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卜泉
圖| 網絡
我一直在努力追趕他們的背影,只為將來相聚的時候,自己不至于局促不安。
-【一】-
學校其實是個非常奇妙的地方。
它吸納著來自五湖四海的學子,并給大家都被貼上了“學生”的標簽,這樣,無論學生的家境是怎樣的,在這里,都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求學者,它很好的掩飾了其實早已存在于學生間的差距。
有一些同學智力超群,但是看上去只是考試多幾分;有一些同學擅長交際,但是看上去只是比較活躍;有一些同學頗有商業頭腦,但是看上去只會倒賣點小東西;有一些同學家境非凡,但是看上去也很平常。
我的一個大學同學Z,平時經常逃課,總是早出晚歸。我們都知道他是為了做他的小買賣——在校外低價收購一些衣服,然后拿到學校里面來擺攤子賣。
但我們只當他是小打小鬧,給自己賺點零用錢,甚至還嘲笑他:你這樣到時連業都畢不了,為了這點小錢得不償失??!可現在我知道我錯了,而且錯的離譜。
畢業之后,我們班絕大多數人都選擇了去北上廣深這些大城市謀發展,但Z卻選擇了留下來。
他找了另外幾個朋友,一起成立了一家公司,公司的主營業務是面對大學校園招暑假工和寒假工,現在他的公司已經初具規模,他自己也有車有房。
而我們這些在外打拼的,不說別人,就說我,現在還只是一個幫別人打工的,每月領著微薄工資的小文案。
在同是“學生”這個身份背景下,我們不易察覺到自己與同學之間的差距,但是出了校園,經過社會的洗禮,這種差距就會逐漸顯露出來。
-【二】-
現在說回本文所要探討的中心話題:是什么導致畢業后,你與同學的差距越來越大?
前文也有提到,其實在學校的時候,你與同學之間的差距已經初顯端倪。只是進入社會之后,這種差距被無限放大了。
有爹的拼爹,有臉的靠臉,有天賦的利用天賦,而什么都沒有的你自然只能老老實實的一步一步往上爬。
可是就因為他們起點比你高,底子比你好,你就必然會落后于他們嗎?
并不竟然,最好用來反駁的例子就是馬云了。
馬云剛畢業的時候和普普通通的我們一樣,沒有任何外力可以借助,甚至比我們更慘,可沒少因為自己的長相,而受到他人的奚落,可現在人家卻是家喻戶曉、名滿全國!
所以真正拉開差距的,其實并不在畢業前的差距,那么就需要在畢業后的境遇中找原因。
畢業之后,你是選擇安于現狀,滿足于當前的生活狀態而停滯不前;還是選擇拼一把,努力搏出一個明天;是選擇停止學習,還是不斷汲取新的知識來壯大自己?
這才是產生差距的真正原因。
-【三】-
還是說回Z,在前一次同學聚會的時候,我們都對他能取得如此的成績感到十分的敬佩以及……嫉妒。
沒錯,我有些嫉妒他,我可悲的自尊心在暗中作祟。
但是聽完他分享自己的創業經歷之后,我沒有絲毫嫉妒了,相反,內心感到十分的慚愧。
Z創業初期遭遇了十分多的困難:公司知名度不高,難以取信于學生,招學生之路舉步維艱;公司管理體系不嚴謹,有兩個合伙人中途退出,導致他資金運轉困難;對校園代理管理不嚴,有些代理中飽私囊,讓他損失慘重。
那段日子,他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幾度想要放棄,但是最終他堅持了下來。我們問他堅持下來的原因,他說:“MD,老子那時欠了幾十萬的外債,如果放棄了,就真的翻不了身了!”
于是,他就秉著“除非把老子逼死了,要不然絕不放棄”的信念一直硬撐著。所幸有一天,他遇到了我們大學時的班主任。
我們班主任在大學里還是屬于關心學生那類的,她聽到Z的困境之后表示愿意幫忙在學校宣傳,至于他公司的管理問題,則建議多看些管理類書籍,多與其他企業管理者接觸學習。
“哈哈,沒想到大學時我不愿意去聽課,畢業之后,我自己還特意跑去旁聽管理類的公開課,你說我這個人是不是賤??!”他自嘲的笑道。
-【結尾】-
在我看來,畢業后我們與同學之間的差距,并不僅僅是經濟上的差距,更多的是思想上的差距。走的比我們遠的人,在思想境界上一定也比我們高,我們只有不斷的去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見識,開拓自己的視野,才能盡可能的追上他們。
我一直在努力追趕他們的背影,只為能和他們比肩看相同的風景。