒有得到過關于如何開展正確的社交方面的親密指導,至少,媽媽在以身作則方面做得不好,除了日常生活所需之外,很少特意與人攀談,與人(除了家人之外)聊天。
爸爸在異地上班,每次離開,寶寶都會非常焦慮。
2歲左右,學會很多話了。2歲之前,沒有發現類似于“很少與人對視”的問題,肢體語言方面沒有發現異常。
2歲整(2014-9-21),去動物園,買了大熊貓玩偶,非常非常喜歡。此前,未表現過對某類型或者某個玩具的“特殊摯愛”。上幼兒園的時候,要求攜帶大熊貓,后來改為小斑馬。
2歲3個月左右,春節,買了一套小汽車玩具,18個小汽車(賽車)模型,寶寶能很快很準確地辨識出哪兩只才是一對——不是數字標識,也不是顏色,而是款式(形狀)。經常會觀察物體的反面。關注的點與大人一般預想的不同。
1歲8個月左右,去永輝樓上的兒童樂園,接觸到托馬斯小火車軌道玩具。
1歲9個月(2014-6-20),媽媽給購買了第一套小火車軌道玩具。
2歲左右接觸了托馬斯小火車系列動畫片,開始癡迷小火車,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現在仍然很喜歡,但不是非常迷戀。癡迷期間,能準確記住并叫出每個小火車的名字,并且玩玩具的時候,要求買來的每個小火車玩具模型都在,萬一缺少了哪一個就會很生氣,執意要找到不見的那一個。后來隨著接觸的事物種類漸多,慢慢不再強求都在了,缺了少了都不太在乎了。
因為托馬斯系列開始喜歡地鐵。喜歡坐地鐵,看地鐵進站和離站的情景。能背誦北京4號線向南的站名。喜歡乘坐公共汽車。
剛接觸動畫片時就認準托馬斯系列。后來(3歲多1個月左右),逐漸接受并喜歡其他系列的動畫片。比如巴布工程師、多拉歷險記、昆蟲總動員、海底總動員、功夫熊貓、獅子王等。也可以看兒歌等視頻。現在能跟著視頻學習英語。
有較多的記憶語言。能記住動畫片中的很多臺詞。但不太會情景應用。喜歡自言自語。
3歲半-4歲半(2015-5至2015-6),跟著嘰里呱啦學了一年的英語。學會了26個字母,會讀會寫。學會很多單詞,會說,會根據圖片讀,但不會寫。會說一些句子。學英語期間,不喜歡“跟著說并錄音”的環節。
——待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